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674|回复: 35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小群原创】制药企业的痛,你不懂!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6-3-7 23: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精业济群 于 2016-3-9 14:20 编辑

    当前正值全国两会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笔者看到了不少有关于“医改”的提案高居榜首,其中一条“钟南山:对医改不满意 医生工资不能与创收挂钩”更是响应者甚多。作为制药人士,笔者也想借钟院士的提案,为制药行业说一句:对医改不满,不能转移公众注意力,把板子都打在药品上。
    一直以来,制药行业都被公众和部分媒体宣传为暴利行业,那就先来看看这组数据吧:医药工业利润率在2010年为11.7%2013年为10.1%2014年为9.5%2015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增速也首度跌破10%,创下十五年来新低。那些动不动价格暴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劣币药品”,怎么来的?一部分,不可否认是由于流通环节过多,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招标部门不规范的机制推高,最大一部分是医院15%加价和医生的灰色提成抬高的。但这只是目前16.9万个批准文号的少部分药品,中国绝大多数的是仿制药,出厂价都很便宜。
    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是个系统性的问题,地点都是发生在医疗机构。为什么你看个小病,最终拿到一大堆的药品和难以承受的支付单?笔者,可以很明确的告知你,钟南山院士也讲过的,中国的医疗机构难以洗脱逐利的本质,你想想国家财政投资占整个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不到25%,医院和医生不给你开更多的药、做更多的检查,当今模式下医院能生存吗?没有利润,医生会有更高的工资吗?
    如果说“看病贵”=“药价贵”,笔者万万不敢苟同,因为前提是,你医疗机构能够证明真的是最经济的合理用药,否则,你就有给患者选最贵、数量最多药品的嫌疑,从而导致看病贵。在有医生小钱看小病的情况出现下,你以大钱看小病,还说药价贵,就太说不过去了吧?另外,如果代表医疗机构利益的卫计委部门,真的想改善“看病贵”的问题,就更不应该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增加检查费用和检查项目,这不是导致所谓“药价虚高”降低后,“看病贵”不降反升嘛?
    再看看卫计委晒《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将继续降药价!我想制药界的同胞,你们还能坐得住吗?笔者并不反对降低一些药品价格虚高,但卫计委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加上其小弟招标办“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模式,将导致更多的低价药和好用的短缺药消失。更重要得是,“看病贵”的本质是医疗机构的逐利本质却被卫计委在医改中掩藏了起来,所以板子打的都是制药同仁和药品上了呀。
    如果只是,挨了卫计委的板子也就算了,再看看制药企业目前真实的处境,或许能让更多的人认同和了解制药企业。
    一是,宏观经济变化,医药行业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 1~10 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0379.97 亿元,同比增长9.18%,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3.94 个百分点。
    二是,药品监管政策变化大,企业合规成本剧增。
      1.药品注册收费了。2015527日,国家总局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药品注册收费实施细则(试行)》公布实施,注册费用涨幅达10倍,调整后的国产新药注册申请收费标准为 62.4 万元,不可谓低。
      2.药物临床数据核查,80%共上千个产品被撤回,这就是作假付出的代价,注册收紧,令企业产品注册时应接不暇。
      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强制实施。20162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明确了评价对象和时限。据业内人士评估,一个完整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估计需要300万,这是赤裸裸的补课呀,大势所趋,这个钱必须得花。
      4.GMP认证。201611日前,所有药品均完成新版GMP认证,否则,只能提产。为此,淘汰了上千家落后企业,通过认证的企业也花费了至少1000万的改造费。
      5.飞行检查成为常态。注册工艺与实际生产工艺不符,造成了多家企业GMP证书被吊销,当飞行检查成为常态,意味着企业必须在质量管理上投入更多。
      6.监管码风波。CFDA被企业“民告官”后,CFDA宣布暂停药监码。药品生产、流通、零售企业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构建的药监码系统被搁置,何去何从,犹未可知。笔者思考,相关部门在颁布和实施药监码政策时,能更慎重,多听听医药界的反馈和现状,也不至于处于被告的尴尬局面吧。
    三是,社会环境变化,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产品价格却不断下降。
      1.原料药市场被垄断,原料价格不断上升,原料供应商管理艰难,企业采购和检验成本增加。
      2.社会发展,人工成本不断增大,企业招工难,人才难找,更难留住。
      3.监管收紧和技能要求提升,企业投入更大的培训成本。
      4.新版药典实施,检验项目和严格程度增加。
    四是,市场风云变幻,竞争激烈,销售难。
      1.研发难度大,失败风险大,注册过程艰难、审评周期长,十年拿一证。
      2.招标难、招标成本高。每个省份的市场都要经历一轮招标,招标后的招标价格是越来越低,最后不得不变成要市场还是要生存的两难选择。
      3.医保目录更新周期长。创新药目前难以快速进入医保,打击了药品研发企业积极性,其他普药新进医保更难。
      4.二次议价二轮屠戮。二次议价争议不断,部门博弈,医联体地位强势,制药企业面临严重的非正常的微利处境。
    五是、缺乏行业代言人,缺乏与政策决策者沟通机会,与医疗部门相比较为弱势
    医疗机构人员薪酬待遇低了,有卫计委代言,而且还掌管药品招标和选择生杀大权。咱们的老大CFDA只管药品质量,关注安全有效性。工信部管理众多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制药企业目前处境艰难,是危机还是转机?取决于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态度和行动,作为制药企业,应敢于发声、敢于与决策者沟通,敢于发挥自身影响力,为医药产业争取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不管之前监管,是否有漏洞,不要耍小聪明,因为体制机制的缺陷,总会被发现和弥补,做好药就得踏踏实实。作为政府部门,决策要慎重、要有远见、要大公无私。
    因此,本文的撰写有三点希望,一,希望有更多人,改变对制药行业认识的误区,更多关注和支持医药产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二,希望各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能够更多倾听医药界的声音,在涉及到其他利益方时,能系统性的考虑各利益攸关方,为制药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更希望能通过更多的激励措施,引导企业自发成长。三,希望两会上,医药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能在本次两会上得到更多的收获,为医药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备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9 11: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楼主的观点。
患者用药时的“药价高”不等于药品生产企业的“药价”高。终点的药价是医院的加价、医生的回扣、招投标费用、中间流通费用、药品真正的价格的总和。药品的真正价格在这个里面占多少?通常媒体、官员就会把终点药价混淆为药品真正的价格,由此误导硬生生的把鞭子会矛头对准药企的药品价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9 10: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一个段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三聚氰胺害了那么多儿童,最后抓了几个养奶牛的;**大火烧掉10几亿,抓了几个运烟火的;****大火烧死53人,是4个电焊工的责任!跟西游记一样,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了,没背景的妖怪都被乱棍打死。豹子办了个澡堂子,包给狐狸,狐狸包给松鼠,松鼠雇几只蚂蚁搓澡接客。有一天,狮子去洗澡,掉脸盆里淹死了……虎大王震怒,派警察调查情况,骂了狐狸,打了松鼠,最后,抓了8只蚂蚁……因为他们,竟然没搓澡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8: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行管内行,永远不在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3-8 0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原因:财政支付没有明显增加,问题出来以后,那就要找医疗这条线背锅,医疗线里面哪个柿子软点?

