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67|回复: 1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转帖】走向亚洲领先地位的中国科研!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10-7 18: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帖】走向亚洲领先地位的中国科研!

最近跟网友争论香港的大学水平。很多人还根据英国的大学排名认定香港的大学比大陆的好很多。实际上至少在科学研究创新方面香港的大学差大陆顶级高校很远!

老帖子:http://bbs.hupu.com/5058355.html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authorid=42303

原作者是网友“kernel”。现在摘录的是最新更新部分,全为转载!

作者:kernel
在亚洲-太平洋区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为例:

先回顾本贴309楼中的数据,
数据说明:第二个数字是该国参与发表的论文数,第一个数字是经过作者平均以后的修正篇数。(举例,一篇自然论文由中国,美国各一位作者发表,则各方计0.5篇;不以第一、第二作者分别,这样有些国家可能原创不足,但通过参与更多国际合作,数字较高;通过观察两个数字的比例,大概可以确定一个国家在《自然》论文中的的原创度)

1998年: 日本43.16/75; 澳大利亚19.95/35; 中国1.08/3; 韩国1.09/4;台湾0.83/2;

日本是中国的40倍; 澳大利亚是中国的20倍; 中国、韩国、台湾一个档次的;

2005年: 日本93.85/174; 澳大利亚20.85/45; 中国 10.44/29; 韩国5.32/13;台湾1.2/5;

日本进步很大,中国进步更明显,日本是中国9倍;澳大利亚原地踏步,仅是中国2倍; 中国是韩国2倍,台湾则被抛在后头;

2008年: 日本134/222;澳大利亚28.09/80;中国32.36/75;韩国9.6/21;新加坡 7.14/17;台湾5.18/15;

日本还是中国5倍;中国首次超越澳大利亚,是韩国三倍以上,台湾只有韩国一半多;

2009年:日本136.7/231;中国41.16/93;澳大利亚38.49/98;韩国20.96/41;新加坡8.47/25;台湾2.62/14;

日本是中国3倍;中国、澳大利亚并驾齐驱;韩国是中国一半,这一年进步很大;新加坡稳步前进;台湾表现不佳;

以下是最近三年来的最新数据:

2010年: 日本173/266;中国68.08/152;澳大利亚39.63/129;韩国24.8/69;新加坡11.26/44;台湾2.93/17;印度1.22/10;

日本是中国2倍半;中国大幅超越了澳大利亚,并拉开了和韩国的差距;新加坡、台湾、印度的两个数据比例低,说明这些国家的成果主要是参与国际合作产生的;

2011年: 日本216.6/362;中国110.04/225;澳大利亚64.63/172;韩国41.01/92;新加坡13.5/53;台湾9.68/26;印度8.53/30;

日本只有中国2倍;韩国缩小了和澳大利亚的差距;新加坡稳步上升;台湾这年表现不错,但和印度表现接近;

2012年: 日本234.4/398;中国150.03/303;澳大利亚68.26/223;韩国40.82/112;新加坡21.19/71;台湾11.68/38;印度8.24/25;

中国大幅缩小了和日本的差距,日本领先中国只有1倍半;并大幅拉开了和澳大利亚的差距;

以最近的12个月的滚动窗口计算:(2012-05-28 ~ 2013-05-27)

日本:256.46/417;中国179.17/374;澳大利亚76.32/237;韩国56.4/130;新加坡30.39/88;印度12.15/39;台湾10.85/39;

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可以说很小了,台湾和大陆的差距则扩大到16倍以上;

从以上数据来看,韩国确实在科研领域比台湾做得好得多;难怪台湾产业升级不行;

接下来,我在说一些世界其他国家和研究机构的数据,以作比较;

要研究世界其他国家、机构的表现,先要说明《自然》杂志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分布:

2008年:2482篇,亚太地区:473篇,占比:19.1%;
2009年:2633篇,亚太地区:530篇,占比:20.1%;
2010年:2865篇,亚太地区:638篇,占比:22.3%;
2011年:3220篇,亚太地区:856篇,占比:26.5%;
2012年:3560篇,亚太地区:1009篇,占比:28.3%;

