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医是祖国的传统医学。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 中医学的根基是哲学。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个西方词汇,却有大量哲学经典著作及哲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医的思想也是古代哲学的一个分支。道家,儒家,佛家文化都对于中医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濡染。 道家讲天人合一。人的正常机体是一个平衡态,自身平衡,与天地平衡,与时序、季候平衡。人体处于变化之中应对时序的推迁和环境的改换。中医研究这些变化之间的关系。 儒家讲中庸。倡导清和中正。风寒湿热等邪气的侵入,阴阳、五行生克失调等导致平衡破坏,出现偏离,便有了病症。《内经》“寒者热之”,就是中庸的纠偏思想。“中不偏,庸不易。”守中,守衡,以致中和。 佛家讲因果,任何事物必有起因。每一个事物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诸多因素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任何因素的微小变化都影响到事物的发展,这就是和合。中医辩证,寻求本质的病因,寻求生克间的因果联系。 古人生活条件简陋,生活行为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在农耕、饮食等方面逐步积累起对于本草功效的认知。比如吃了不洁的东西用瓜蒂催吐,悬挂艾叶以其芳香辞秽,食用生姜温中散寒。起初这样的粗浅认知还没有涵纳中医五行、阴阳、辩证等理论。 本草根植于自然的土地,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对本草的认识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以中医理论认识其药性,用于处方,还是以五行、归经等理论为根基寻求各种草药。这不是时间顺序的问题而是逻辑上的因果问题——先有中医还是先有中药。这个问题我时常思考而无解。每当进行这样的思考,都会遥想起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和黄帝披发缓行,广步于庭的身影。这无异于一次对于中医药寻根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