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收起左侧

[申报注册] 【讨论】中药研究生的苦恼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4-6-6 15: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6-6 14:52
真对所施穴位选针

你都明白的道理为啥这么多人都不明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6 15: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照人 发表于 2014-6-6 15:07
你都明白的道理为啥这么多人都不明白呢

我也奇怪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6 15: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照人 发表于 2014-6-6 15:06
混了玄学的不是中医,是中医的前身……巫医

基本是,还需进一步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6 15: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沫若雨 发表于 2014-6-6 14:59
我也是学中药滴

一起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6-6 15: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6-6 15:09
基本是,还需进一步讨论。

拉倒吧,我又不是砖家,没法进一步讨论了,只能喷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6-6 15: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6-6 15:08
我也奇怪呢。

可见火星人的技术和见识还是比较超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6 15: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照人 发表于 2014-6-6 15:11
可见火星人的技术和见识还是比较超前的。

上学的时候这几科比较用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6-6 15: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6-6 15:13
上学的时候这几科比较用功。

上学还学这个了?崇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6 15: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照人 发表于 2014-6-6 15:16
上学还学这个了?崇拜啊!

本专业中医,中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6 15: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照人 发表于 2014-6-6 15:16
上学还学这个了?崇拜啊!

正经的医学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6-6 16: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90高龄的国医泰斗邓铁涛谈中药现代化
http://health.dayoo.com/ 2006年8月30日 09:51:47 来源: 广州日报


