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愚公想改行 于 2012-3-22 11:58 编辑
⑴风险评估从来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遇到问题才做,做一件事,就应做风险评估。 “事事必风险评估”,此话原则上讲,并没有错。其实在现实中我们都有回避各种风险的潜意识,即“三思而后行”。只不过大多没有落实到文字上罢了。我始终认为意识(能提前考虑到)比形式(用文字证明已考虑到)更重要。虽然我的观点有违“没有记录,就不能说明你已做了这项工作”这句GMP名言。 ⑵我在《愚公抖胆谈“质量风险管理”(理论篇)》中表达了我个人对于何时、如何应用质量风险管理的理解。 即,立足于尽可能一次性把事做好这个出发点,在做一项工作之前,要尽可能把导致工作无法达到设定要求的所有因素(这需要立足于已有的学识和经验把个人或团队所有成员所能预料到的影响因素都考虑到)。应用风险管理工具(并非都需是要书本上写明的方式和方法)先确定(即进行排位)哪些事是关键的、重要的、一般的(其次的)、不必处理的(即进行前瞻性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而后再重点明确的开展工作。 在工作完成后,进一步进行总结分析,以确定(即进行排位),在下一步工作中哪些事是首先、其次、不必进行完善(改进)或解决的(即进行回顾)。以使工作更完美,进一步消除隐患。 ⑶要想做好风险管理,我以为一定要理解质量风险管理两个基本原则的内涵。 我在《愚公抖胆谈“质量风险管理”(理论篇)》中谈到一个个人观点:“在进行进行风险评估时,你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达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绝不能人云已云地“滥竽充数”,做表面文章”。 但这里有一个前题,哪就是新版GMP中明确了的十几个方面是必须正规地做,必须落实和体现到文字上,否则在GMP认证检查中,是很难通过认证专家这一关的,这是硬性的,任何一家药企回避不了的。 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同行来讲,如何确保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可能是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⑷在《质量风险管理(ICH Q9)》附录I中,列举了多种“风险管理方法与工具”。我个人以为对于新版GMP中明确了的那些方面,有选择性的正确选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风险排位和滤除(RRF)、预先(初步)危害分析(PHA)和故障模式效应分析(FMEA)足够了。 其它方面可以采用如:流程图、检查表、因果图(即80年代我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经常应用的)这些常用技术来组织资料并进行简单决策,也就构成了风险管理。。 ⑸个人认为,在蒲公英技术论坛以后关于“质量风险管理”的讨论中,是否可以针对我国新版GMP中有明确规定(GMP认证申报资料中也有这方面的要求)的方面,逐一展开探讨?这样可能对各位同行更适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不带个人“人身攻击”的畅所欲言,表明自已的观点!
注: 最近太忙了,在应对“药品生产企业集中整治行动”这项工作,所以我贴子发得也不及时,在论坛和专业QQ群里的发言也偏少,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体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