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绿茶. 于 2015-9-27 19:28 编辑
再探药典中含量均匀度检测原理与实施 北京首儿药厂 吴遵高 王文建 摘要 本文继参考文献⑴,以日本药典为例,破解其含量均一性(即含量均匀度)检测原理与方法,揭示其重大错误,供我国药典改进与完善之参考。 关键词:药典、药物含量均匀度、抽样检验、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 一、概述 含量均匀度是药品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是指对小剂量或单剂量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或非均相液体制剂,按数理统计方法预设的抽样(检验)方案,从批(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如片、颗、粒、袋……,组成一个样本),测出样本中每个相对产品标准规定的含量(标示量)百分数,经数据分析,判断批(总体)是否满足预期质量要求。 显然,我们面临的对象是批(总体)的质量特性——含量均匀性; 理论依据是含量分散性(各单位产品含量不一致)服从正态分布; 思路:通过局部(样本)估计总体(由于量大且遵从统计规律——正态分布); 方法:数理统计——假设检验(包括检验功效)即抽样验收(检验)。
二、日本药典(日本药局方第14改正)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含量均匀度(日文:含量均一性试验法) file:///C:/Users/ahwjw970/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取供试品10片(个),分别测得每片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百分含量X,求其均值X和标准差S。 file:///C:/Users/ahwjw970/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判定值=︱100-X︱+ K×S 其中K值为2.2 如判定值不大于15.0,则符合规定;如大于15.0,则另取20片测定,并计算出30片的均值和每片百分含量及30片的标准差(S),依然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并将K值改为1.9,如不大于15.0,且每片百分含量均在75%~125%间,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 三、剖析 当今“统计无处不在,统计改变世界”已广为人知,ISO及各主要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统计方法标准,它是用数理统计应用技术解决科研、设计、生产、贸易和管理中所遇到的某些实际问题必须遵循的依据,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仅为重大国家标准的研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还直接应用在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中产品抽样检验。鉴于它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改进以及各领域应用程度的差异,表达方式千差万别,五彩缤纷,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直接与隐晦并存是屡见不鲜的。我们应抓住关键——现行(先进)国际/国家相关统计标准,对号入座,进行剖析、辨别、理解、吸收。挑选出适合我们情况的方法来。 药品均匀性检验是个典型的抽样检验。观看日本药典,更具体的说,这是计量标准型方差未知一次抽样检验问题。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手段就是:量化管理、风险决策。产品抽样验收(检验),不论计数型还是计量型都必须具备6个量化的参数:双方(如生产方和使用方)的风险和风险质量(如生产方风险α,风险质量p0(AQL);使用方风险β,风险质量p1(RQL),共4个)以及由样本量n和接收(/通过/合格)门槛(如计数-接收数Ac;计量-接收常数k……Minitab称临界距离)组成的抽样方案。其中只有4个参数是独立的,知道任意4参数,另2个便可导出(反映它的预测功能)。另外,(单位)产品特性必有规格限,含量均匀性应该是双规格限的。这些在GB/T8054-2008;Minitab;GB/T 2828.1都有明确的表述。现简述如下:
以不合格品率p为批(总体)质量指标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原理-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