http://life.dayoo.com/health/nod ... 6902707128607.shtml

文/图 记者黄楚慧 通讯员张梦影、王春丽
  “我孙子从小到现在都没打过针,还保留着‘处女’屁股。”90高龄的国医泰斗邓铁涛昨日上午与广州主流媒体记者见面(见右图),畅谈治感冒打吊针泛滥现象、中药现代化和西医发展方向以及他自己的养生秘诀。
  记者:如何看中药注射液被叫停
  邓老:不要堵死中西药结合之路
  有记者问到,今年6月以来,鱼腥草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被国家药监部门叫停,是否意味着中药现代化“此路不通”?
  “这并不奇怪,”邓老说,“中药注射液是个新生事物,这是中药走西药的路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他说,过去的中药药方为复方,而注射液往往是单方。
  在中医方剂学中,有大方、小方、奇方、偶方、复方等,中医用药的进步就在于复方,用多种药相结合,互相搭配和制约,从而到达高效和无毒的目的;而西医是单体用药,它的有效成分可通过化学合成,纯度很高,单方用药无制约,因此副作用很大。中药注射液与复方的意图相背,虽然很有效,但如果提纯工艺提得不纯或其他原因,就有副作用。
  邓老强调说,西药注射液也有副作用,比如青霉素就打死过人,邓老自己的一位朋友就因注射青霉素而死,虽然那位朋友通过了皮试;每年数以万计的聋哑儿,也是打西药抗生素打出来的。
  “鱼腥草杀病毒是有效的,中药采纳西药方法的路子也不要堵死。”邓老说,中药注射液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先停下来,好好再作研究。
  记者:中医药强省广东优势在哪
  邓老:凉茶伴广东人对抗传染病
  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广东是中医中药大省,应当成为中医中药强省。邓老认为,广东中医中药的群众基础好,有条件成为中医中药强省,省委的决策也给中医中药的发展带来契机。
  有人说,广东中医中药的群众基础好,归功于广东人喜欢喝中药(凉茶)。邓老说,中药这么苦,谁会天生就“喜欢喝”?归根结底,是因为中药有效,能真正治好病,群众才相信它。广东地处在潮湿多瘴气的南粤地区,传染病较多,凉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防病治病。据邓老介绍,欧洲历史上出现过三次死亡两千万人以上的大规模的瘟疫,民国时期,广东虽然也出现鼠疫,但死亡人数并不多,跟中医中药不无关系。
  记者:感冒后非要输液吗?
  邓老:按摩其实也可退烧
  最近天气炎热,感冒中暑的病人大大增加,各家医院输液的地方更是人满为患。对于动辄给病人输液,尤其是小孩子输液出现泛滥的情况,邓老说,西医如果不让从血管注射药品,其治疗手段就要打个八折。“血管可不是水管,它是人的生命之管。”邓老表示,往血管里注射药物是要慎重的。
  “小孩感冒发烧打吊针是好得快,但‘快’只是治疗的要求之一。治疗更加要‘好’,包括现在的病好和将来的好。如果打吊针打出耳聋,你能说它‘好’吗?”邓老反问道。
  邓老介绍说,对于发烧,西医采用的是敷冰,而中医则是出汗,用药“微微使有汗出”,用药用得病人大汗淋漓病是不会好的。
  除了用药,按摩也可以退烧,头部按摩“开天门”,可以让病人微微出汗;此外,捏脊按摩也可以使白细胞总数和吞噬能力增加,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邓老并不赞成轻易就给小孩子输液,“我孙子从小到现在没打过针,还保留‘处女’屁股。”他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中医西医孰强孰弱
  邓老:20年后西医或向中医取经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甚至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邓老认为,西医虽然发展到现在的分子水平、蛋白质水平、基因组水平,但它是线形的,它是以生物为本,凡病要找到病毒的源头,找到元凶,然后采用对抗的方法,把它杀死;中医则是以人为本,它把病按邪进入人体后的反应进行归类,人为一方,邪为另一方,治病就祛邪。
  中医将疾病分为“风、寒、暑、湿、燥、火”,与五行学说相符。SARS属于“湿”,2003年3月,当时SARS正猖獗,有记者问邓老疫情什么时候好转,邓老很自信地认为SARS6月就走,因为6月的太阳很厉害,后来果然应验了。
