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276|回复: 3
收起左侧

[行业曝光台] 官员谈中医发展受限:国家政策都倾向西医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7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医药网12月17日讯 隔三差五,就有各地卫生行政团队赴甘肃考察中医药发展情况,尤其是来自中央的调研指导,据说每年都有几次。甘肃省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刘维忠觉得,这“比给钱还重要”。
  2011年,甘肃成为首个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目前,甘肃省正在努力争取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国家试验区。

  刘维忠2012年因“任督二脉”事件知名度飙升。西医出身的他,骨子里相信中医。2008年主政甘肃省卫生行政工作之初,就提出“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推行“西学中”,要“扩大中医阵地”。

  中医药要从殿堂走到百姓中去

  记者:你的微博、微信基本都是发布与中医药有关的内容,这是在传递一个什么样的取向或者态度呢?

  刘维忠:我的微博、微信里面90%以上都是关于工作的内容,而且都是在空余时间发的。我就是想普及这些有用的知识,让老百姓掌握更多中医药知识。

  甘肃发展中医,就是要让中医从殿堂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如果总是掌握在少数几个专家手里,中医就永远发展不起来。而老百姓掌握这个武器之后,就可能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会威力无穷。

  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式办法”的一种,而“美国式办法”是对高新技术的无限追求,对昂贵药物、尖端检查的无限追求。

  记者:怎样理解这个“中国式办法”?

  刘维忠:“中国式办法”一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办法。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钱少,必须用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问题。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就是一种“中国式办法”。

  现在我们是中医药、西医药两条腿走路。有一年禽流感期间达菲被限量供应,我们就用中医药。中医药产业链在中国,关系到药品安全、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本来关乎国家安全。

  中医和西医就是人的两条腿,两条腿走路才能平衡、可持续。现在国家的投资结构不合理,各种政策都倾向于西医药

  把西药变成中药的一种

  记者:有一些网友称你是中医药的救星、靠山,说你让中医药重焕生机。

  刘维忠:我肯定不是什么救星。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我们甘肃是在落实国家政策。西医发展这么好,不喊照样发展,中医不支持不行。

  要让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行政部门不采取强力措施不行。因为这里面牵扯很多问题,包括专业问题、利益问题。有些“反中医”的人爱走极端,啥都反对。
记者:中医药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种境地?
  刘维忠:中医发展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医自身发展提高水平;第二阶段是中医向西医靠拢,西医也在发展;第三阶段是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

  患者具体情况不一,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服用同一种西药,结果可能迥异。我们都在研究,强调个体化辨证地服用西药,提高西药用药水平,这就是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

  我们的思路是把西药变成中药的一种。现在中药有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为什么将来就不能有化学药呢?这是出于战略考虑,也是“中国式办法”的一种。

  8%的疾病要花100%精力解决吗

  记者:据说,甘肃这两年又推出了“村级三件事”这项新举措,具体有哪些内容,想达到什么目的?

  刘维忠:2013年我们组织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等调查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病、白血病五种大病,显示这五种大病涉及1200万人次,每年花费大量医疗费。

  所谓“村级三件事”就是刷写健康文化墙、开展村民健康沙龙和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进家庭三件事。目标之一是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掌握保健技术和知识,减少疾病发生。

  这都是基本不花钱、少花钱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还有监督落实体系。“中国式办法”就是有人干,还得有人监督落实。

  卫生工作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在当今就是要让老百姓拿起卫生防疫的武器。医生能看好的疾病大概只占人类疾病的8%,8%的病要用100%精力解决吗?

  中国症结在于“看病难、看病贵”,而瓶颈在于病人太多。怎么减少病人?就是要提高健康素养,减少疾病发生。如果总是纠结于医院规模、技术设备等问题,病人不减少,投入无边际,医改就很难展开。

  记者:2012年我在甘肃采访的时候,很多医生对你大力推广中医药的做法表示不解,现在情况怎样?

  刘维忠:虽然我以前是卫生厅厅长,主张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但一些西医从心底是不认同的。现在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我感觉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比如,以前甘肃省人民医院部分西医对中医不够理解。有一次我的一个老同学突然脑梗进了ICU,医生说“今天或明天脑死亡”。后来我请著名中医联合治疗,患者康复后上班。这件事后,这家医院主动落实中西医并重。

  我是行政人员,我不开药方,但是调兵遣将总可以吧。什么时候该用中医,什么时候该用西医,我比一些大夫经验多。

  甘肃省很多西医院现在都主动加强了中医药工作,患者医疗费减少了。现在,甘肃省的西医院发展中医药动静甚至更大,更勇于积极创新。经过这些年改革,甘肃中西医都发展了,我们的路走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29888元极草5X身份不明:非食品非保健品非药品

