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912|回复: 3
收起左侧

[药品研发] 中成药调价变局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5-21 08: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让道基药执行
  早在上一轮化学药调价结束之际,中成药就被业内公认为发改委在医药领域的下一个目标。但“雷声大雨点小”,中成药一直未能正式进入调价轨道。
  直至近期,终于有了进一步明确的信号传出——某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官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药交会上透露,目前发改委正在对新版基药目录中的品种进行价格摸底,相关药品价格审评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新版基药目录中药品的最高限价方面,而中成药的调价工作将延至基药降价后,即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启动。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新版基药目录的执行。如果先开展中成药调价工作的话,耗时较长,会影响基药目录的执行。”根据山东中泰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永桥的经验,早在1999年国家医保目录更新时,发改委也曾对医保目录中的品种进行过价格调整,但其前提是成立调查组深入企业开展相关药品成本等方面的调研工作;照此流程,在当前新版基药目录仓促出台,包括药品指导价格、中标价格、地方增补等在内的各项落实工作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原定于5月1日的执行期限也因此“模糊”,如若此时同期执行基药与非基药的调价工作,余永桥坦言,“基药的执行将遥遥无期”。
  另外,从中成药自身的角度来看,有观点明确提出,此番为基药降价让道,将使得中成药品种免于两次降价,即规避在中成药调价程序后,再遭基药降价之劫。但身为高级经济师、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药品事业部总经理的蓝磊提醒,这并不等于会为企业带来绝对的利好,毕竟一些长期受中药材成本挤压、价格压力较大的品种和企业,反而有可能在新一轮调价中争取到提价机会。
  与此同时,蓝磊还指出:“从近日中国中药协会组织的部份生产企业与价格主管部门的座谈会的信息判断,中成药的定价工作应该不会很快进行,一方面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在几易其稿之后仍未正式发布;另一方面,围绕中药材成本变动的动态定价机制仍未有定论。”照此说法,目前对中成药进行调价的时机并不成熟。
  原则量身定制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执行时间得以明确外,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中成药价格调整意见,中成药价格调整将遵循“有升有降”原则,而非一味地打压价格。
  回顾上一轮中成药调价,资料显示,当时发改委分两次对进入医保目录中的500种中成药中的466个品种进行了价格调整。第一次调价始于2007年3月15日,以中成药内科用药为主的278个品种、1000多个剂型品规平均降幅约15%,最大降幅直超80%。
  此后不久,发改委又于4月16日将调价的触角伸向了专科类用药领域,包括妇科用药、眼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骨伤科用药、皮肤科用药和外科用药等在内的600多个具体剂型规格品未能“幸免”。但较之于3月15日的调价,此次最大降幅减少至52%,但平均降幅仍在16%左右。按照2006年市场销售金额匡算,第二次的降价金额接近16亿元。此外,两次调价的所有中成药中,平均约30%的廉价药价格未变。
  鉴于此,不少中成药企业对此轮调价表示恐慌,尤其是在中药材价格、水电人工等成本急剧上涨的当下,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了降价幅度上。
  然而,根据余永桥的预计,在基药降价后,中成药调价的范围将主要集中在独家品种、独家剂型方面;而调整幅度和力度则如蓝磊所言,总体价格水平下调已无可厚非,但综合中医药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前几次其他药品的价格调整思路和中药材价格现状来看,此轮中成药出现大幅降价的可能性并不大。
  事实也的确如此,目前中药材价格因素正被纳入此轮调价的考虑范围内,类似前不久江苏对10种廉价药进行统一最高零售价的做法,众多临床效果好、市场接受度高,但中药材成本上涨过大,导致价格和成本倒挂现象严重的廉价药或将迎来价格上调的机会。
  除此以外,“有升有降”原则还提到,新版基药目录中的中药独家虚高品种将面临行政性限价下调。而依照业内判断,在新版基药目录新增的中成药品种中,价格较高的独家品种、独家剂型占比较大,所以对其进行价格下调也在情理之中,并且下调的前提也必须是存在价格泡沫的“虚高品种”。
  即便如此,业内普遍认为相关企业所受影响不大。一方面,按照发改委的惯例,在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专利品种确定指导价前,需经过一番成本调研,而在此期间,这类品种暂且按照企业自主申报的价格在市场上流通。正因此,余永桥认为企业已预留了降价空间,为这类品种的调价撑起“保护伞”。