  邓老说,西医和中医的思路是不同的,西医对抗性的治疗方案不能说不好,但病毒会变异和有耐药性,越来越难杀死,西药也要经常更新换代,西医的路子越走越细。而中医采用的是祛邪的思路,几千年来,路子越走越宽。他预计,20年后,西医理论方向可能要向中医学习。
  记者:90高龄有何保健秘方
  邓老:八段锦是每天必修课
  邓老生于1916年,虽然已经90高龄,但邓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说话思路也非常清晰。
  谈及自己的保健之道,邓老说,中医理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上工治未病” 的防治思想。中医注重养生,保持健康之生,注重人体的自强;西医虽然也有预防思想,但它将的是打预防针,是灭菌。“其实有点细菌不是坏事,人体才有抗病的能力。”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邓老给记者背起了《内经》的养生章节。他说,恬淡讲的就是精神卫生,心胸开阔,身体自然就好。
  运动对于健康很重要,“但‘生命在于运动’只讲对了一半,我们讲运动,还要讲运动的‘度’。”邓老说,很多老头运动过于激烈,结果倒在了操场上。据邓老介绍,他每天起床后首先进行自我按摩,然后再打八段锦。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要大力发扬。”邓老最后说。
  邓铁涛简介
  邓铁涛(1916-),广东开平人,出身于岭南名医世家,深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就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曾提出中医学的发展是从实践中来的,较之西医从生物模式对人体进行研究而言,中医始终是把人体放在天地之间进行研究,形成“天人相应”的医学观。

  他是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药物审评委员会首届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专家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家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终身理事,国家97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医基础研究项目专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界领袖级人物、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所长。
  1984年,给徐向前元帅写信,最后促成了国家成立中医药管理局。
  1990年又牵头发起轰动全国医学界的“八老上书”,再次保住了即将被国家裁撤的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医泰斗的邓老,为现代中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1年,由邓铁涛发起,全国20多位名老中医在广东省中医院举办了“集体带徒”研究生班。希望此举能对中医学人才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6-6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大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
(邓铁涛)

http://tieba.baidu.com/p/2199765603

每个学中医的人心中都有一份难解的中医情结,中医药是瑰宝,中医药有优势,中医药要发扬光大……但反观现实,无助、迷惘、困惑、还有些许莫名的悲伤,却常常笼罩在现代中医人的心头,挥之不去。中医药怎么了?在离开其赖以生存的东方哲学的土壤后,中医药在现代文明筑起了钢筋铁网中如迷途羔羊般左冲右突,努力地寻找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却最终失去了方向……中医药的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中医药发展的源动力何在?本文是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在参加国家科技部“中医基础理论现状与对策建议”会议上的发言,本报全辑如下,希望能对现代中医药人有所启迪。

