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417|回复: 63
收起左侧

[国内外GMP法规及其指南] 人云亦云易,探索求真难(培养基灌装的培养温度到底是多少?)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5-3-10 23: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沁人绿茶 于 2015-3-11 07:30 编辑

前段时间看了某位蒲友发了个帖子,问培养基灌装的温度为什么要先低温再高温,能不能先高温再低温。刚刚看了这个帖子,心里有些不在意,怎么还有人问这个问题,真是新人。准备回给他,因为大家就是这么做的。但是想想,自己身为版主,一定要以理服人,随便找个资料,教育教育这位朋友,要多查资料,少问问题,自己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验证,首先想到的资料自然是有着验证圣经之称的《制药工艺的验证》(2012年版,中文翻译版)翻开22章,制剂生产的无菌工艺:组织与验证,培养时间和温度章节(page 365)中,是这么描述的“培养时间及温度在许多公司里面曾经一度是具有更多争议及变化的做法之一(4,11)。所选的方法包括7 天培养后从一个温度转移到另一个温度的多种温度下的培养。人们甚至困惑,是否开始应在一个较高的温度[ ( 3 0 ~3 5 )]培养然后转人较低的温度[ ( 2 0 ~2 5 )] , 或者开始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培养然后移到一个较高的温度。不管所选的真实条件如何,人们已认识到促生长试验必须进行,这种认识导致采取了一个更广泛的明确的做法,即培养温度可以在20~35内变化,其中还包括1 4天内进行单一温度的培养。假如选择的温度是同样的(通常范围是亇2.5°C),使用一个培养温度易于进行模拟灌装并伴有良好的促生长结果,是适用的。该做法使方法具有了灵活性,因此可以适应微生物复活的最大可能。”

第23章药用化学品无菌工艺验证,培养检查章节(page 376)的描述是“除了与获得待培养物料相关的复杂性(或者是大量的可以检查的洁净容器或是一个单一的膜过滤器,促生长培养基),培养这些物料是容易解决的。物品放在一个25 ~35  培养箱里(在某个单一的温度,所有的地点在2 .5°以内)培养14天。可以使用替代的培养方法,如果促生长要求能得以满足的话。培养后容器检查使用的方法与最后制剂所用容器的方法相类似,允许使用大规格的容器。在完成检测后,检测中所用培养基的样品应该有其促生长特性的确认。”
第24章,手动无菌工艺验证,培养时间和温度(page383),中的描述是可采用23章的方法。
汗,这不科学啊,完全和以往的认知不同啊,要是把这段引用了,不是显得俺经验主义了,但是俺肯定也没记错啊,难道是资料没有找对?嘻嘻,小版我除了肉多兄弟多,就是资料多了,对于工艺验证,权威的技术资料莫过于PDA的指南了,于是俺翻开箱底,找到了PDA22、PDA28及PDA62号报告。
PDA22号报告(2011年版):
7.13 Incubation Conditions
Prior to incubation, filled APS units should be inverted or manipulated to ensure contact of the medium with all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closure system before they are incubated. APS units should be incubated for a minimum of 14 days unless supported by another qualified duration/method.The temperature chosen should be based upon its ability to recover microorganisms normally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or in the product bioburden. A singl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20-35°C may be used (6). Data should be available to show the suitability of the selected incubation temperature to support growth. The selected temperature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monitored continuously throughout the incubation period.
PDA28号报告:
见附图

PDA 62号报告(2013年版):

8.10 Incubation Time/Temperature培养时间/温度
The same incubation methods used for a u t o m a t e d machine-based aseptic processing are appropriatefor MAP and can b e f o u n d in PDA Technical Report No. 22 (6):
用于自动机械无菌工艺的培养方法也适用于MAP,可以查看TR22:
Prior toincubation, units should be inverted, and swirled or manipulated to ensure contact of the mediumwith all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closure system before they are incubated. Process simulation units should beincubated for a minimum of 14 days unless supported by another qualified duration/method. The temperaturechosen should be based upon its ability to recover microorganisms normally found environmentally or inthe product bioburden. A singl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20-35 癈 may be used. Data shouldbe available to show the suitability of the selected incubation temperature to support growth. The selectedtemperature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monitored continuously throughout the incubation period.
在培养之前,灌装的单元要倒装、翻转或者其它操作来保证培养基与密封组件整个内表面接触。工艺模拟的培养基至少培养十四天,除非有其它确认过的时间或者方法。温度的选择基于温度要能使环境常规发现的微生物或产品生物负载的微生物能够复活。可以使用20-35℃范围内的单一培养温度。要有数据说明选择的温度能够支持生长。选择的温度要在培养期间持续控制盒监测。