以上是参与论文的比例,但是其“修正论文”(用CC表示)比例为:15%; 相比之下,美国占了所有CC的41%,欧盟占了31%;
这说明 在世界范围内,虽然亚太地区进步很大,但和美国、欧洲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以下是世界各国在2012年的表现:

1. 美国,1638.9/2236
2. 英国,303.3/677
3. 德国,277.8/594
4. 日本,234/398
5. 法国,151.7/383
6. 中国,150/303
7. 瑞士,109.1/259
8. 加拿大,82.4/247
9. 荷兰,74.1/230
10,澳大利亚,68.3/223
11,西班牙,57.2/175
12,意大利,56.8/195
13,韩国,40.8/112
14,以色列,38.1/81

然后是新加坡、一些北欧国家等等

另外,台湾排名21,印度排名24,俄罗斯排名25:6.9/41

以上是基本格局了,可以看出:

美国仍然是遥遥领先所有其他国家,所有其他国家只能竞争第二位;

英国德国竞争第二位;

日本拉开了和法国的差距,但和英德还有差距;

中国法国纠缠,在第五位上竞争激烈,只相差2篇;法国的CC比例较低,说明法国比中国有更多的国际合作论文,中国原创度上可能超过法国;
另外,从最新的滚动12月数据可以看出,中国2013年又是大幅成长,将把法国抛在后面,坐稳第五位;

韩国、新加坡进步很明显;说明这些国家不仅仅是人均GDP赶上了发达国家,在实质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有了和传统老牌欧洲部分发达国家抗衡的成绩;

意大利、西班牙明显落后了,这些国家近年来经济不行,也影响了其科研表现;

拉丁美洲、非洲、中亚(除了以色列)、东欧,东南亚(除了新加坡),没有一个国家在前25,这些地区的“发达国家”或者“高收入国家”其实为数不少,但在这张榜单的表现说明,其不具有真正“发达国家”的内涵,其高收入只不过是占有特有 地理位置、资源、政策等原因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8: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kernel
尽管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科研领域方面表现一般,但这里我要说的是,说这些话的人,眼睛往往看在天上,什么产业,科研领域,都在和世界最高水平相比,特别是美国相比;一看到过去远不如人家,现在也远不如人家,就会自卑起来,却不知道这两个“远不如”,其内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中国的产业现状,现在不是跟这些“最高水平”竞争的时候,世界上这部分“最高水平”的国家、地区,加起来人口还不足5,6亿;其他还有15-20亿人口,收入水平在中国之上,其科研、产业还不如中国的“伪发达国家”,中国产业的目标首先是这些国家地区;中国的科研、只要能够支持这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足够完成任务;

另外,很多人会用个别重大奖项,来衡量中国的科研成绩,比如“诺贝尔奖”,这里需要指出几点:

1. 诺贝尔奖总是奖励过去10年、20年前的科研成果,很多人得奖的时候,距离其发表成果的时间,已经过去30年以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该看较近一段时间内的论文表现;
2. 从上面发表的《自然》论文表现看,日本过去10年,获得较多科学诺贝尔奖,确实有基础科研进步的基础在支持;中国一直没有本土诺贝尔奖,从2005年以前的《自然》论文表现看,也确实表现一般,技不如人,没有多少重大成果;就算当时,中国有个别天才科学家,发现一些重大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也不足以说明中国科研有多好;

3. 从最近的趋势看,中国如果有科学家能够出现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应该是科研领域厚积薄发的结果了,很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这些成果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那很好;如果没有,也无关紧要;就算评上诺贝尔奖,也要过10年8年的,总会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kernel
亚太地区的就具体排名而言,

在2011年以前,日本东京大学一直在亚太地区遥遥领先,其世界排名是:2011年第6位,2012年下滑到第9位,不过仍然是亚太地区唯一在前10的科研机构;
京都大学2011年排名20,2012年下滑到第25;日本在前100名中,数量从7家下滑到6家,各家排名基本上都下降了;