  关键词一:危机
  关于中医的问题,我一直都有很多话想说。中医现在出现了危机,搞的不好,中医就会消亡!
  请先回顾一下历史。大家都知道中医历史悠久,但不知道近百年来中医命运的坎坷。1929年,国民党政府召开了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由余云岫等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要废止中医,认为废除了中医才能扫除中国的卫生障碍。但是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他们失败了,没有成功。
  解放以后,来了个王斌。王斌先是东北卫生部部长,后来到中央当卫生部副部长。王斌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应该跟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但是对中医采取消灭的手段,人民不会同意,所以他要改造中医。那个时候中医都要学西医,我们都重新去学习西医,由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后来王斌的思想被中央批判,《人民日报》公开点名予以批判,最后还撤了王斌的职。但是,王斌的思想影响非常大。他的目的就是要改造中医,消灭不了就改造。近几十年,中医的发展一直受到这种思想的干扰。2000年,上海的中医杂志发表了一个青年中医的文章,说:“中医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那么中医往哪里变?往西医那里变。这是很有代表性的目前年轻中医的看法。前年北京一位教授也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医能够治的病种越来越少,而西医已经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中医剩不了多少空间,对中医充满悲观。最近,《中国中医药报》还在讨论“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专家提倡要用“脑主神明’,取代中医的“心主神明”。这些都是改造中医的思潮。所以,尽管学中医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年轻中医对中医药的信心却越来越弱了。可以看出,改造中医思潮的影响,力量非常之大。“取缔不行,改造有效”,这是中医药当前严重的危机所在。
 中医实际的表现怎么样呢?
  1.中医医疗方面。现在全国的中医院都存在西化倾向——“中医院西医化”。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主要还是为了赚钱。患者来看中医才花十来块钱,如果做透视、CT、打针输液就可能几千块钱。所以中医院在经济上、学术上,都往西医院那边靠。
  2.中医教育方面。中医教育也是往西医那边去套,很多理论课都是西医的。有的似乎讲的是中医课,但其中讲西医的内容比中医的多,即使有一些学生的中医思想比较牢固,到临床实习一年,一看全都是西医的方法,一壶中药可有可无,这个学生的信心也就没有了。读了四年,就算中医占60\%,但是一到了病房,中医连20\%都没有了,都往西医方面走了。
  3.中医科研方面。中医科研当然是沿用西医那一套,因为中医没有现代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很自然的引进西医那一套方法来研究中医。但是,中医科研曾经有一段很辉煌的时候,就是研究非手术治疗急腹症那一段时间。在“西学中”方面,的确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如“胃穿孔”,渗透到腹腔里边的液体多少就开刀,不到那个水准可以不开刀。但是那么好的形势没有延续下来,现在哪个医院再去研究急腹症非手术治疗法?中医治疗骨折用小夹板固定,提出了“动静”结合的理论,但今天的中医院却以能手术为荣!传媒也喜欢宣传中医院的手术成功事例。
  现在小切口的手术就认为是最高水平的,那不切不是更高明吗\?子宫疾病的治疗,西医用子宫切除法,不能再生小孩,而中医治疗后还能生小孩。这些优势,我们都没有很好地、大力地去推广。又如白内障,毛主席的白内障就是中医治疗的,是中医研究院的唐由之老院长做的“针拨套出术”。他那个手术小切口的位置发现得比美国要早,美国的眼科医生在十几年后才开始选择该位置。其实我们的一些技术虽然比外国的先进得多,但是我们自己人都不承认,没有去宣传我们自己的东西。而外国的有那么一点点,我们就见报了。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消灭中医不行,改造中医有效”这个历史影响如果还不改变的话,真的以后要到国外去学中医了。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天律一个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在某个地方发生“白喉”需要“白喉血清”时,他一算,把半个中国的血清调到那个地方都不够用。因为他学过中医,就用中医治疗白喉的方药,又进行筛选,筛选成四味药,做成水剂,每一瓶药可以治疗一例,治疗一例才一块五毛钱,就这样把问题解决了。而若用白喉血清来治疗,不仅贵,以后再用血清的时候,会有血清反应;可用中医的办法没有这个问题,又便宜。但是后来就没有人把它再研究、再提高了。不少部门的同志认为,中医那么古老,古老就是落后。人家是人工合成了,你还是草根树皮,一想一对照,想当然优劣就对照出来了。这是表面上的现象。人们往往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所以大家不认同中医,是因为对中医缺乏认识的缘故。要发展中医,传媒的责任很重。
  国家要贯彻发展中医的政策,现在的确需要花大的力气,要在政策、经济、法律上都有所重视。新颁布的《中医药条例》我还没有仔细去研究,我相信还有倾斜的余地。