医药网12月17日讯 一场由王海发起的、针对青海春天极草产品的“打假运动”正在持续发酵。虫草素风波背后,对极草身份的质疑也随之而来。据青海春天工作人员称,极草既不属于食品也不属于药品,属于青海市食药监局规定的试点产品。但“试点产品”这一身份是否合法备受王海和法律界人士的质疑。而专家表示,对其身份的界定,还影响着王海以“极草为不安全食品”为由诉青海春天一案的进展
  “我们关注极草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们选择送检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极草产品是否含有虫草素,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12月11日,在北京市大望路某咖啡厅刚一落座,具有“打假第一人”之称的王海就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王海口中的“极草产品”指的是由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春天”)生产的极草·5X冬虫夏草系列产品。

  虫草素在西医医理中被认为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

  就在不久前,王海在北京市朝阳区大悦城极草专卖店购买了青海春天生产的极草至尊含片一盒(规格为0.35克/片,81片/瓶),价格为29888元。

  “打开包装后发现该产品并无相关的保健品、药品批号,也没有普通食品生产许可的标志。于是我们另外购买了一盒价值6483元且没有开封的极草经典含片(规格为0.25克/片,30片/瓶),在相关媒体朋友的见证下,送到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检测。”王海说。

  青海春天的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王海购买的这两款不同价位的极草产品成分相同,均由100%冬虫夏草制成。

  王海提供给法治周末记者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送检样本(即6483元且没有开封的极草产品)并未检测出含有虫草素。

  自此一场由王海发起的针对极草产品的“打假运动”拉开帷幕,而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极草产品的身份也越发遭到质疑。

  极草有无虫草素成谜

  “为什么要单独针对极草产品检测‘虫草素’一项?”法治周末记者向王海问道。

  “相关专家的研究报告已经证明冬虫夏草菌并不含有产生虫草素的相关RNA基因。但青海春天在宣传中则表示含有虫草素,检测虫草素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极草产品存在虚假宣传。”王海从怀里掏出一本随身带来的购买极草产品时获得的宣传册,指着其中一页显示有“虫草素快速超倍溶出”字样的图表道。

  据相关媒体报道,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成树曾发表关于蛹虫草基因组的研究成果;2013年,其课题组又发表了关于冬虫夏草菌基因组的研究论文。其研究表明:冬虫夏草菌的基因组并没有合成虫草素的基因,所以是不能合成虫草素的。

  为此,法治周末记者致电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意图联系王成树求证相关情况,但该单位工作人员称其已出差。截至发稿前,法治周末记者未得到任何回复。

  法治周末记者还试图就检测的相关问题,联系了在王海所提供的那份报告上签字的审核人员胡光辉,对方以“未经单位允许不能私下接受采访”委婉拒绝了答复。

  针对此事,青海春天近期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我公司极草牌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均为100%纯冬虫夏草,如有不实,愿承担消费者购买产品价格的百倍赔偿。”

  声明中并未提及虫草素一事。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去证明‘产品不是百分百冬虫夏草制成’。”王海表示。

  “极草产品肯定是含有虫草素的,我们也没有虚假宣传,王海的检测报告并不具有说服力。”当法治周末记者致电青海春天时,工号为“7004”的工作人员这样表示。

  当法治周末记者问及上述青海春天工作人员“肯定是含有虫草素的”依据是什么时,该工作人员提供了青海春天媒介部门联系方式。

  “因企业目前处于上市前的缄默期,需遵守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严格自律,因此无法回复媒体朋友的采访。在缄默期结束后,我公司将按规定,将您所关心的问题以公告的形式进行统一完整的回复。”青海春天媒介部负责人陈经理答复法治周末记者。

  北京极草苑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极草苑)负责人徐先生日前也公开表示,王海送检的极草产品没测出虫草素是因为人为设定的虫草素检测值为5.63微克(1微克是百万分之一克),而此设定检测值太高,检测结果为“未测出”并不能说明虫草素含量为零。

  “并非刻意将标准设为5.63微克的,只是这是送检机构的方法检出限,这一数值相当于20万分之一克,值已相当低。”王海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道。

  “如果极草产品不含有虫草素,而青海春天在宣传中宣称有虫草素以达到诱使消费者购买的目的,那么其就涉嫌虚假宣传行为,购买其产品的消费者则有权索赔。但前提是必须证明其产品没有虫草素。在诉讼中,双方须共同委托或法院指定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作出权威的检测报告加以认定。”北京律师协会消费者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友山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极草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青海食药监局)明知极草没有食品生产许可、不是保健食品、药品,仍然放任其大肆生产、销售。”在质疑极草是否含有虫草素时,王海也将“矛头”指向了青海食药监局。

