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网上有出现了FDA给印度Unimark Remedies的警告信,小编仔细阅读并在网上部分翻译的基础上完整翻译了该警告信,警告信的中文内容见后面的内容,英文内容阅读原文获取,阅读原文打不开的可以看今天分享的后面一篇文章。 在这封警告信中主要有这样几个内容:一个就是提到了造成FDA给该公司发出警告信的严重缺陷,另一个就是对他们后续整改提出了要求,第三个可能是大家最不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FDA在处理这个企业时所作的关于预防药品短缺的一些措施。下面小编就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1、提出的严重缺陷主要有: 1)操作人员没有在生产和分析活动进行的同时记录。 这主要体现了数据完整性中ALCOA原则中的C记录同步性的问题,但是在本缺陷中,未同时记录是一方面,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构成关键缺陷,关键是该公司在回复该缺陷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是个系统问题,从而导致了这个问题的风险等级的升级,并最终被FDA考虑是个质量体系的缺陷成了严重缺陷; 2)未能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或修改数据和没有提供预防数据数据遗漏的充分的控制。这也是个关于数据完整性的问题,体现了数据完整性ALCOA原则中的准确性、原始性、可追溯来源的原则。这个问题不用多说,直接就被判定成为了严重缺陷,因为没有这些权限和控制的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都无法得到保证;举例中涉及到化验室用户权限的设置和审计追踪问题。 3)未能保持来源于检测的所有数据的完整性并未能确保符合建立的质量指标和标准。这同样也是个数据完整性问题,主要体现了ALCOA原则中的清晰、持久的、可追踪来源的和原始的原则。从缺陷举例中来看该公司丢弃了色谱图,在计算机中建立了很多无法追踪样品的检验记录等。 4)未能正确地将用于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的厂房设施维持在清洁的状态。这个缺陷主要体现了FDA对于原料药厂虫害控制越来越重视了,发现虫害、小动物控制直接给了严重缺陷。虫害、小动物控制现在越来越重要,这个也是符合风险管理发展的,外来污染也是GMP必须要控制的重点之一,而虫害、小动物的防控又是外来污染一个最重要的对象之一,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虫害小动物都是活的随时可能变化的,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不连续就会带来潜在的无法预估的风险。 2、接到警告信后FDA对企业的建议措施,这个也是很多企业要学习的,其实这些应该是在接到483的时候就应该做到位的,如果做到位了,也许就不会接到警告信了,犯错不要紧,关键是认错的态度和改错的行动。下面小编来分析一下吧: 1)接到483或警告信,企业首先应该认真分析FDA提出的缺陷,评估其影响,对其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这里风险评估很重要,要能体现出企业的风险意识; 2)应该根据对缺陷项的风险评估提出对当前销售和以往销售的药品或原料药处理措施,包括通知客户、发起召回、增加与缺陷相关的检验也提高发现问题的可检测性、增加出现缺陷批次的稳定性考察等。这些措施都需要从风险三要素的角度来综合考虑,以确保这些缺陷带来的风险最小化; 3)应该根据对缺陷项的风险评估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缺陷项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一般针对缺陷项的整改措施包括:立即改正出现的措施、对现有硬件或软件进行改进以达到法规要求、修改或增加程序以满足法规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等。尤其是不能仅仅从员工的角度来制定整改措施,应多从管理角度来制定整改措施。比如修改制度、流程等。 4)应在官方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如果完不成的必须制定有严格时间限制的计划并向官方说明原因,比如硬件到货原因等。 3、FDA对于预防药品短缺的措施借鉴。在本警告信的最后FDA花了很大篇幅在要求该公司如果要停产或者供应中断一定时间一定要通知FDA药品短缺官员,并强调这是法律要求,并暗示假如此警告信假如会带来药品短缺,FDA将与企业一起工作来帮助企业提高并达到符合法规的要求从而避免药品短缺的出现。 这些内容其实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说明FDA现在也十分关注药品短缺问题了。这也体现了FDA的风险意识,一方面要确保药品质量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预防药品可用性方面的风险。假如都没有药品可用,还何谈药品安全性呢,一些高危疾病的患者不就是等死呢!这也给了我们国内监管者或企业一些启示,在搞GMP的同时也要关注药品可用性,尤其是今年各种药品频现消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更加应该对此问题广为关注。 转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