关键词二:科学
  一般人都认为,中医是医,西医也是医,西医既然在微观上已弄得那么清楚,要发展中医,没有西医的帮助是不行的。这个观念是目前最大的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医跟西医不是一个理论体系,中医是宏观的,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的,是微观医学,它是从静止的、局部的、细微的方面下工夫;中医的认识是通过整体的、天地人相应的、动态的观察得出来的。我们中医不是封闭的,很早就有“中西汇通派”,一百年前就有,早就接受了西医的解剖、五脏六腑的形态学,但是其他的理论没有接受。解放以后,中医仍然认为要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但因为占卦的、算命的也用阴阳五行,就把这个理论混淆了,误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是封建迷信。
  中医有很多理论是宏观的,也是超前的。像西医知道“脾”有免疫功能才几十年,以前凡是脾有损伤,就切掉,认为脾在人成长以后,作用就不大了。但是现在知道脾原来是一个大的免疫器官,所以千方百计要保住它,因为有很多无脾综合征,一旦被细菌感染后,死亡率很高。而中医1700多年以前就知道了脾有免疫功能,那是在张仲景时代。张仲景提到“四季脾旺不受邪”,如果脾是健康壮旺的,就不容易受邪,那就是免疫功能。又像肺有非呼吸功能,西医知道有多久?也不过就是几十年。西医知道肺可以产生前列腺素、血管收缩素等,影响血管收缩舒张,这才几十年;我们中医老早就说了,“肺主治节”,它协助心脏来管理一切,所以血管的舒张收缩很重要。肺“通调水道”,肺还有参与水液代谢的功能,中医两千年以前就知道了,西医上世纪50年代才理解肺除了呼吸、换气、红细胞换氧的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功能。我们中医不仅仅在理论上有建树,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实践。所以有一些水肿病人,用了利水的药不消肿,中医就要治肺,实际上运用了这个理论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这样的内容,现在还有很多。像“肾主骨”、“牙齿属肾”,这些道理,我们是可以用得上的。例如我的朋友陈祖芬的外孙女在美国,已经2岁多了,就是不长牙齿,走路无力、全身乏力,西医认为是基因缺陷,无法治疗。他从美国回来,到广州去找我。我根据中医的理论,认为属五软五迟之病,牙齿属肾、脾主肌肉,走路属于脾,所以我给她补肾、补脾。治疗了半年多,牙齿长出来了,走路好多了,后来带着那个方子,到美国继续服药去了。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理论是可以指导实践的。我治疗的另外一个出牙问题的病例是我们科一个西医的儿子。他是因为抗生素吃多了,牙长不出来。我也是拿补肾的药给他吃,后来牙长出来了。所以说,这些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和发展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的。你没有去进行中医临床,没有按照那个理论去实践,你是不会相信的。
  金木水火土,这些能解决问题吗?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今年的“非典”就是“湿”,因为今年是农历癸末年,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今年属于“多水、多湿、多寒之年”;所以治疗非典,除了解表、清热解毒等治疗之外,一定要“去湿”,这样才容易好。所以,香港某杂志要我写文章,我在文章中说“非典”到6月份,它自己就会走了。我凭什么说\?就凭我所知道的一些中医的理论。所以,要理解中医的理论,必须通过临床,通过病例。这次“非典”就是通过临床来说明中医是有效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说中医药治疗“非典”还是很神奇的,要大家重新去认识。
  中医并不是落后的,有些是超前的。例如,西医模式过去就是生物模式,统治了医学界多少年了,近二十年才提出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是在向中医基础理论靠拢。中医就是天人相应的模式,把人和天地相应。比方说时间医学,世界上有时间医学也不过十年,美国的哈尔贝格,有“时间医学之父”之称。后来我们成都中医学院一个助教,把《内经》的有关内容翻译发表在他们的杂志上,这个美国人看到后,认为“时间医学之父在中国”,他要到成都考察时间医学。
  过去有一个老中医发表文章说要招收一些文科学生,就马上有人批评他说,你知不知道医学是自然科学\?他不知道自己讲这个话的时候,美国已经很注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了。现在强调生物——生理——社会模式,不就是两个科学的结合吗\?这已经是走在中医的后面了。中医早就是多学科的结合,所以理论体系中有天文、地理。有人说中医没有数学,那是错误的,他们只认为统计学才是数学。要重新来认识科学。我认为,中医学的大发展在20世纪没有办法,是因为单纯依靠20世纪自然科学没办法帮助中医提高。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广东省中医西医在报纸上“打仗”。西医说你说人参那么神奇,有起死回生之功,人参就是含糖份,跟萝卜差不多。真把中医气死了。现在慢慢才知道,原来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人参皂甙还不止一种,有能升血压的,有能降血压的。现在又说,里面还有人参多糖,这些够了没有呢\?还不够,还没有到我们中医运用人参的水平。我治高血压用人参,治低血压也用人参。高血压该用人参的就用人参,低血压该用人参的也用人参。这靠的是中医理论的指导,而不是靠化学成分,提取出哪一种皂甙。中医走的是综合的道路,西医走的是分析的道路,尽管两者是矛盾的一对,但刚好是互为补充。不能拿西医那一套去改造中医,否则就错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阴阳有什么迷信呢?阴阳就是矛盾的一对,有阴不能无阳,这个就是矛盾,就是辩证法,所以说中医理论充满了辩证法。中医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是很重要的“八纲辨证”,这就是辩证法。寒和热是一对矛盾,虚和实也是一对矛盾,表和里也是一对矛盾。这次“非典”一来就用激素,从中医理论看是错的。因为激素是入里的,它是把全身的精华调动起来,去治一时的发热;在发烧的时候,用了大量激素,引表邪入里,今后会有“非典”后遗症。现在我们有两个青年医生在香港,就是帮他们治疗仍在ICU的“非典”患者,陆续帮他们使患者好转。中医讲表和里,“非典”来的时候,是表症,要解表,肺部就不会发展到那个炎症程度。所以中医理论是辩证法的,不是玄学。乙型脑炎也是病毒性病,多属中医的暑湿,中医疗效不错;用西医的方法,后遗症比较多,死亡率比较高。中医就是这些很简单的宏观的理论,它里边含有很丰富的内容。