中国的中科院追赶速度惊人: 2011年世界排名第23位,2012年排名12位,发表的论文增长了50%以上,和日本东京大学的差距在2篇以内;
在《自然》主刊上,中科院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东京大学,排名亚太第一;

《自然》主刊亚太排名:

机构 CC 论文
1. 中科院 (CAS), 8.21 38
2. 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 4.9 16
3. 中国清华大学 4.37 10
4. 日本东京大学 4.02 13
5.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3.28 13

另外,在最新的12月滚动排名中,中科院已经超过了日本东京大学,成为亚太地区排名第一的科研机构。
这个成绩,可以在2012年的榜单上排名第五,超过法国科学研究中心 (CNRS),仅次于 哈佛、斯坦福、德国马普、麻省理工;

最新的滚动12月(2012-05-28 ~ 2013-05-27)亚太地区机构排名是:

机构 CC 参与论文
1. 中国科学院 (CAS), 47.05 161
2. 东京大学, 日本 39.04 113
3. 京都大学, 日本 24.26 58
4. 理化研究所 (RIKEN), 日本 22.22 88
5. 大阪大学, 日本 17.11 45
6. 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新加坡 15.28 61
7.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 12.38 32
8. 东北大学, 日本 12.33 37
9. 名古屋大学, 日本 12.13 35
10. 清华大学, 中国 11.62 34
11. 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 10.62 60
12. 华大基因 (BGI), 中国 9.56 29
13.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澳大利亚 9.49 28
14. 昆士兰大学, 澳大利亚 8.11 53
15. 韩国科学技术院 (KAIST), 韩国 8.1 19
16.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8.03 23
17. 北京大学, 中国 8.02 30
18. 北海道大学, 日本 7.89 23
19. 科技研究局 (A*STAR), 新加坡 7.56 45
20. 上海交通大学 (SJTU), 中国 7.08 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8: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kernel
在亚太前50机构中,日本18家,中国11家,澳大利亚10家,韩国6家,新加坡3家,台湾一家(中研院,排名32),印度一家(塔塔基础研究院,排名44);

很多大学排名,特别是英联邦系统的,往往会把英联邦内的大学排名靠前,比如英国、香港、澳大利亚的大学;把日本、中国的大学排名靠后;
有不少所谓的国际大学排名,往往把香港的大学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而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往往排名靠后,这严重扭曲了这些大学的实质竞争力;
国内有些人,为了某些目的,也会把台湾的部分大学排名,搞得非常高;
但从这张表单上来看,这些大学的基础科研力量并不怎么样,言过其实;倒是新加坡、韩国,确有一些不错的大学;

比如,台大排名79,弱于四川农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略高于云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台湾清华大学,排名102,略高于安徽医科大学;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排名136,略高于福州大学,等等;

香港的大学,最好的香港科技大学,排29;然后香港科技大学,排名75;香港中文大学,排名93;香港浸会大学,排名240,和济南大学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8: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kernel
另外,在前面说过,CC表示的是“作者平均后的论文“,并不考虑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因素;

为了说明问题,《自然》也计算了”完全由一国产生“的论文数量,(我本人倒认为,不需要这么严格,如果一篇论文的作者中,某国的数量占了80%以上,应该可以算该国的”主要产品“了)

情况大概如下:

亚太地区8个国家/地区中,新加坡、台湾、印度、新西兰,虽然从2008-2012年,其CC增长可观,但”全本土“出品的《自然》论文基本没增长,他们CC增长的部分几乎完全来自国际合作,可见这些国家地区的科研原创度,在过去5年,几乎无增长;

而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不仅仅CC增长了,其”全本土“论文,也相应增加;

