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入行的中药从业人员,从事中药事业三十余年,经历了供销系统中药材(饮片)批发零售,参茸滋补综合市场,个体中药材批发,直至创办规范的中药饮片专业生产企业至今,几十年来见证了中药行业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并且也领略和感受到了这一过程的利弊优劣。
一、我们当年入行中药业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各行各业乘改革东风蓬勃发展,国家经济形势一片好转,而彼时医药行业还不在开放之列(医药行业开放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中药材的购销流通还是按固有的四种模式运行。
1、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省药材总公司(俗称一级站,主要负责各省内、各地区药材计划调拨和汇集各地区上调的本省主产中药材与兄弟省份相互调剂,互通有无)。
2、各地区设医药采购供应站,中药经营部(俗称二级站,主要负责本地区的中药材供应和生产收购)。
3、各县及县(市)设县(市)医药公司中药经营部(俗称三级站,主要负责本县(市)的中药材供应和生产收购)。
4、一些较大的县(市)再设由供销系统承办的中西药批发部(俗称四级代批点,主要负责本县(市)偏远乡镇的药品供应和中药材生产收购)。
二、以上模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末一直担负着全国的中药材流通和供应,上下关系紧密,渠道垂直分流,网络看似缜密,但是,真正流通起来效率极低,一方面那时的交通运输条件有限,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大锅饭机制制约,又因经过层层上调下拨,导致不少基层零售药店不得不向一些投机药贩购买紧缺药材,加工炮制后以供配方,因此,那时患者所承担的中药饮片价格因为流通环节多(有多达十次以上的)和紧缺品种多(议价供应)相对当时的物价水平应当讲还是偏高的。
三、相比较现在(中药材放开后),交通便利属于时代发展,我们暂且不提,就改革开放后,各药材产区人民政府将中药材作为经济作物,大力鼓励当地农民有计划地种植,极大地丰富了全国中药材的品种和数量,有力地保障了全国中药材的用量需求,流通环节上,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推动下,全国形成了十七家合法的大型中药材集散市场和上百家地方性小规模的农贸市场中药材购销专区,使中药材的购销贸易空前繁荣和流通便捷,速度快,效率高,一些中药材仅需三至五个环节即可成为饮片配伍到患者药方中,这无疑给患者因减少流通环节而带来了经济实惠。
四、但是,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以上作比较,似乎中药放开给中药事业的发展和广大民众带来了好处,殊不知就中药材的现状和实际,总体质量堪忧,虽然国家现在严格要求所有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要通过GMP认证,但我们以为这也许是治标而难以治本。只是第一步的迈进,是一种管理规范的进步。因为,我们认为现在是源头出了问题,中药材的内在质量后天是不能逆转的,而现在正是中药材的内在质量远不如中药材开放之前的原因如下:
那时候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占很大的比例,得天地之灵气,自然
生长的品种质量当然上乘。即使家种品种,那时也是相当地讲究道地产区,尽可能的选择气候、土壤适合该品种生产的地方种植,以保证其内在含量。特别是生产收购方面,先由各地区医药系统经验丰富的
技术人员或老药工,对供销系统负责收购的人员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培训,从药材的采购季节、采收时间、药用部位、前期加工、储存、保管、养护等等无一不严格要求,不合标准,拒绝接收,验收环节从供销社收购站到县公司、地区站、省公司层层把关,每一级都有一套严格、规范、实用的验收标准,正因为从源头抓起,从源头把关,自然就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
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膨胀和飞速的工业化进程,中药材资源用量在增加而生长地在减少,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大多数野生品种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继续采收,这样原先天然优质的品种无可奈何地只能转向家养、家种。如果这条路好好走,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物种,家种质量略低还是能够接受的,以下的人祸是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1、改革开放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药材成了可以在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自由贸易的农产品,由于它的经济收益往往高于传统的粮食作物,各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农民尽快脱贫,在一些没有经过专家认真研究论证的地方,盲目地引种中药材,导致许多品种只长量不长质,内在含量与道地药材相差甚远。2、再加上中药材由市场自主定价后,一些药农为了迎合市场行情,常常人为地提早或延迟采收药材,这又大大的影响了中药材的内在质量。3、还有一些人因利益驱使,在采收药材时多带非药用部位。4、再诸如一些无良药商滥用硫磺、增重、染色、掺假、掺杂及中药材市场和农贸市场非法经营中药饮片等等。这一切把中药材现状搞得满目疮痍,何谈质量,这些从源头到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岂是处在产业链中后端的饮片生产企业靠GMP所能把控得住的,以上就是中药材放开前后的粗略比较。
其实,中医药事业想要规范的发展,是一个需要全国上下多部门参与,跨行业协调的系统工程,而绝非倾某一方之力,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们真诚地在此呼吁!请国家各相关职能部门(卫生、药监、农牧渔业、林业、药典委员会等)和科研单位、专业院校、各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及单位、各有良知的中医药事业参与者,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从中药材的研究、种植、养殖、采收、初加工、储存、养护、流通、检测、生产、监管等等各个环节做好协调,担负起责任,尽自己的努力把关,力求使广大民众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同时,推动中医药事业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让我们共同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