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医疗用品运输有两大关键需求 保护 “娇贵” 的医疗物资:像疫苗、诊断试剂对振动敏感,剧烈晃动可能破坏成分;手术器械、监护仪等精密设备,振动可能导致内部零件移位、精度下降。 应对 “堆码” 场景:医疗物资运输常是多层堆码,底层包装要承受上层重量,标准允许在试验时添加载荷,模拟这种堆压下的振动环境,确保底层包装不会因 “双重压力” 破损。
二、关键试验方法:两种方案 方法 A:全面 “扫频”。原理:让振动台在 3Hz-100Hz(类似货车行驶、电梯运行的振动频率范围)之间反复扫动,频率变化速度为 “每分钟二分之一倍频程”,相当于模拟运输中常见的各类振动。场景适配:适合批量运输的常规物资,比如一次性注射器、医用口罩等,通过全面扫频,确认包装在普通运输振动下不会开裂、内装物不会移位。 方法 B:精准 “共振”。原理:先按方法 A 扫频,用 0.2g-0.5g(约相当于手提物资轻微晃动的加速度)的低加速度找到物资的 “共振频率”(物资最容易被振动破坏的频率)。医疗场景适配:针对高精密医疗设备,比如超声诊断仪、血液分析仪。
三、医疗企业实操重点 预处理:先按 GB/T 4857.2 标准,把医疗包装放在特定温湿度环境(比如冷藏药品的 2-8℃、普通器械的常温常湿)下处理,再在相同环境或离开处理环境 5 分钟内开始试验,避免温湿度变化影响包装性能。 样品放置:将医疗包装的重心对准振动台中心,比如放置输液瓶包装时,要保证重心居中,防止振动时包装倾斜、碰撞;若需模拟堆码,按 GB/T 4857.3 标准添加对应重量的载荷,比如模拟 3 层堆码,就添加 2 层包装的重量。 结果检查:试验后不仅要查看包装是否破损,还要检查内装物的核心性能,比如疫苗是否出现分层、仪器通电后是否能正常运行,这些才是判断包装是否合格的关键。
四、附录 A:振动时间参考 标准附录 A(资料性附录)为医疗企业提供了默认的振动时间建议,避免企业 “不知该测多久”: 扫频试验(方法 A):3Hz-100Hz-3Hz 为一个周期,重复两次,总时长约 30-40 分钟,适合常规医疗物资。 共振试验(方法 B):在共振频率下持续振动 15 分钟,足够暴露精密设备在共振下的潜在问题,企业也可根据物资特性,参考产品标准调整时间。
这份标准用明确的方法帮企业验证包装能否扛住运输中的振动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