其中,
韩国CC增长为3倍,全本土增长为2倍半;(从12篇左右,增长到35篇)
澳大利亚CC增长为2倍,全本土增长80%左右;(从25篇左右,增长到45篇左右)
中国CC增长到3倍半,全本土增长4倍以上(从35篇左右,增长到120篇左右);
日本CC增长50%,全本土增长33%左右(从210篇左右,增长到270篇左右);

可见,那些说中国”原创度“不足的说法,在2008年以前,或许成立,但现在,已经很大程度上突破了;

以最高的标准:全本土发表在《自然》主刊上的论文数量为例,在最近12个月中,

日本16篇,中国10篇,澳大利亚2篇;

以贡献超过70%的《自然》主刊论文为标准:
日本22篇; 中国20篇;澳大利亚8篇;

可见,中国的”原创度“,也赶上了很多发达国家,和日本也不差太多;

就世界上而言,CC/论文, 大概可以衡量一国的”原创度“,美国比较高,0.73;欧洲整体稍弱, 0.65;日本次之,0.59;中国,0.50;
不过欧洲的个别国家,并没有这么好的表现,分别是: 英国,0.45;德国,0.47;法国,0.40;瑞士,0.42;加拿大,0.33;荷兰,0.32;澳大利亚,0.31;西班牙,0.33;意大利,0.29,韩国,0.36;以色列,0.47;

中国的原创度比例,除了跟美国相比,差距较大,跟日本也有一定差距,但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差;而有些传统发达国家,比如西班牙,意大利,明显看出力不从心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8: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kernel

这里再回顾一下1%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情况:(1%高被引论文,指在所有分类论文(大概有13个分类)中,引用率在前1%的论文)

1996-2006年 各国/地区1%论文总数:
美国 54,516 英国 10,090 德国 9,427 法国 5,967 日本 5,662 加拿大 5,301
意大利 3,825 澳大利亚 2,804 中国 2,189 西班牙 2,155 韩国 929 印度 694 台湾 550

以下是最新情况:
2002-2012年 各国/地区1%论文总数:
美国 59357;英国 13717; 德国 12658; 法国 8099; 中国 7920; 加拿大 7511;

中国排名第五,占世界比例为7.3%;刚超过了加拿大,在前几年就超过了日本;和法国很接近了;
考虑到这个是10年的文章总数,再考虑到中国的高端论文进步情况,可以预见,最近几年的高被引论文,应该超过法国,和英德接近;

2年内引用率在前0.1%的论文,在国际上称为”热点论文“,往往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是科学前沿的风向标。

截止2012年11月,中国发表的”热点论文“数量为259篇,占世界比例11.2%;排在世界第4位;美国最多,为1328篇;其次是英国、德国;中国相比2011年,增长了32.1%;刚超过法国;

这一数字显示,中国现在的科研,已经完全跟上了世界的潮流,不再像以前那样,和世界前沿差好多年,往往研究的问题,都是别人研究过了好久的问题;中国在”热点论文“中的比例,出乎意料的高;

各学科最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可以看做是世界各学科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176个学科领域中,高影响力期刊158中,共发表48655篇论文。其中,中国发表3940篇,占比8.1%;排世界第二位;美国18542篇,占38.1%;

由此可见,中国科研的进步,不是单个领域,单个个人的进步,也跟大众所想的”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符合;
而是全方位的,既有大规模的数量增长,也有在数量基础上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大幅增长;
只不过这些高水平研究论文,淹没在更大规模的数量增长中,使得大众眼里,只看到”篇均引用率“增长缓慢,而误以为中国的论文质量,反而下降了;
其实中国所有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尽管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相比过去,已经进步了不少;
中国科研的基础较差,有大量水平一般的研究人员,近几年发表了大量的普通论文;中国也有不少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也发表了大量论文,只不过普通大众,没有渠道接触这些科研人员,只能用身边的,报刊上的案例来举例,结果误以为中国高端科研没增长;这篇文章应该可以澄清不少谬见。

我们应该对这些在各种领域中努力的中国科研人员,给予更多掌声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10-8 09: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龙族学术造假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3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