嗨,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可以从PDA的指南中看到,PDA其实并没有规定培养基灌装的温度一定要在两个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如果有培养基促生长的数据,在20-35的温度范围内选择一个温度也是可以的。(汗,上帝保佑老板别看到,俺打的报告建的两个培养室啊)。
小版是打不死的小强,俺就不信俺错了,记得火星人也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引用的是PIC/S的指南,俺再看看去:
PIC/S PI 007-6 RECOMMENDATION ON THE VALIDATION OF ASEPTIC PROCESSES
201111日发布
5.3.1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o incubate at 20-25°C for a minimum of 7 days followed immediately, or after a first reading, by incubation at 30-35°C for a total minimum incubation time of 14 days. Other incubation schedules should be based on supporting validation data.
通常在先在20~25°C下至少培养7天,然后在30-35°C的温度下总共培养至少14天是可以的。其他培养计划应当基于支持性的数据。
小版终于找到了先低温再高温的理论来源了,虽然PIC/S也没有禁止其他的培养条件,但是至少小版不会被老板扣那本来就不多的奖金了。
小版继续找啊找,终于又在箱底找到一个指南
Guidance Media Fills for Validation of Aseptic Preparations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Drugs 20124月,这个指南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药品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C. What are the steps involved in a media fill? 下有一段描述。After the final product container is filled and ready for release, it should be incubated in a temperature-controlled incubator. Although USP <71> recommends incubation at 20o– 25oC for the aerobic growth medium, as a practical matter any controlled temperature between 20o and 35oC would work for media fills. However, the “controlled temperature” should be specified in your procedures and be maintained within a range that does not exceed ±2.5 ±2.5oCoC.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a media fill should be no less than 14 days and the containers should be examined every 2 or 3 days. 从上面可以看出,FDAPDA的观点基本一致,都是可以选择20-35度间的一个温度做为培养条件,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做了促生长的实验。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1.
培养基灌装的培养温度可以在进行完培养基的促生长实验后,选择一个20-35度的温度进行培养,但是培养箱的温度需要控制在 ±2.5oC.
2.对于培养温度的先后问题,目前除了PIC/S的指南外,没有其他指南明确了先后,先后顺序一样需要促生长实验的结果支持。

俺可以得到的教训是:
1. 师傅未必都是对的,还需要看教材到底怎么说的,当然一本教材也未必是对的,最好看原始的资料来源或者多看几本教材。
2. 人云亦云易,探索求真难,希望大家不仅仅是得到答案,在得到答案后,最好再去求个真。

图片1.png

Guidance For Media Fill.pdf

155.82 KB, 下载次数: 86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1 收起 理由
一沙一叶 + 1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1 06: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再查查资料
想想为什么在两个温度培养
而无菌为什么在一个温度培养

点评

如果您有资料,欢迎提供相关的资料!为什么在两个温度培养,我认为确实对于霉菌而言,20-25度是比较适合的温度,而对于细菌,在30-35度是比较适合的温度,但是这并不代表霉菌在这个温度下是不可以生长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20
值得去深思,为什么选择2个温度区间呢? 请你也帮忙说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7:58
对头,首先就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里就不能像无菌一样做一个细菌培养,一个真菌培养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7: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3-11 07: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怒云 发表于 2015-3-11 06:41
建议再查查资料
想想为什么在两个温度培养
而无菌为什么在一个温度培养

平一指的思路?医一人杀一人?

我反正觉得 pic 是这么思考的。但是查不到数据

点评

不愧是亲兄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3-11 07: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怒云 发表于 2015-3-11 06:41
建议再查查资料
想想为什么在两个温度培养
而无菌为什么在一个温度培养

对头,首先就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里就不能像无菌一样做一个细菌培养,一个真菌培养呢?

