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5510|回复: 19
收起左侧

[检验及监测] 请问无菌检查中的薄膜过滤法使用的滤膜为什么是可以不大于0.45μm?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3: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药典中的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应优先采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也可使用一般薄膜过滤器。无菌检查用的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
而指南中提到的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试验,也是一种薄膜过滤法,使用的是0.45μm滤膜过滤。
不是有<0.45μm的微生物吗,小于0.45μm的微生物会不会透过滤膜,检查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4: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0.22μm滤膜,但药典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3 15: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菌制剂里非最终灭菌产品用0.22微米终端过滤(一般双极过滤),非无菌或最灭菌的用0.45微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9-23 15: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典用0.45um的滤膜是合理的,0.22um的滤膜虽然可以更好的过滤,但是对微生物也有一定的损伤,不利于微生物的恢复,0.45um过滤能力也很好,是99.9%,而且微生物可以很快的恢复,可以满足检测的需要,生产中由于是除菌过滤,必须用0.22um的滤芯,而且需做细菌截留试验。

点评

没有道理  发表于 2013-9-23 20:47
说得很有理,出自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3 2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5: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xyzjjc 发表于 2013-9-23 15:09
无菌制剂里非最终灭菌产品用0.22微米终端过滤(一般双极过滤),非无菌或最灭菌的用0.45微米

这个根据来自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5: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召唤术{:soso_e183:}
@hongwei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8: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大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9-23 2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窕淑女 发表于 2013-9-23 15:16
药典用0.45um的滤膜是合理的,0.22um的滤膜虽然可以更好的过滤,但是对微生物也有一定的损伤,不利于微生物 ...

说得很有理,出自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9-23 20: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召唤我……
不大于0.45μm……药典说的是不大于……

生产过程中,根据特性、需要,用0.22的很正常……用0.1的还能过滤掉支原体呢……

污染水平试验,用0.45是比较合理的,小于0.45的微生物相对来说比较少,一般都不是致病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之类的,检测方式也不是靠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出来,从而检测的。还有,滤膜和筛网不一样……他不是一层的……他是复杂的蜂孔结构,很多小于0.45的微生物也能被卡住……

点评

有理,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3-9-23 20: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9-23 2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了一下,发现了一个不错的答案
直接复制过来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细菌尤其是致病,其尺寸都大于0.45微米,所以绝大部分细菌都能被0.45微米的膜截留,而且微孔滤膜并非筛孔,而是一个复杂的通道,标称的孔径是指最大的孔的等效孔径,所以即使是小于0.45微米的细菌也是绝大部分都能被截留,一般情况下截留粘质沙雷氏菌的能力测试HRV大于7,其假阴性的风险已经远远低于无菌检测其他过程(如取样\恢复生长等等)可能导致的风险.所以各国药典对无菌检测的膜都选用0.45微米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09: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夏秋夜云 发表于 2013-9-23 20:27
没人召唤我……
不大于0.45μm……药典说的是不大于……

谢谢斑竹解答,生产和检验在细菌截留方面,角度角度略有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9-24 14: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LZ真是爱钻研
偶没有做过无菌
不过查了一下国外资料
USP <71>中说这已经是经过证实了的
Use membrane filters having a nominal pore size not greater than 0.45 &micro;m, in which the effectiveness to retain microorganisms has been established. Cellulose nitrate filters, for example, are used for aqueous, oily, and weakly alcoholic solutions; and cellulose acetate filters, for example, are used for strongly alcoholic solu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ilters may be needed for certain products (e.g., for antibiotics).

点评

略懂略懂 这些日子恶补英语,发现还是有不少不认识的,继续学习吧,谢谢指导!  发表于 2013-9-24 15:17
不大于0.45微米,有效性已经建立。与夏云从百度索的意思差不多。  发表于 2013-9-24 15: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5 13: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1、首先要明确0.22um的除菌过滤跟0.45的无菌检测,微生物污染物水平试验是两个概念
2、无菌检测,就是检测药液是否染菌,就像药厂过滤灌装结束后的菌限、菌检是一样的道理(具体的专业词汇不是很懂,反正就这个意思);他的主要流程就是拿0.45um的滤膜截留已经经过除菌过滤的药液,然后再对0.45um的滤膜进行培养基的培养,看看是否有菌长出,长出几个。所以明白概念后,你就可以直观的发现这个跟除菌的概念不同,只是一种检测方法。
3、0.45um其实也是可以截留细菌的,他的截留能力是4~6个9的截留能力(99.99~99.9999%),但是除菌级的定义是要达到7个9(99.99999%),所以这就是0.45跟0.22um的差别。
3、那为什么不用0.22um的呢?当然,0.22um是可行了,在细菌挑战实验中,也会有一个0.45um滤膜的截留然后培养基培养的实验程序,这是判定实验是否成功的较为直观的标准。PALL的实验报告就是用0.22um的滤膜来截留的,当然,我们实验室是用0.45um来截留做实验的。
4、0.45um比0.22um的优势就是在可以接留住细菌的基础上,有较强的细菌回复能力,如果染菌,容易培养出细菌。因为0.22um的孔径太细,细菌有时候会培养不出来,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5、所以比较以上几点,选择0.45um很合理,而且也是国际通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3: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Alex-CBT 发表于 2013-9-25 13:37
1、首先要明确0.22um的除菌过滤跟0.45的无菌检测,微生物污染物水平试验是两个概念
2、无菌检测,就是检测 ...

谢谢指导,这个问题是一次培训过程中,我们老总提出的,我们的QC经理也没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原来是好几个因素综合决定的,谢谢高手们不吝赐教,论坛真好

点评

怎么?你们老总对我这个回答很满意?得到表扬了????  发表于 2013-9-25 22:51
不过说实话, 我已经遇到好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了,能问这个问题的人,从侧面其实看的出来你们老总还是蛮会专研的,除非瞎猫碰上死耗子。。。。。。。  发表于 2013-9-25 14: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5 14: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XRM2003 发表于 2013-9-25 13:59
谢谢指导,这个问题是一次培训过程中,我们老总提出的,我们的QC经理也没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原来是好几个 ...

你可以找老总邀功去了

点评

老总想:小子想抢钣碗哪,于是一顿臭骂:这点小事这么多长时间才明白,对得起你拿的钱吗?于是,无语中  发表于 2013-9-25 1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4: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Alex-CBT 发表于 2013-9-25 14:10
你可以找老总邀功去了

我们老总是总工程师出身的,一旦发现问题,他就死磕到底,这点我很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5 17: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Alex-CBT 发表于 2013-9-25 13:37
1、首先要明确0.22um的除菌过滤跟0.45的无菌检测,微生物污染物水平试验是两个概念
2、无菌检测,就是检测 ...

回答得非常全面,关于0.22μm滤膜过滤的细菌出现假阴性,是否有相关的文献推荐呢??是因为过滤压力对细菌的影响,还是再留空间较小影响细菌的培养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9-8 23: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从潘友文老师发的 Pharmaceutical water mytholoy中了解到之所以未选择0.45μm rated membranes的另一个原因在于restrict nutrient/waste diffusion,这点在上面各位都没有提到相应的这个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12-15 11: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选择0.22是不是因为培养基也不容易透过滤膜,影响微生物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简单直接的问题,从来没细究过,上了一课,棒棒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8 1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