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94|回复: 0
收起左侧

讲故事学中药第二册·93.陈皮的故事(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12-7 2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93.陈皮的故事(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2014-11-19 18:18:27|  分类: 讲故事学中药 |  标签:讲故事学中药   |举报|字号 订阅
张 健 编著                 

告诉您每一味中药的来历:           

                           

    JIANG GU SHI XUE ZHONG YAO·DI ER CE   

   讲故事学中药·第二册 

  

 93.陈皮的故事(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 眼科医师张健 - 眼科医师张健的博客

                                 

                                  

 93.陈皮的故事(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相传宋朝天圣元年,范仲淹在东台任盐仓监官,当时他的母亲体弱多病又不愿服用汤药。为此,范仲淹一筹莫展,忧心忡忡。有一天,他前往一位东台名医的住处,这位名医见他求医心切,便给了范仲淹一味良方:用糯米配以中药,制成药酒饮用。于是,范仲淹立刻找来中药和调酒师,制成此酒,范仲淹的母亲饮用后果然身体逐渐康复起来,而这种酒,就是最初的陈皮酒。   

  新会人生产的“陈皮普洱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据说这种茶是良溪村(今属蓬江区)道光进士罗天池始创的。罗天池原名汝梅,字草绍,号六湖,1805年生于新会棠下镇良溪村,道光六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道光廿七年(1847年),罗天池在云南因回人事件辞官回新会棠下良溪村,在云南任职期间罗天池很喜欢饮当地的普洱茶,辞官后他带了很多普洱茶回乡。  

  回乡的当年秋天,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就在书房内边看书边品茗。妻子忙用当年的陈年柑桔皮煮水给他服用,他以为是妻子煮水给他泡茶,于是把陈皮汤倒入茶壶里。临到喝时他才发觉,泡茶水原来是镇咳、化痰的陈皮汤,倒了又觉可惜,就啜了一口,觉得淡淡的陈年桔子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而且两颊生香。喝了几杯,感觉咽喉舒畅,咳痰也少了。第二天,罗天池又叫妻子煮陈皮水给他泡普洱茶。连服两天,咳也止了,痰也没了,觉得心中的郁闷仿佛被陈皮和普洱茶洗去了。至此,每喝普洱茶,他都喜欢加上一些陈皮一起泡着喝。

  一天,隔壁的族弟给罗天池送来一些自己种的柑桔。他拿起桔子看了看,心想:普洱茶放置的时间越长,越醇厚滑腻好喝,新会柑桔皮也是放置得时间越长久去痰镇咳疗效越好,如果将这两种结合起来存放,既方便冲泡饮用,也容易储存起来。他把柑桔皮撕开成三瓣,然后将普洱茶叶包起来,这样虽然易装茶叶但也易散出来。罗天池心想,如果要使茶叶放在柑桔里不漏出来,柑桔皮就不能受到破坏,还须将果肉和核掏空出来。于是,他取了一个青黄的柑桔,用刀子将柑桔底部割一小块,把果瓤去掉,用普洱茶将空桔皮填充结实,再盖上刚割下来的柑桔皮,把果子恢复成原状,拿出去晒干。风晒干的柑桔皮呈金黄色既干又脆,散发出淡淡的桔子清香。为了防潮和不压破柑桔皮,他想,在云南,当地人喜欢用绳索把鸡蛋绑起串起来卖的风俗,于是就找来稻草,把陈皮普洱茶一个个绑成串,挂在书房里。当邻居来串门时,罗天池送一些给邻居,同时还亲自动手教乡人制作,就这样,柑桔普洱茶的制法逐渐在良溪传开。后来,乡人罗奇生、罗光耀还从乡里收集柑普茶到海外销售。为了能收到更多陈皮普洱茶,他们又将制作方法传到鹤山、新会、开平等地,流传至今。          

  新会著名特产——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小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药名】陈皮                          

  【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           

  【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1.脘腹胀满,食少吐泻 本品辛香走窜,温通苦燥,入脾胃经,有行气除胀,燥湿之功,故为治疗脾胃气滞、湿阻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之佳品,对寒湿阻滞中焦者,最为适宜。脾胃气滞轻者可单用;气滞甚者,可与木香、枳实等同用;寒湿阻滞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泄泻,可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2.呕吐、呃逆 本品有苦降之性,《名医别录》谓其“下气、止呕”,《本草纲目》以其“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故为治呕吐、呃逆之佳品。胃寒者,可用研末,也可配生姜用,如橘皮汤(《金匮要略》);因热者可配竹茹、栀子等;若虚实错杂有热者,可配人参、竹茹、大枣等,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3.湿痰寒痰,咳嗽痰多 本品苦温,长于燥湿化痰,又能理气宽胸,又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治寒痰咳嗽,可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若脾虚失运而至痰湿犯肺者,可配人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4.胸痹 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治痰气交阻之胸痹,短气,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3~9g。                    

                                  

  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1.橘红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大红袍、福橘的干燥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煎服,3~10g。      

                                  

  2.橘核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大红袍福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归肝、肾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等。煎服,3~10g。             

  3.橘络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大红袍福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4.橘叶 橘叶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大红袍福橘的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5.化橘红 为芸香科植物化洲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煎服,3~6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3 1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