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683|回复: 4
收起左侧

植物王国的本草古韵 ——关于《滇南本草》及其整理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6-11 1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诸国本

  中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方吃全国”。因此,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政和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都属于全国性本草。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他儿子李建元上书万历皇帝说,这部书“虽命医书,实该(赅)物理”。书中“引据古今医家书目”277家,采集诸家本草28部。其中,地方性本草只有韩保昇的《蜀本草》一部。在我国历代丰富的本草学著作中,按理说地方性本草应该很多。因为古代的医生其用药大都自采自种自用,对本地所产药材都比较熟悉,地方本草的手抄本肯定是不少的。但限于著作水平和印刷出版条件,地方性本草著作实际上留传下来并不很多,而明代的《滇南本草》则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滇南本草》的作者兰茂,又名止庵,当时是云南省嵩明县杨林千户所石羊山人,原籍河南洛阳。他父亲一代从洛阳迁至云南大约是在明太祖平定云南之后不久的洪武15年(1385年)。兰氏家族为什么迁来云南?是从军?是商旅?是贬谪?是流放?兰茂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受过良好教育,学习刻苦,酷爱诗文,他何以不跻身仕途,求取功名?对这些有关家庭身世的问题,兰茂始终讳莫如深,从不提及。近人周俊院士在《滇南本草》增补版“序言”中认为兰氏“可能还有难言之隐”,一语中的,是颇有道理的。《滇南本草》有一篇极短的“序”,全文如下:“余幼酷好本草,考其性味,辨地理之情形,察脉络之往来,留心数年,合滇中蔬菜草木种种性情,并著《医门擥要》二卷,以传后世。后有学者,切不可贪大利而泯救病之思。凡行医者,合脉理参悟,其应如响,慎之慎之!”一般来说,本草著作的序言,记述个人经历,阐明医药理论,批评前人谬误,都洋洋洒洒,但这篇序言只有82个字。语重心长之处,在于对后代医者的告诫。这一切,都足以耐人寻味。兰茂为人通达洒脱,自名“止庵”!“不曾富贵不曾贫”,以诗酒琴棋自娱。他诗才奔放,“闲游见景即成诗”,一生写诗240多首,后人辑有《兰茂诗集》。但他以“余幼酷好本草”开始,以《滇南本草》名重后世,光耀杏林,是值得医药界尊重和纪念的。

  兰茂出生于明·洪武30年即1397年,卒年不详。他73岁时还写了长赋《乐志赋》,未见健康异常。有人说他卒于1476年即成化十二年,活了80岁。《滇南本草》成书的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周俊院士据史料推断,“约完成于1443年或稍后一二年”,比李时珍《本草纲目》出版的年代(1593年)要早150年左右。光绪元年的手抄本有怀清于锡金(于本)写的跋,说“世传止庵遗书《滇南本草》,传抄刊刻,家喻户晓,尚早于濒湖《纲目》”。说明早于《纲目》,是学术著作的辈分,也是一个早就有人关心的“时间差”。

  《滇南本草》在历史上几经再版和重印,历史版本有范本、务本、于本、丛本、琴本等多种。现在发现的最早抄本《滇南本草图说》,是1556年(明·嘉靖35年)滇南范洪抄本(通称“范本”)。但这个版本在康熙36年(1693年)由高宏业再抄时添加了一些药物,其收载药物274种。周俊院士估计,去除添加的药物,“范本”原载药物约在200种左右。《滇南本草》的其它抄本都是光绪年间出现的,每次抄录都可能增加一些药物。1887年昆明务本堂出版了刊印本,收载药物已增加到458种,甚至个别药物根本不是云南生产的,也混杂进去,使《滇南本草》成了古本不古,兰本不兰的状况,分不清那些药物是兰茂本人收录的,那些是后人加进去的。1937年以后,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铅印本,从而举世流传,再无人敢任意添加药物。

  《滇南本草》所载药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传统常用中药《药性歌括四百味》相对照,有一半以上是民间草药或民族药。其中有90多味药“始载于”《滇南本草》。像灯盏花,是云南著名的民族药,主产于云南及周边省区的高山及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和林缘地区。据“务本”第二卷载,“灯盏花,一名灯盏菊,细辛草。味苦、辛,性温。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近代研究,灯盏花有活血通络止痛和驱风散寒等功效,主治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等证,近几年来已有大量以灯盏花为原料的中西成药生产。又如紫参,是云南的特产药材之一。据“丛本”(卷上)记载,“紫参,味苦,甘平,性微温,通行十二经络,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腿软战摇,筋骨疼痛,半身不遂,久年痿软,远年流痰等证,为活络强筋、温暖筋骨药酒方中要剂”。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报告也验证了这些功效是确切的。《滇南本草》中还有一些药物,与传统中药相比,或扩大了功能主治,或增加了药用部位,或增添了民族用药经验。如王不留行,“药性主走而不滞”。中医用籽,《滇南本草》用梗和叶。除通乳以外,还有消风解热,散血利水等功能。如同一种桃,中药用桃仁及碧桃干,而“桃的花、树枝、树脂、根、叶在云南民族民间均可药用”(增补版,第三卷,第301页)。

  近代对《滇南本草》的整理,从抗日战争年代就起步了。1943年吴征镒在西南联大工作期间,出版了《滇南本草图谱》,试图用植物分类学和现代药学整理古代本草。但限于种种条件,只整理了26种药物,未能继续下去。1959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整理出版了《滇南本草》新版第一卷,后来也因故中断。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借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之机,才全部完成《滇南本草》整理本三卷。目前最新的版本,是由《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增补、云南科技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三卷精装彩图本(简称“增补本”或“科技版”),共收载药物506种,每种药物分“原文”和“整理”两大部分。原文部分,对各个版本的文字作了校勘,并列刊印,还其本真。整理部分,充分利用云南药物研究所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生药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资源开发等作了全面综述。每一种药物前面附墨线图,后面附彩色生态照片、药材彩色照片和药材粉末特征图。其原文复古,注释存真,版本精美,装帧大方,是古代本草著作整理的上乘之作。

  云南得天时地利之宜,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滇南本草》出于云南,非兰茂也,乃兰茂之于云南也。万木花飞,古韵流芳,滇南本草,山高水长!

  (作者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6-11 13: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6-11 16: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按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8 10: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4-18 14: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的不错,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5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