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278|回复: 1
收起左侧

[药品研发] 转--天然药化研发经验交流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6-13 1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天然药物或者是中药,在我国临床上有者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一些民间的特效药用植物,发挥着甚至是西药无法比拟的功效。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中医中药的研究投入和研究力度,这正是我们中医药工作者的良好契机,弄清楚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根本。
目前,国内外研究天然药物或者是中药的单位与研究所不计其数。研究成果也很丰硕: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增加,新药开发成果也明显增多。虽然研究手段日益先进,但绝大多数的实验室或课题组仍然以传统的色谱方法或是辅以现代分析手段来提取分离天然药物或者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我想借这个话题,给大家一个平台: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体会,共同解决探讨天然药化实验中的难题,为弄清天然药物或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就我的实验体会谈一下我的想法。
1.在从事研究之前一定要认真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即怎样来提取是最好的?怎样来解析植物中特征类型的化合物?别人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了?等等。象我的课题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我就选择先用稀酸浸泡,再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富集,就把叶绿素,多糖等杂质除掉了,同时生物碱含量也提高了,给后来的分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天然药物或中药一定要在做之前确定其基原(植物来源)。这很重要,不然会给文献检索带来麻烦。
3.实验过程中要粗中有细,上大柱粗分时,合并流份时要粗,就是说TLC行为大体一致的流份都可以合并,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重复的实验,不然分到的成分重复的厉害。但到了后来的细分时,就要小心合并每一瓶了,不然自己的辛勤劳动就会白费了。
4.要抓重点,学会放弃。因为我觉得一个植物中的化学成分成千上百。我们不可能把它全部拿到,所以我们实验中要拿那些量稍大的、容易拿的。不要上了很久的柱子,分到后面得到的量还不够打谱就不好了。你可以从最后结题剩下的几百个浸膏流份瓶子看到这一点。
5.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每一步,三思而后行。因为你的浸膏来之不易。往往不再给你重来的机会。
6.要给自己信心,要敢于想,敢于尝试。


做科研,就是一个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你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要想好思路,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再想下一步。遇到问题要及时向有过该方面的师兄师姐或导师请教。
举一个小例子:我在实验中就发现,我们常用的凝胶色谱洗脱剂的选择问题,用单一的甲醇往往比氯仿-甲醇系统的分离效果要好(假如样品是溶于甲醇的)。我想是因为氯仿-甲醇系统在柱子中不完全混匀而引起溶解性能不一样,从而使色带不均一,导致了分离效果变差。这也许和凝胶的分离原理不相关(它是按分子大小来分离的),但实验中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什么事情都只有亲身去经历了,才能发现问题,留下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13 15: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做了之后,才具有发言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1 2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