  另一方面,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国民推测:“既然是独家品种,那企业可能会陈述高价的理由,比如说成本比较高、研发费用比较大等,这样的话会不会出现象征性地降一点的情况。”而即便最终面对较大的降价局面,进入基药目录带来的巨大放量也将弥补降价给独家品种经营企业带来的部分风险损失,总体上对企业还是利多弊少。
  但无论最终调价力度如何,该原则目前还是赢得了业内的正面回应。蓝磊直指:“无论从近年来‘降价’到‘调价’提法的变化,还是实施层面从单纯降价到‘有升有降’,都可以透视出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定价思路的变化。”但相关部门要想真正科学、合理地做好调价工作,业内认为其不能单纯地采集市场数据,应结合中成药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如企业的代理模式等情况综合考虑,以此规避调价的中间浮动空间。
  【独家观察】
  找准调价的着力点
  正如上述分析,此番调价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一贯以来的药品定价思路,但中成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调价之路并不简单,最终结果或也难如药企所愿。
  从中成药的原材料——中药材来看,与化学药不同,中药材的成本在中成药总成本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化学药等,而鉴于中药材受地域、天气等自然条件及市场行情影响严重的属性,其给中成药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近年来中药材价格“过山车”式的变化,三七、金银花、板兰根等大宗药材价格持续上涨。但碍于国家“一劳永逸”的定价思路,中成药价格无法与之形成联动,由此引起的利润压缩效应直接转嫁到企业身上,尤其是大部分以普药生产为主的中成药企业更是叫苦不迭。
  事实上,这一现象早已引起国家的注意,以至围绕中药材价格进行的中成药“动态定价机制”被置于案头,但如何执行至今未有定论。毕竟在我国目前的医药体制下,中国医药市场的复杂程度堪比整个欧洲,各省市的医药运行制度亦不尽相同。即使某个地区对中成药进行动态定价,最终也可能被发改委药品定价上“就高不就低”的全局原则所左右,甚至引起全国药品市场的混乱。
  除定价机制外,在目前的医药环境下,调整新版基药目录内的中成药价格对企业、尤其是普药企业的意义或许并不大。正如方国民所言,调价只是改变最高限价,如果药品招标价格不变或者继续压低的话,调价对这些药企的经营起不到根本作用。
  种种因素之下,虽说当前的医药市场仍是政府主导,但它仍需遵循市场规律,这就导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杠杆横亘于其中,市场与行政两相挟持,共同作用,加上长期的买方市场和强势医院扭曲的市场供需关系,其中的药企难免会受影响。
  对此,蓝磊指出,在医改“改药不改医”的本质没有改变之前,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仍居首位,中成药调价的结果对企业也必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企业在未来的价格政策调整中,面对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将取决于企业的品种结构、成本管理、营销模式、研发储备等因素,而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妥善处理政府事务也应成为企业万变中的不变之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5-21 08: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可耻,欺负人,能限药价,限粮食价,为什么就不能限限物价和房价。@婆婆丁 @残伤  

点评

做为中国人得学会慢慢适应 一切政府说了算  发表于 2013-5-21 09: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3-5-21 08: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路过。对于P民来说,调与不调同样受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5 13: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2020 发表于 2013-5-21 08:22
政府可耻,欺负人,能限药价,限粮食价,为什么就不能限限物价和房价。@婆婆丁 @残伤

据说那些东东提高GDP快  你说的那些不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5-25 13: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来调去都是要把大家往死里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2 1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