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368|回复: 10
收起左侧

[谢沐风] FDA、你是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揭开基因毒性杂质真面目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8-9-19 0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孙艳红 于 2018-9-19 00:15 编辑

作者:谢沐风  
导读:如您尚未读过《请让我当那个倒霉蛋儿,为华海药业洗冤!——纪“烟雾弹文章”发表三周年》一文,请先点击浏览,阅罢再回来看本文,谢谢!

2018-08-30,美国FDA网站匆忙发布《关于缬沙坦事件的声明》。其中写道:存在于缬沙坦原料药中的NDMA、是一种可能致癌化学物,在水中和一些食品中均有痕量存在。CDER评估了风险、做出理论推导:8000人每天不间断服用最高剂量缬沙坦制剂(320mg)、持续4年,患癌病例比日常平均患癌病例多1例。该1例是按杂质最高暴露量计算所得(120ppm)。这是最极端情形下的风险评估,而绝大多数制剂中含有的该杂质量均远低于此最劣情形,故请服用缬沙坦制剂的患者不要恐慌,放心大胆地吃吧、啥事儿没有!

恕本人臆断,该公告的发布充分表明、FDA是深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施放基因毒性杂质烟雾弹→迷惑发展中国家→没想到本国人民恐慌了→不再服用缬沙坦制剂→大量高血压患者出现严重病情→赶紧发布公告平息。

在每天最高剂量(320mg)服用缬沙坦的情况下,欧盟是连续7年、1/5000几率(以该杂质含量均值60ppm计);FDA是连续4年、1/8000几率(以该杂质含量最高值120ppm计),由此可见两者结论几近一致。

为了一个人们天天接触和服用的杂质(在水中和部分食品中均有痕量存在),且是否导致人体患癌都是子虚乌有(请注意公告中的用词是“可能/probable”),同时,在华海药业非故意、不知晓的前提下,欧盟和美国监管机构如此大张旗鼓、大肆渲染,不知用意何在?但没想到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国患者恐慌了。

这么一个小到完全可忽略不计的概率,也让我们时隔4年看清了基因毒性杂质真面目:2014年6月ICH正式推出《指导原则》后,业界同仁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深怕患者吃了自家的药得癌症。经历此次事件和确凿数据后,原来竟是个“纸老虎”!而这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国家未来发展战略:这些国家产的、价格不菲的进口高端分析仪器大行其道,我们也早已在研究杂质的道路上,误入歧途、狂飙不已了。

由于发达国家掌握了行业话语权、故制定颁布的一切都成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守的最高准绳和严格圭臬。这些技术要求,几乎均为安全性指标,从未见有效性内容;这些脏活儿、累活儿都是由我们承担,因为发达国家早已不做原料药、只做制剂了。所以,毫不客气地讲、这些指导原则就是套在发展中国家身上的“技术枷锁”和“专业桎梏”。这种敏感度和认知是本人在日本厚生省国家药品检验所进修期间,同老师们一起爬模滚打、耳濡目染中形成的、辨明的,看到文献证实的。

相信、本文推送后依然会有大量反对声。不要紧,历史会证明一切,想必那一天我们这代人是看不到了,但只要能把文章留给后人、就好!


【花絮】
本文发表前、请一位业界大咖斧正。前辈阅罢提出:小谢、如你知晓两家原料药中一家有微量该杂质、而另一家没有,你会如何选择?

本人回复:在下不看“面粉”、只看“面包”,看哪家的多条特征溶出曲线都能与原研诺华一致、且批批如此,就服用哪家仿制药。

【作者声明】
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个人认知,不代表所在单位,还请异议者海涵,在此叩谢!


延伸阅读

1.请让我当那个倒霉蛋儿,为华海药业洗冤!——纪“烟雾弹文章”发表三周年



3.CHMP要求含缬沙坦药品MAH(的API生产商)回答的问题    (其中报道:华海药业多批原料药中NDMA检出量为3.4ppm ~ 120ppm,均值为66.5p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8-9-19 08: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说又有新杂质发现了,反正鸡蛋上面找个缝不要太容易,正好配合贸易战打击下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8-9-19 08: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弄你没商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9-19 08: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老师是位数不多的一股清流,不媚从,敢于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9-19 08: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谢老师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9-19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CDE审批人员已经全是一帮不了解基层疾苦又不抓重点的理论派了,其实药品技术核心是制剂,关键是疗效,现在穷追杂质,甚至倒追至起始原料的微量杂质谱等等,这是逼合成人员跳楼,逼分析人员发疯的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9 09: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zhuzhanyuan007 发表于 2018-9-19 08:57
现在的CDE审批人员已经全是一帮不了解基层疾苦又不抓重点的理论派了,其实药品技术核心是制剂,关键是疗效 ...

辅料和包材中的杂质你忘记了啊?差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9-19 09: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读了几遍,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1 16: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5 16: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啥民族主义

基因毒性杂质不是第一次

07年罗氏都召回 退市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8-11 16: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认同谢老师的观点,CDE在杂质和基因毒方面已经钻了牛角尖,完全被国外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立场和专业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5 19: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