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00033
帖子
主题
积分5906
注册时间2013-5-24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楼主 |
发表于 2013-9-18 06: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乙酰胆碱激活了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递,激活了产生NO的酶,NO生成后扩散穿越到下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激活了鸟甘酸环化酶,使得cGMP大量增加,最后通过信号传递产生舒张血管的效应。
随后,产生NO的酶也被发现了,主要贡献者是David Bredt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还发现NO有别的功能。Michael Marletta 发现巨噬细胞释放NO,帮助巨噬细胞消灭病原体。John Hibbs发现巨噬细胞释放NO的前体物质是L-精氨酸。John Garthwaite 发现谷氨酸能刺激神经细胞释放NO ,似乎NO还参与神经信号传递 。David Bredt 再接再厉发现大脑里有一种特殊型号的NO合酶,即nNOS 。巨噬细胞里的NO合酶比较特殊,正常情况下很少,需要“战斗”时会增多,就是iNOS,发现者是陈丰原教授的同事,匹兹堡大学的Timothy R. Billiar 教授。
总之,NO越来越热。1992年,NO被Science评选为“年度分子”,并以“No News is Good News”为专题发表了专论,高度评价了NO的发现和伟大意义。终于,在诺贝尔去世100年后的1998年,诺贝尔奖殊荣给了“NO”。获奖者就是Furchgott、Ignarro和Murad 。消息一公布,英国人觉得很不公平,因为他们的英雄Moncada才是真正第一个证明EDRF身份的人,为此还写信给诺贝尔奖评委会,不过评委会给出的意见是:诺奖只能授予三个人,如果可以授给四个人,我们会考虑Moncada 。不过怎么说,上帝总归是公平的。试想想,如果Moncada不去参加那次会议,他还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吗?从竞赛上说,的确是Moncada率先完成了任务。可是科学就是如此,提出想法的人总会得到优先尊重!
当然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药物开发商辉瑞公司看到了其中的机会。硝酸甘油虽然继续畅销。但是它的药效时间很短,作为心绞痛的急救药还行,但是很难作为抗高血压的药物。辉瑞想从NO的道路里挖点“降压药”卖。很快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cGMP身上。cGMP的半衰期很短,因为一个叫磷酸酯酶的蛋白会把它很快降解掉,这也是为了维持机体的平衡,持续的血管舒展会导致血压过低引发休克,人就挂了。当然如果是高血压病人,那就刚好合适。辉瑞针对磷酸酯酶开始漫长了开发流程。苦心人天不负,有一个化合物终于熬到了临床试验。不过,坏消息接踵而至。这个化合物的药效很差,在高血压病人身上几乎看不到什么降压效果,尽管还比较安全。
正在辉瑞绝望的时候,眼看数十亿美金的投入即将毁于一旦。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消息来了。一组身患糖尿病的40、50岁的男性病人很喜欢吃这个化合物,还主动问试验医生索要,尽管他们的高血压病没有什么改善。细致的调查员发现了其中的原因。这群病人常年阳痿,吃了这个化合物可以让他们“重振雄风”。食色性嘛,人之常情,难怪这群人很喜欢这个化合物。
辉瑞觉得这是个起死回生的机会,立刻改变药物的研发方向,把这个化合物做成“壮阳药”。这个决定也保证了辉瑞直至今天的辉煌。不多久,一个别名叫“伟哥(Viagra)”药物开始畅销全球。有了全球男人的“欲望”作保障,“伟哥”简直成了辉瑞的印钞机,销售额股票双双看涨!
原来,男性阴茎海绵体的磷酸酯酶是另一种型号,不同于别处。伟哥是这个型号磷酸酯酶选择性的抑制剂,cGMP在伟哥的干扰下,在阴茎海绵体积聚发挥舒张血管的效应,于是海绵体开始充血膨胀——坚挺。由于伟哥跟其他位置的磷酸酯酶结合得并不紧,所以对全身血压反而没有什么影响。天意如此,情何以堪!
当然,NO的故事远不止这些。后来发现,硝酸甘油在体内能变成NO,是由一个叫乙醛脱氢酶的蛋白催化的,即ALDH2. 而这个ALDH2本来是催化酒精代谢,让酒精的中间毒性产物乙醛变成无毒的乙酸。ALDH2有个突变位点,导致酶活力很差,所以ALDH2正常的人能喝酒,适量的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不大。但是对于有突变的人,酒精简直就是***,大量的乙醛会阴魂不散。这种情况在中国人中还特别普遍。ALDH2的突变对于硝酸甘油的药效也同样适用。这也是临床医生常苦恼的问题,为什么硝酸甘油有的人用起来给力,有些人则不行呢。几年前,复旦的金力教授和卢大儒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中国人群中做了硝酸甘油药效与ALDH2基因型的关系,结果发在了《临床调查》(JCI)上。
与NO一同起步的血管内皮领域也搞得红红火火,甚至衍生出《内皮生物学》的分支。其中,日本的科学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发现了内皮素等多个血管内皮相关的因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还发现了血管内皮的修复干细胞——内皮祖细胞(EPC),这也是我现在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之一。
血管内皮细胞还分泌生长因子调节血管的生成,在癌症中很关键,正好硕士期间做过一点这方面的工作。肿瘤与血管新生又有另外一些故事,涉及到新的畅销药,我们改天再说吧!
参考资料:
1.唐小卿 PPT,http://www.docin.com/p-43707961.html
2.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ppt
3.Robert F. Furchgott__The obligatory role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relaxation .pdf
4.Furchgott__ PNAS_Role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relaxation of isolated arteries by.pdf
5.JPET__Association Between Cylic GMP Accumulation and Acetylcholine-Elicited Rela.pdf
6.Moncada__Nitric oxide release accounts for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endotheliu.pdf
7.Moncada__Pharmacological Reviews__Nitric Oxide_Physiology , Pathophysiology , an.pdf
8.PNAS-1987-Ignarro-9265-9.pdf
9.Natue__Cloned and expressed nitric oxide synthase structurally resembles cytochr.pdf
10.PNAS-1993-Geller-iNOS_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pdf
11.http://www.mirm.pitt.edu/people/bios/Billiar1.asp#
12.PNAS-1990-Bredt-Isola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a calmodulin-requiring enzyme.pdf
13.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F._Furchgott
14.JCI__ (ALDH2) Glu504Lys polymorphism contributes to the variation in efficacy of sublingual nitroglycerin.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