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道路漫长黑暗 于 2015-2-1 21:47 编辑
首先我要说明,我认同文件资料作为各类操作或管理行为的依据、记录或证明,在起草修订整理过程中借鉴模板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工作,同时我也经常向同事借鉴或者在蒲公英等寻找各类模板文件并因此获益。
我猜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在开始接触资料整理工作时都是从一套模板开始的,面对一个菜鸟,任何华丽的讲解都不足以让他快速理解并记住资料中的内容以及内容背后的法规、行政要求和专业知识,因此在开始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几乎就是扔给他一套模板然后说“你还是自己先看一下吧”。遗憾的是,从这里开始很多人就迅速把启蒙教材“模板”奉为金科玉律,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中加深理解。自发主动的把“模板”当成了一字不能易的圣旨然后牢牢的用“模板”捆住了自己,所以所有在领导提问时回答:模板就是这样的和以前都是这样的同学请自觉反思,这不仅不能把工作真正做好也阻碍了个人发展,当你不求甚解的时候你正在远离加薪、晋升、评优等等机会...,这里强烈建议应当做到充分理解你所做的文件并在面对疑问时清楚表明自己的考虑,向领导表明你不只是个搬运工还是个砌墙手。
在初期接触申报资料时我并没有能力判断其专业内容好与坏,但我仍然给“好资料”与“差资料”分了类,我注意到“差资料”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大小不一的字体、混乱的排版、语义不通顺还有经常蹦出来的错别字。我不欣赏这些“模板”但我仍然按照“模板”一份又一份的复制着,因为不知道好的资料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偶尔有一次领导突然想起来要看我做的资料,然后领导问我什么叫X?什么叫Y?如果用Z来表示是不是更严谨一些?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我才发现原来说明书也会有错误,原来质量标准上也会有错误,用Z表示确实比X、Y更严谨,于是我开始寻找X、Y的来源以及来源背后的法规要求并且慢慢理解了资料中的内容。因此在这个简单的资料上不在局限于束缚我的“模板”,开始结合法规要求理解并处理其中的内容,开始认识到这样盲目套用模板的局限。“模板”并不是万能的,他有时受限于起草人的能力水平、有时在传递过程中被有目的的修改走样,有时还有时限性因为当初指导这一套模板建立的法规要求在持续提高。
在CTD资料实施的初期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模板”对个人能力提高的束缚,当时公司的模式有些变化,往日埋头引用的模板被推倒后很多人表现的茫然无措,因为他们不了解模板背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当我这样一个新人居然可以狐假虎威的参与资料把关审核时我清楚地认识到有的人已经掉队了,以前都是这样的和模板就是这样的开始连自己也难以说服。
当然我说这些绝不是为了鼓励大家弃用模板或者给懒学生提供不学习的借口,我更喜欢从模板中汲取优点或者结合自己的理解修改使他适合自己的用途。对模板的充分学习理解是自己超出模板的前提,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从模板的到自己的转变。
本文首发于蒲公英,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