关键词三:发展
  今天我们要发展中医,不继承中医这一套行吗\?能发展吗?不能发展。客观地分析,我们在中医理论上,有很多问题现在比以前明确了。所以,我认为,发展中医,就是发展医学。我们中国医学要飞跃发展,超过美国,除了大力追赶世界之外,应该把重点就放在中医上面。因为中医优势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的。现在西医的抗生素越来越贵,对身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厉害。我们一位教授住进西医院,用了抗生素,心跳马上就乱了,他要求停药,医生说要停你就出院吧。他后来出院就是吃中药,调理好了。所以,我认为抗生素已经快到尽头了,将来要接替它的,恐怕要靠中医中药。解决世界上没法治疗的那些险恶的抗药性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将来也要靠中药。为什么广东“非典”能够那么快疫情就过去了?海南省过去流行过出血热等传染病,那时我们学院派人去,中山医科大学派人去,省里大医院派人去。最后的总结,中山大学的校长肯定了中医的疗效最好,因为我校的医生在驻诊的医院设立了中西医对照组,疗效统计确切。所以对付病毒性病中医肯定是要超过西医的。遇上了这样的病,不让中医上是错的。现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抗生素好像占优势。但是,如果加上中医就更好。现在肺结核病又蠢蠢欲动,加上中药治疗,疗效也会更好。特别是对肺己形成空洞的病症,中医用健脾药,再加上抗痨药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今后如何发展中医呢?我刚才讲在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条件下中医很难发展,要靠二十一世纪。二十世纪的软科学对中医有帮助,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这些老三论。不打开这个黑箱,通过信息就可不断了解这个黑箱。所以,中医学其实是信息医学,不相信它,不理解它,就不会认同它。中医就是靠信息,从宏观了解里边。怎么去弄懂里面呢,就是靠信息。西医过去一直用止咳药、消炎药治疗咳嗽,效果有时不明显。中医治咳嗽,不单单治肺。五脏六腑都可以引起咳嗽,就看牵扯到五脏六腑的哪个脏腑。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医治疗咳嗽也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因为理论有优势。
  今天要发展中医药,光用旧的那一套,用西医那一套去研究中医,虽然有作用、有帮助,但是要想实现飞跃发展,一定要跟二十一世纪新的科技相结合,真正走自己的路,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这样肯定就会有飞跃的发展。
  另外,希望政府部门重视中医。我们现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美国医疗的轨我们能接得了吗\?1996年美国花费1300多亿美元医疗费用,仍有好多问题解决不了,慢性病解决不了,老年病解决不了。他们估计这个世纪很快可能要达到两万亿美元,那我们能够接受得了吗?中医就是简验便廉,有时是很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文革时期,广州空军医院有一个十个月的婴儿,吞了一个螺丝钉,一头六个角,一头是螺纹。因为是十个月的婴儿,不敢给他开刀,希望他拉出来。等了两天,婴儿发高烧,嗷嗷叫,然后看看中医有没有办法,就到我们学院请了我们外科教研室的张景述教授会诊。这个病中医有什么招呢?张老师叫拿一碗稀饭、一杯骨炭粉、一些蓖麻油来。拿骨炭粉调了稀饭喂婴儿,婴儿最初不肯吃,慢慢愿意吃了,把那一碗稀饭吃完了,半个小时以后,再给他喝了一汤匙蓖麻油。因为婴儿还在发烧,又开了个中药方。结果那个小孩儿十二个小时就把那个螺丝钉拉出来了,这个螺丝钉上面好像是电镀一样镀了一层骨炭粉。原来螺丝钉到了幽门那里,六角头卡住了,胃想把它排出去,就动,一动另一头就刺激胃壁,就痛了,越痛就越收紧;稀饭灌满后,螺丝钉碰不到胃壁,疼痛就减轻了。骨炭粉和金属结合,像电镀一样,光滑了,就顺利离开了幽门。如果给小孩开刀,能过得了麻醉关、手术关、感染关吗?十个月的婴儿出现的这样难的急症也解决了,谁说中医治不了急症?原来这个方出在《验方新编》,在《疡医大全》上早有记载。可见我们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国务院对于中医的指示:“中医不能丢”。可是,我们目前丢的太多了。谈到研究,首先要把它捡回来,捡的工程比研究的工程还要大。
