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917|回复: 3
收起左侧

[临床药学] 安全用药:一个都不能少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9-22 07: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科学报时间:2014-9-18

最近,一项由中国红十字会统计的非正常死亡数据,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甚至有些恐慌。
  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逾800万,其中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安全用药),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


有些地方的社会药房,根本没有严格区分处方与非处方药,只要患者需要,就能轻易买到处方药。
  此外,一些保健品、中草药可能因药物相互作用,也会导致患者用药出现问题。
  最近,一项由中国红十字会统计的非正常死亡数据,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甚至有些恐慌。
  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逾800万,其中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安全用药),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
  “这一统计数据值得质疑,不值得媒体传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曾繁典就此数据,还特意向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及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相关专家咨询,“他们也对数据来源毫不知情”。
  不过,安全用药问题的确值得关注。
  在美国,一项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有150万人因用药错误损害健康,甚至有10万人因此死亡。
  而在我国,中国科协也曾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的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过调查,发现87%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其中26%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
  “药品能够解除病痛、挽救生命,但如果运用不合理,也会带来新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曾繁典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有进步但仍不满意
  立足现状,纵观十几年用药情况,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认为:“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但依然并不满意。”
  孙忠实表示,随着国家针对安全用药的一系列措施出台以及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国内的安全用药水平也逐渐得以提升。但药品安全涉及到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细节做不到位,就可能出现问题。
  “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安全用药可以有保障。”但孙忠实同时指出,因患者对医嘱的理解、依从情况不同,也会造成用药的差错。
  比如,一些患者会因主观感觉症状改善而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的发生;还有部分患者不能完全理解医生的医嘱,出现过量服用药物的情况。
  “社会药房用药安全问题可能更为突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执业药师金剑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直言,“患者可以像逛超市一样,去药店自己配药,得不到专业人士指导,这样很容易出现问题。”
  特别是有些地方的社会药房,根本没有严格区分处方与非处方药,只要患者需要,就能轻易买到处方药。此外,一些保健品、中草药可能因药物相互作用,也会导致患者用药出现问题。
  “有些保健品本身可能含有降糖成分,如果患者已经服用了降糖药,就很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出现身体不适。”金剑说。
  特别是近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6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2014 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再次把医药分开提上议事日程之后,隐形的药品安全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当药房不再是医院的药房,变成零售药房了,一旦出现药品问题,患者该去找谁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CEO 助理杨长青博士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建立药物警戒理念
  其实,除了上述问题,用药安全问题还可能来自药品本身所致不良反应、药品不合理使用及用药错误以及假冒伪劣药品所致伤害等诸多方面。
  “希望能在医药界及广大民众中建立药物警戒理念,以全面认识药品所带来伤害的不同成因,并加以重视,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防范措施。”曾繁典说。
  药品的不良反应作为药品的固有属性,通常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记载。目前,我国早已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意在发现上市药品新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据此对已上市药品的安全性进行监督管理。
  “这一制度在保障我国民众临床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曾繁典说。
  而临床用药中,因不合理使用或错误用药则纯属“人为风险”。
  “这类风险本不应发生,但现实医疗环境中并不少见,有的还相当严重。”曾繁典建议,通过建立药物警戒体系,进一步提高医药执业人员素质,以全面防范这类风险。“目前,我们对不合理用药关注比较多,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但对用药错误的防范还不够。”
  比如,2010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疾控中心为预防恶性疟疾传播,对143位村民免费发放疟疾预防药品,却造成104人发生不良反应。经核查,该事件源于组织者违背疟疾预防用药规范,错用过大剂量所致。
  此外,2012年,上海新华医院就曾发生过因医生电子处方失误,将静脉注射治疗白血病药物阿糖胞苷当作抗病毒药阿糖腺苷选入处方,分别注射到10名患儿体内,造成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两事件一个是处方者个人处方失误,一个是个别卫生机构的集体用药失误,虽都属用药错误个案,但都反映出我国一些疾控中心及医院管理存在用药监管缺陷,药师审核制度不落实,缺乏药品风险管理的意识及有效措施。而这些都必须依靠药物警戒体制建设和系统性监管,才能有效防范。”曾繁典说。
  此外,消除假冒伪劣药品也必须引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视。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管理规范(GMP、GLP、GCP、GSP)及上市药品市场的监管制度,旨在保障药品质量,打击假劣药品,保障民众安全用药。但打击假劣药品的流通和销售,仍将是‘持久战’。”曾繁典认为,这需要药品生产企业、医药机构、患者及药品监管部门通力合作,才可能有效遏制假冒伪劣药品上市流通。
  重视药师的作用
  再好的药物,也只有对症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而这个过程离不开专业药师的把控。特别是随着连锁药店、网上药店的逐渐兴起,执业药师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
  “执业药师不仅可以监督医生的处方,还可以指导患者的用药。”金剑表示,药师可以有效地发挥专业知识对不合理或者错误用药进行把关。
  据相关部门粗略统计,我国执业药师缺口高达40万。这除了与长久以来社会对执业药师地位及作用的漠视有关,还与自身发展规划不明朗以及薪酬待遇低下有一定关系。
  “执业药师不仅仅是一个‘卖药的’,更是全社会的‘健康看门人’。”孙忠实表示,一旦医院不再设有门诊药房,社会药店就会成为患者的必选之地,而执业药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反观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制度依据主要是一些政策性文件和部门规章,漏洞较多、刚性不足,作用和效果并不显着。比如,执业药师空挂、审核处方时签而不审等现象十分普遍。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就曾呼吁,我国亟须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对执业药师资格取得、执业管理以及行为规范等进行全面管理。
  此外,金剑还表示,媒体也应该多传播一些科学的药学知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用药的基本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用药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07: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众药品安全知识亟需提高,尤其是儿童用药知识

