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综合:无忧 10月24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未来10年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而生物制造正是这场产业变革中被反复聚焦的关键领域,其战略定位的持续升级,彰显了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 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创新育新”为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核心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未来10年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而生物制造正是这场产业变革中被反复聚焦的关键领域,其战略定位的持续升级,彰显了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 生物制造的国家布局进阶路 生物制造并非首次进入国家战略视野,而是经历了多年的深耕与布局,逐步从一个产业方向升级为未来产业的核心增长点。其发展轨迹清晰勾勒出国家产业战略持续深化的脉络。 需要说明的是,生物制造并非全新概念。 概念提出阶段
生物制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本世纪初。目前可查的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及的是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行业”。 早期探索阶段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推动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将生物制造列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该阶段的政策侧重于产业基础培育,为后续发展奠定根基。 方向明确阶段
2021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首次将生物制造列为生物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2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加快其产业化进程。政策重心逐步转向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推动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战略升级阶段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生物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对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其作为“新增长引擎”的战略地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正式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清单。至此,生物制造完成了从“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的定位跃升。 顶层聚焦阶段
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十五五”规划建议》将生物制造与量子科技、6G等并列为“再造高技术产业”的核心力量进行前瞻布局,标志着生物制造已成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突破口。 生物制造国家相关政策摘录2024年3月,国务院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突出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 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将生物制造纳入地方专项债“正面清单”,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02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加快生物制造等新兴技术场景的推广,以场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5年3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重点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9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
总结2024至2025年间,我国密集出台一系列生物制造相关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与系统谋划。这些政策不仅为生物制造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我国在全球生物制造竞争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