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医药行业人才流向的拐点,也是行业发展的拐点。 金九银十,医药行业迎来一波密集的高层人事变动,多家本土药企不约而同地迎来具有跨国背景的新高管。 仅10月9日一天,就有多起关键任命落地:礼来中国抗肿瘤事业部前副总裁尹航履新恒瑞医药,出任肿瘤事业部总经理;复星医药前董事长吴以芳宣布加盟康桥资本;艾伯维中国区前总经理欧思朗正式加盟绿叶制药。 10月10日,阿斯利康中国前副总裁朱理琍在宣布退休后次日出任医朵云总经理。 曾经,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产业界与资本界间的人才流动,似乎有一道“玻璃墙”。伴随中国医药创新新势力的崛起,随着2018年吴晓滨加入百济神州,这道“玻璃墙”无形间开始松动。 多家药企高管集中变动 今年以来,多家国内主流药企发生了高层人事变动,包括恒瑞医药、绿叶制药、复星医药、国药股份等企业纷纷迎来新的高管成员。 恒瑞医药在4月2日宣布,任命冯佶为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原总裁戴洪斌升任副董事长。 冯佶拥有30多年的医药行业从业经验,在加盟恒瑞医药前曾就职于上海仁济医院、诺华、安万特和阿斯利康。 在阿斯利康期间,她曾担任阿斯利康中国区心血管药物业务单元副总裁、全球感染、中枢神经和自身免疫治疗领域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亚洲区区域副总裁、全球商业洞察与卓越业务高级副总裁等职务。 绿叶制药也在3月10日宣布人事变动,黄立明已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吕东博士已辞任公司非独立董事,均自2025年3月10日起生效。 黄立明是高瓴投资管理合伙人。 10月9日,绿叶制药再次迎来一位具有跨国药企背景的高管——艾伯维中国区前总经理欧思朗正式加盟,将以全职顾问身份,重点聚焦绿叶中国的营销与业务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复星医药则经历了更为密集的人事变动。 从执行总裁李胜利离任,到高级副总裁包勤贵辞职,再到高级副总裁李东久到龄退休,高级副总裁Rong Yang辞职,复星医药的管理层正经历全面“换血”。 10月9日,康桥资本官微发布信息称,公司任命吴以芳为Executive Operating Partner(执行运营合伙人)。 吴以芳在加入康桥资本之前,曾任复星国际执行总裁,并在复星医药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近十年。 国药股份于6月21日公告,代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3人同时离任。 因退休原因,蒋昕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一并辞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召集人)、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不再代行董事长职责;因工作变动,田国涛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 同日,国药股份公告称,现任党委书记刘月涛将代行总经理职责。 本土药企与跨国药企人才壁垒被打破 随着本土药企持续推进营销战略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对具备全球视野与实战经验的领军人才需求迫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在择业时,也更看重参与创新实践与业务构建的成长空间。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已有近百位来自跨国药企的高级管理人员加入本土企业,其中负责商业化与业务拓展的高管占比高达40%。 本土创新型平台公司同样成为人才跨界流动的重要目的地。 阿斯利康中国前副总裁朱理琍于10月10日确认出任数字化健康平台医朵云总经理,全面负责战略推进、业务运营与组织能力建设,完成从跨国药企高管到本土创新平台业务负责人的转型。 有公开报道称,朱理琍加盟医朵云,看中了该司在医疗数智化平台建设与技术落地方面展现出的创新基因与生态链接能力,希望赋能中国医药行业升级转型和数智化创新。 从制药工业转型履新上下游产业链公司,朱理琍并非个例。 9月19日,GSK前大中华和洲际区域副总裁、疫苗业务负责人齐欣出任DCH Auriga CEO。DCH是一家为医疗健康产品提供综合市场管理服务,覆盖商业合作、物流支持与合规体系等全链条。 人才流动新趋势:从产业界到资本界 在本土创新药企加速吸纳具有跨国药企背景人才之际,一批高端职业经理人也正主动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价值重估”,从成熟平台的管理者转向创新生态的“创业合伙人”,完成行业角色的转变。 10月10日,刚刚宣布加入康桥资本的复星医药前董事长吴以芳,就任被投企业云顶新耀的董事会主席。 吴以芳曾在复星医药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近十年,主导了多项重大战略并购与国际化布局,具备深厚的产业运营与战略决策能力。 对于吴以芳的加入,康桥资本表示,其背景与康桥资本“深度投后赋能”的定位高度契合。 康桥资本正系统性地将具备深厚产业背景的本土高管,导入其投资组合的治理与运营中枢,形成“资本注资+产业赋能”的闭环。 去年5月,先声药业集团前总裁冯洪刚同样加入了康桥资本的投后运营管理团队,担任董事总经理。 冯洪刚在先声药业期间曾推动多条创新药管线商业化,其加入能够为康桥资本搭建研发转化与商业化落地的“运营中台”提供关键支撑。 这些人事布局反映出康桥资本在中国医药产业生态环境发生结构性变化时所采用的独特模式。 它不仅提供资金,更构建了一个由高端产业人才组成的“运营中台”,直接为其控股企业进行能力赋能与价值共创,深度参与被投企业的战略制定与运营提升。 这一系列高密度、高规格的人才流动,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生态正在经历结构性要素重组的信号之一。随着本土药企持续推进营销战略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对具备全球视野与实战经验的领军人才需求日益迫切。 医药行业正告别旧的增长模式,全方位迎接以真正自主创新、精益运营和全球化布局为核心特征的新发展阶段。人才流向的拐点,也正是行业发展的拐点。 [backcolor=var(--APPMSGCARD-BG)]
[backcolor=var(--weui-BG-2)]
[backcolor=var(--weui-BG-2)]
[backcolor=var(--weui-BG-2)]
​
[color=rgba(0, 0, 0,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