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自:蒲公英Ouryao 综合:青于蓝短短一年内变卖资产超1.29亿元,昔日百亿市值的医药上市公司太安堂,如今靠出售药品批文维持生存。 近日,已退市的太安堂最新公告显示,其控股孙公司宏兴制药厂以1500万元价格将宝儿康散药品上市许可转让给安徽茂康药业。 据不完全统计,太安堂在最近十二个月内已累计出售资产账面高达1.297亿元。这家传承近五百年的“岐黄世家”,如今正通过变卖“家底”维持生存。 批文变卖潮起 从2024年开始,太安堂开启了一场持续不断的资产出售大幕,其密集程度令人咋舌。 2024年12月,太安堂拟将持有的部分药品上市许可出售给重庆美鲨药业有限公司,交易总价款1000万元人民币。 3月份,太安堂出售人丹、二陈丸、七宝美髯丸、麻仁丸、陈夏六君子丸(水蜜丸)、陈夏六君子丸(小蜜丸)等10个药品上市许可。 7月份,太安堂继续通过出售参茸白凤丸、银翘解毒丸、息喘丸、壮腰健肾丸、西黄丸等批文,为维持运营输血。 9月份,资产出售的密集期。5日,公司审议通过将宝儿康散批文以1500万元转让;19日,又密集披露两笔交易:将“翠莲解毒片、五子衍宗丸、健肾生发丸”以600万元出售,同时将“茸坤丸、乌金止痛丸”以950万元转让。 10月份,太安堂宣布以4220万元高价转让“通窍益心丸”批文,这笔款项专门用于代偿子公司欠款。同日,还以350万元转让了香砂六君丸、逍遥丸等批文。 11月份,太安堂继续将“调经白带丸”批文以550万元转让。 太安堂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出售资产的主要目的是“化解公司债务风险,实现可持续经营目标”。公司面临流动资金严重紧缺,需要通过资产变现来改善现金流,降低经营负债。 500年老字号崩塌 太安堂官网显示,作为国家级非遗、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传承至今近五百年,上市公司太安堂则创业于1995年。 2010年,太安堂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中成药、中药材加工与贸易、医药电商三大业务,拥有麒麟丸、祛痹舒肩丸、心灵丸等多个国内独家品种和特色品种。 上市后,太安堂曾连续多年营收保持增长,但从2021年开始,公司业绩急转直下。2021年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超43亿元。 更为严重的是,公司的财务问题逐渐暴露。太安堂2021年财报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涉及存货、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项目等。 2022年财报则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存货项目影响。 2023年,太安堂的财报再次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机构指出,公司因营业收入大幅下滑、面临巨额偿债风险等因素导致经营困难,部分人员离职,未能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所需的充分资料。 巅峰时期,太安堂市值超百亿元,目前仅剩下不到4亿元。2024年7月,公司最终走向退市结局。 败因探究 太安堂的衰败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财务造假是其中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18年至2021年,太安堂通过少结转成本、少记费用、虚增药品销售价格等方式虚增收入、利润。 具体来看,2018年至2021年各年度分别虚增利润6600万元、1.44亿元、1.16亿元和1.03亿元。 盲目扩张同样拖累了公司。上市前几年,太安堂曾大举投资并购,2014年以3.5亿元收购广东康爱多连锁药店有限公司,布局医药电商业务。但康爱多后来与其多家供应商发生偿债诉讼,截至2022年末,康爱多共有122个案件尚未处置完毕,案件总标的额3.33亿元。 除了在医药产业链扩张,太安堂还曾跨界到房地产领域,进一步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和精力。 家族治理弊端也不容忽视。太安堂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公司在2022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 截至2024年3月7日,控股股东太安堂集团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尚未偿还的金额高达3.92亿元。 太安堂的案例给所有制药人敲响了警钟。 批文是制药企业的核心资产。药品上市许可是制药企业多年研发投入和市场积累的成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当企业开始大规模出售批文时,无异于饮鸩止渴。 主业竞争力不可动摇。太安堂在上市后盲目多元化,涉足与核心业务协同性不强的领域,导致资源分散,最终拖累主业。 参考:药圈观察局 企业公告 更多观点,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