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清晨的太阳
收起左侧

无菌14天的规定

  [复制链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4 10: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bangzhibing 发表于 2025-11-14 10:06
无菌检测要14天,解析要验证,一般经过持续通风可以缩短解析时间,我们验证的就是解析7天

好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1-14 14: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打工圣体 发表于 2025-11-13 09:15
无菌是14天,就算你环残解析验证的少于14天。无菌的结果没出,你也放行不了

无菌检测和环残是同步进行的吗,还是先解析在无菌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ntz 发表于 2025-11-14 14:18
无菌检测和环残是同步进行的吗,还是先解析在无菌检

你灭菌验证做完,正常生产的时候可以同步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验证的时候,无菌试验需要符合GB T19973.2,与药典有差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无菌检测培养为什么需要14天?
答:无菌检测培养需要14天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所有潜在微生物(包括生长缓慢的菌种)有足够的时间繁殖到可检测的水平。
以下是个人对其的总结和归纳:
一、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样性1. 快速生长菌种如大肠杆菌(E.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等常见污染菌,通常可在 24-48小时 内形成可见菌落。
2. 缓慢生长菌种厌氧菌:如梭菌属(Clostridium),可能在低氧环境下需要 5-7天 才能增殖。真菌:如霉菌(Aspergillus、Penicillium)和酵母菌(Candida),可能在 3-14天 内形成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某些细菌因代谢需求复杂(如支原体),生长周期较长。
二、药典与法规要求根据《中国药典》(ChP)、美国药典(USP <71>)及欧洲药典(EP 2.6.1)的规定:
1. 培养条件与时间需氧菌培养:使用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TSB),在&#160;20-25°C&#160;下培养&#160;14天。厌氧菌培养:使用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FTM),在&#160;30-35°C&#160;下培养&#160;14天。
2. 覆盖最差情况14天的培养周期经过验证,可覆盖&#160;99%以上潜在污染微生物&#160;的生长需求,确保检测的全面性。
三、科学验证与历史数据
1. 微生物复苏实验研究表明,某些受损微生物(如辐照或灭菌后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细菌)可能需要&#160;7-14天&#160;才能恢复活性并增殖。
2. 低浓度污染检测当污染菌浓度极低时(如≤1 CFU/样品),需延长培养时间以提高检出率。
四、实际检测流程
1. 中间观察通常在培养第&#160;3天、7天和14天&#160;进行观察,记录微生物生长情况。若早期发现污染(如第3天出现浑浊),可提前判定不合格,但最终报告仍需完成14天培养。
2. 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培养基无菌性确认(无污染)。阳性对照:接种标准菌株(如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验证培养基促生长能力。
五、例外情况与替代方法
1. 快速微生物检测技术如ATP生物荧光法、PCR技术可在&#160;24-48小时&#160;内提供结果,但通常作为补充手段,传统培养法仍是“金标准”。
2. 特殊产品调整对于某些高风险产品(如植入器械),可能需延长培养时间至&#160;21天,以进一步排除慢速菌污染。其他:小结14天培养期&#160;是基于微生物生长规律、药典要求及历史数据的科学选择,旨在最大限度降低漏检风险,确保无菌产品的安全性

见公众号:质量从业者(无菌检查为什么要14天)

点评

好的非常感谢解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打工圣体 发表于 2025-11-17 08:25
你灭菌验证做完,正常生产的时候可以同步进行

有老师说需要解析到环残到合格标准才能无菌检,不然环残对检验员有伤害,而且会有假阴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ntz 发表于 2025-11-17 12:53
有老师说需要解析到环残到合格标准才能无菌检,不然环残对检验员有伤害,而且会有假阴性

我感觉对灭菌操作人员的伤害更大。在做灭菌验证的时候有个清洗阶段已经把环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了,灭菌验证没问题的话,这个情况的假阴性不用考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打工圣体 发表于 2025-11-17 13:46
我感觉对灭菌操作人员的伤害更大。在做灭菌验证的时候有个清洗阶段已经把环残控制在一定的范 ...

出柜后3天接触人体的部分材料检测70微克每克的环残,解析14天加上无菌检验14天,短周期就要一个月,苦不堪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ntz 发表于 2025-11-17 14:24
出柜后3天接触人体的部分材料检测70微克每克的环残,解析14天加上无菌检验14天,短周期就要一个月,苦不 ...

解析后的标准10微克每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ntz 发表于 2025-11-17 14:24
出柜后3天接触人体的部分材料检测70微克每克的环残,解析14天加上无菌检验14天,短周期就要一个月,苦不 ...

你说的是灭菌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但是常规生产也是按照这个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near 发表于 2025-11-17 12:51
问:无菌检测培养为什么需要14天?
答:无菌检测培养需要14天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所有潜在微生物(包括生 ...

好的非常感谢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ntz 发表于 2025-11-18 08:42
对,但是常规生产也是按照这个流程

个人感觉你这个流程有问题,而且灭菌验证的时候也不会等解析完再进行无菌试验,(不会发图片)你可以看看18279的D.9.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打工圣体 发表于 2025-11-18 11:39
个人感觉你这个流程有问题,而且灭菌验证的时候也不会等解析完再进行无菌试验,(不会发图片)你可以看看 ...

D.9.4.2.1 宜根据过程定义以及安装鉴定和运行鉴定(如适用)的结果设定微生物性能鉴定的参数。暴露时间是关键参数,其在微生物鉴定过程中是变化的。为确保微生物性能鉴定提供的杀灭率低于常规生产过程,能调整其他的参数。例如,混度、湿度和/或环氧乙烷浓度可以设定在常规过程参数范围的下限。这将确保在规定范围内任何观测值都将产生可接受的杀灭率。
微生物性能鉴定使用的产品,其温度宜等于或低于规定的进入预处理区的产品最低温度。如果预计初始产品混度会发生变化,例如因为在远距离设施进行灭菌而进行的产品运输,则鉴定测试的设计宜
反映这种可能。对部分周期(低杀灭率或半周期),需要缩短周期的后暴露阶段,或在解析阶段前或短暂的解析阶段后取出生物指示物。这将尽可能减少在灭菌周期中解析阶段装载内存在的环氧乙烷对生物指示物的“残余杀灭”。当缩短周期的后暴露阶段时,宜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性。除了作用时间外,微生物性能鉴定所选用的参数在整个微生物性能鉴定过程中宜保持不变;
是这句话说的是解析阶段前对生物指示剂的培养,没有说产品无菌检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ntz 发表于 2025-11-18 13:17
D.9.4.2.1 宜根据过程定义以及安装鉴定和运行鉴定(如适用)的结果设定微生物性能鉴定的参数。暴露时间是关 ...

那对产品是否也有“残余灭杀”,短周期本来就是比较抗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1-22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