作者:佚名来源:京华时报时间:2014-9-5

87%的民众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而自我药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看药品说明书、看不懂药品说明书、不遵医嘱、主观服药、盲目服药等情形,导致的医疗损害每年死亡近40万人。因此,提高民众的用药知识和药品安全常识极其重要。



中国红十字会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其中,致死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不安全用药。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盲目用药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用药误区,可能会损害公众健康,甚至造成一幕幕致残致死的家庭悲剧。针对公众普遍存在的安全用药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于9月1日至10月31日,全面开展2014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
  统计数据七成居民看不懂说明书
  据中国药学会安全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张继春介绍: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150万人因用药错误损害健康,甚至有10万人因此死亡。中国也是不安全用药导致药害事件的重灾区之一,根据中国红十字会非正常死亡统计显示,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逾800万,其中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安全用药),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
  但另一方面,去年安全月“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的题库,170万参赛者中能够答对全部10道题的仅为11%,九成人群对自我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一知半解,其中错误率较高的有:新生儿抗生素过敏,严重可致耳聋;孕妇滥用抗生素,严重可致畸胎;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依靠药物减肥,严重可致深度昏迷;服药时间不讲究,严重可致消化道疾病;保质期不分情况,硝酸甘油等救命药变无效;牛奶服药,阻碍药物吸收;非处方药标识分红绿,安全性有差异。
  中国科协曾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的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过调查,发现87%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其中26%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
  具体危害滥用药致儿童后天耳聋
  今年安全月将侧重于老年人和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对此,周筱青解释说:老年人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能力减退,所以不良反应率要比年轻人高2—3倍。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中老年人平均患有3.1种疾病,有的甚至患有5—6种疾病,每患一种疾病就要服用相应的药物,有的患者甚至服药多达20多种,多种药物可能互相干扰,不但影响了疗效,而且会有较大副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全国老年人口总量突破2亿,老年人安全用药问题也必将越来越凸显。
  儿童群体安全用药问题更为突出。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据显示,14岁以下儿童占了10.6%,越是年幼的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数据显示,儿科不合理用药比例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比如滥用、错用耳毒性药物就是儿童后天致聋的主因,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
  参与方式  参与竞赛明白用药
  为了普及用药知识,9月1日—10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将举办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网友可登录竞赛官方网站(www.drughuloo.com/wlsz),约5分钟即可完成答题,并有机会获得手机话费奖励。此外,还可选择微博答题方式,关注新浪微博“@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和“@药葫芦娃”,每日上午发布题目,次日上午公布答案和获奖名单,共介绍40大安全用药误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9-22 08: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幻影 于 2014-9-22 08:33 编辑

而临床用药中,因不合理使用或错误用药则纯属“人为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9-22 08: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药物警戒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2 08: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用药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6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