  那么,极草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青海食药监局官网资料显示,“极草”曾持有“食”字号卫生许可证(2009年食品安全法施行之前是卫生许可证,此后变为生产许可证)。然而2010年12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后,该文件严禁使用冬虫夏草作为食品原料生产普通食品。

  “之所以作此规定是考虑到其安全性存在不确定因素。”一位不愿具名的山东省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

  不过,在该文件发布的同一天,青海省食药监局发布了《青海省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该文件将“冬虫夏草纯粉片”纳入其中,于是极草身份被定性为“中药饮片”。身份的转变也让青海春天抓住了机遇,在短短几年中的发展中,其从最初的无名小卒成为了一家经营业绩高达50亿元的冬虫夏草行业的龙头企业。

  好景不长,由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2013年6月发布了《关于严格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管理等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规定不得将片剂、颗粒剂等常规按制剂管理的产品作为中药饮片管理,并不得为其制定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4年7月18日,青海药监局撤销了《青海省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巧合”的是,青海食药监局在同一天发布了《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冬虫夏草纯粉片相关事宜的通知(青食药监办[2014]53号)》。记者在青海食药监局网站上看到了该通知,其中称经批准认定青海春天的“冬虫夏草纯粉片是我省出产的冬虫夏草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作为我省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基于青海春天研发的冬虫夏草纯粉片的创新属性,不归属于既有监管体系中的药品,也不归属于既有监管体系中的食品或保健食品,其产品作为滋补类特殊产品进行管理”。

  前述工号为7004的青海春天的工作人员也明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极草不是普通食品,不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是试点产品。”

  “极草之所以面临几年内数次更换身份的尴尬,问题出在相关部门面对一个从未有过的创新技术产品难以给出一个正当的法律上的身份,这也是极草面临的很尴尬的一件事。”销售冬虫夏草的电商西藏商城的创始人窦联庆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而对于青海食药监局给出的“试点产品”的身份,王海并不认可。

  “青海食药监局的职权范围是监督管理‘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并无创设和管理其他产品的权力,因此这种做法超越其职权范围,没有法律依据。”王海表示。

  食品安全律师刘新武也认为青海食药监局无权创设该身份。

  “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据此,没有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授权,青海食药监局将极草规定为‘试点产品’、为滋补类特殊产品明显于法无据。”刘新武表示。

  “这也会造成极草产品在法律法规上得不到相应的监管。从该企业及整个冬虫夏草产业的角度看,他们可以即刻申请有权力的机关即国务院及其卫生部门依法予以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及试点产品滋补类产品的具体规定,以获得法律法规监管。”刘新武补充道。

  王海诉青海春天要求赔偿

  在持续对极草表示质疑的同时,王海还向法院起诉了青海春天。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已经立案受理。”2014年12月12日,王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起诉书显示,12月11日,王海将青海春天及北京极草苑一并起诉,要求“判令被告一(北京极草苑)返还货款29888元;判令二被告(青海春天)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0倍赔偿原告298880元。

  王海在起诉书中陈述的理由是,极草含片宣称和标示的原料为100%冬虫夏草,却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食品,其属于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

  “不安全食品属于食品的范畴,王海的诉求需要以‘极草产品为食品’为前提,而这需要相关的权限部门给予明确的认定才行,法院没有该权限。”刘新武表示。

  对于王海的起诉,12月12日下午,法治周末记者联系青海春天媒介部负责人陈经理,其未给予回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0: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卫计委公示重大新药创制事后立项审查结果

医药网12月17日讯 国家卫计委12月11日公布了一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事后立项专家审查结果,对26个品种予以立项支持,誉衡药业、智飞生物、通化东宝、江苏豪森等多家药企获得财政支持。
  根据公示,上述项目具体包括:誉衡药业的1类新药硫酸美迪替尼的临床前研究;江苏豪森的3个1.1类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东阳光科参股公司宜昌长江药业的福多司坦及其片剂的产业化开发;智飞生物旗下两个生物制品研发,通化东宝的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开发与产业化研究,正大天晴的醋酸阿比特龙及其片的研究开发等等。

  此次获得财政支持的项目单个补助金额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不等。从获得立项的数量上看,江苏豪森是最大赢家,3个项目共获得1000万元财政支持。此外,智飞生物两个生物制品共获得1200万资金扶持,扶持力度最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17 1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的前途在田野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0 1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