  微观的东西一定胜过宏观吗?拿我研究的课题来说吧。像重症肌无力,最近我们抢救了一例危象。病人在湖南某大医院,因为肌无力气管切开了,呼吸困难,就上呼吸机,花了两万多块钱,还是不行,医生说你去广州吧。病人到广州住进了我们医院,首先就是进ICU,也就是搞西医那一套。他父母一算这个帐,不得了,小孩儿如果死了,背这一身债怎么还\?所以,就抽掉那个呼吸机的管子,不让上了。后来竟扔下孩子跑掉了。我的学生把我拉去,我说赶紧上呼吸机,钱我给他想办法。然后上了呼吸机,再用我的药给他吃。我那个药叫“强肌健力口服液”,这个药按照药监部门的规定,我们医院不能做,所以就没做,但是我还是剩了十几盒。十几盒药上去,慢慢就行了。一个星期以后,他的父母回来打探,还没死,又回来了。我叫学生去香港募捐了两万多元,刚好够小孩离开ICU,转普通病房。我又通过香港《大公报》发消息,香港又捐了一万块钱,结果这个小孩最后出院回家了。通过这个病例的对比:湖南那个医院很有名,没治好,在ICU用西医办法没治好,我们用中医办法治好了。这个病西医研究得很细了,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就是激素、换血、X线照射胸腺、摘除胸腺等。我们凭什么理论呢\?我们凭的是脾主肌肉的基本理论。脾主肌肉,肌肉无力是虚症。这个病又易反复,是因虚致损了,这种病人治好后,我一定叫他再吃两年药,然后就不会复发。所以,我们的理论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有一个北京的“肌无力”病人,专门到广州治病。他说,北京的医生叫他写遗嘱,说只有几年命了,因为他们那里已找不到十年前至今仍然活着的病人了。我给他治,治了大半年,现在基本上没有症状了,但仍在服药中。
  现在我们大概治疗了好几百例肌无力,这个病我们几乎可以说已经找到攻克它的办法了。但是我那个药申报批了八、九年,去年才批准进入二期临床。
  中医研究,西医的很多方法可以借鉴,但是我认为,要根本解决中医的发扬问题,要走自己的路。所以,我建议立一个课题,专门研究中医的研究方法。如何去研究这个问题呢?透过中医的历史,多接触中医治疗病人,多找一些老中医讨论讨论,同时,去看看全世界有什么最新的方法,然后再来设计研究的方法,使中医有个能飞跃发展的方法论,以便更好地发展中医。同时很重要的一条,必须要用科学的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离开了这个,离开了辩证法,很难做成功的。
  中医很重视运用辩证法,西医是更重视运用机械唯物论。过去,西医认为没有大样本的定量统计不行;现在西医往中医的方向发展,开始重视个体化、个体的特殊性,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病人的病是一模一样的。他们现在也要开展定性研究,也开始重视个案了。所以,我们中医过去没有用西医的方法,他认为你没有统计学处理,没用!你治好了,他说不治也会好。我研究重症肌无力,不能给病人用安慰药来对照,没有取得许可,没有病人同意,这样去处理是犯法的,这种用人试验的野蛮方法不可取。
  我认为,中医研究要把西医那些不好的东西改过来。像糖尿病足,上个月我在我们医院治疗一例。西医建议切掉两个脚的十个趾;后来我给他敷药,让他吃中药,痊愈出院了。有些人说中医治不了糖尿病,实际上,中西医结合就是好的方法。我有一个朋友,患阴囊炎,在医院花了上千元还未好,打电话咨询我,我说你买包葡萄糖粉撒满它,一有水渗出你就撒上去,结果他那包葡萄糖粉用了三分之一就好了。中医的方法就是简便,我是从清代王清任那里学来的。
  最后,我认为必须强调以下四点:
  第一,对于中医要另眼相看;
  第二,对于中医要有倾斜政策;
  第三,中医的研究必须走自己的路,千方百计走自己的路,西医的路你可以借用,借用不行你就改路;
  第四,大长我们中医的志气,中医才能够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6 16: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6-6 15:10
一起讨论。

可不可以吐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6 1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沫若雨 发表于 2014-6-6 16:13
可不可以吐槽

可以啊,但是不要违反坛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08: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6-6 16:27
可以啊,但是不要违反坛规

坛规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6-10 12: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沫若雨 发表于 2014-6-6 16:13
可不可以吐槽

当然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6-11 2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照人 发表于 2014-6-4 23:57
不知道中药博士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一直有个痛——中医博士竟然是日本最先有的!
中药不是一个单一的科目, ...

留校的居多,吃皇粮的不少,企业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6-11 21: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    杯具路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2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