点评

财政吃紧,医保吃紧,不可能投入更多了。医疗体制的黑锅,制药行业还得背一段时间,关键是群众被医疗界专家忽悠,真的以为是制药行业搞坏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8 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3-8 0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3-8 0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光寄希望于两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3-8 00: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病收费项目太多了,其中检查费是最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7: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会年年开,这些事年年说

点评

部门博弈,就制药没有代言人,靠零星的代表言论,难以形成合力,板子都打在制药上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8 1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7: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工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8: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都是医药人的心理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6-3-8 08: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基本上都在点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8: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行人不会明白这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8: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制药行业都没有人才说进来能够安心发展了,怎么谈行业革命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8: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8: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希望上层领导关注医药行业的问题,毕竟是关乎十几亿国人健康的民生问题。医药行业的畸形或者倒退式发展,买单的还是老百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6-3-8 08: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8: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没有医改问题是一刀药价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6-3-8 0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药、医疗、健康……完全公益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3-8 09: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是,我们中标的产品都是亏本,但是没办法还得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6-3-8 09: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呻吟了,这年头不痛的还有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2: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茶. 发表于 2016-3-8 08:25
根本原因:财政支付没有明显增加,问题出来以后,那就要找医疗这条线背锅,医疗线里面哪个柿子软点?

财政吃紧,医保吃紧,不可能投入更多了。医疗体制的黑锅,制药行业还得背一段时间,关键是群众被医疗界专家忽悠,真的以为是制药行业搞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1 1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