点评

如果将样品量增大,分两个温度同时培养,但有些专家可能认为在一个温度不长,不代表不在另一个温度不长 不具备全面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1 07: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的选择是全面和思考过的,还是要分段培养。

你还缺少USP的信息和EP的信息,建议再看看日本无菌GMP指南,让你更困惑。

点评

谢谢你的提醒,昨天写这个的时候,因为手边没有USP和EP,所以没有写进来!另外,欢迎您也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咱们一起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1 07: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怒云 发表于 2015-3-11 06:41
建议再查查资料
想想为什么在两个温度培养
而无菌为什么在一个温度培养

值得去深思,为什么选择2个温度区间呢?
请你也帮忙说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08: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andyouandme 发表于 2015-3-11 07:56
如果你的选择是全面和思考过的,还是要分段培养。

你还缺少USP的信息和EP的信息,建议再看看日本无菌GMP ...

谢谢你的提醒,昨天写这个的时候,因为手边没有USP和EP,所以没有写进来!另外,欢迎您也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咱们一起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1 08: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US CGMP Guidance
8. Incub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Media-Filled Units
Media units should be incubated under conditions adequate to detect microorganisms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difficult to culture. Incubation condition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accord with the following general guidelines:
&#8226; Incubation temperature should be suitable for recovery of bioburden and environmental isolates and should at no time be outside the range of 20-35℃. Incubation temperature should be maintained within +2.5℃of the target temperature.
&#8226; Incubation time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14 days. If two temperatures are used for the incubation of the media filled units, the units should be incubated for at least 7 days at each temperature (starting with the lower temperature).

PDA TR22
7.13 Incubation Conditions
Prior to incubation, filled APS units should be inverted or manipulated to ensure contact of the
medium with all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closure system before they are incubated. APS units should
be incubated for a minimum of 14 days unless supported by another qualified duration/method.
The temperature chosen should be based upon its ability to recover microorganisms normally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or in the product bioburden. A singl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20-35°C may be used (6). Data should be available to show the suitability of the selected incubation temperature to support growth. The selected temperature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monitored continuously throughout the incubation period.

至于为什么选择两个温度段可以参考一下USP Charpetr 1116

点评

赞你提供了USP的资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40
谢谢参与讨论,另外,您能把US CGMP的guidance的具体是哪个指南提供一下么?从这个指南中,FDA也并未说一个温度条件不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24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 收起 理由
一沙一叶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08: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怒云 发表于 2015-3-11 06:41
建议再查查资料
想想为什么在两个温度培养
而无菌为什么在一个温度培养

如果您有资料,欢迎提供相关的资料!为什么在两个温度培养,我认为确实对于霉菌而言,20-25度是比较适合的温度,而对于细菌,在30-35度是比较适合的温度,但是这并不代表霉菌在这个温度下是不可以生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08: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Tiger1986 发表于 2015-3-11 08:12
US CGMP Guidance
8. Incub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Media-Filled Units
Media units should be incuba ...

谢谢参与讨论,另外,您能把US CGMP的guidance的具体是哪个指南提供一下么?从这个指南中,FDA也并未说一个温度条件不可以!

点评

Sterile Drug Products 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 —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2004  发表于 2015-3-17 16: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1 08: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为验证专家;中国的GMP水平之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3-11 08: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出真知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1 08: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5-3-11 07:22
平一指的思路?医一人杀一人?

我反正觉得 pic 是这么思考的。但是查不到数据

不愧是亲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1 08: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3-11 08: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Tiger1986 发表于 2015-3-11 08:12
US CGMP Guidance
8. Incub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Media-Filled Units
Media units should be incuba ...

赞你提供了USP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1 08: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茶. 发表于 2015-3-11 07:53
对头,首先就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里就不能像无菌一样做一个细菌培养,一个真菌培养呢?

如果将样品量增大,分两个温度同时培养,但有些专家可能认为在一个温度不长,不代表不在另一个温度不长
不具备全面性

点评

如果专家后面这句话成立的话,那日常用两种培养基两种培养温度,也陷进去了啵,难不成每种培养基33和25做两个温度的培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47
如果专家后面这句话成立的话,那日常用两种培养基两种培养温度,也陷进去了啵,难不成每种培养基33和25做两个温度的培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3-11 08: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国内没有分段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3-11 08: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为 于 2015-3-11 08:44 编辑

哈哈哈,这个还得从无菌实验培养之前需要7天,后来15版药典改为15天说起
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都是可以的
但是应该根据细菌类别选择一个最适宜的温度培养后,再进行另一个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3-11 08: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怒云 发表于 2015-3-11 08:40
如果将样品量增大,分两个温度同时培养,但有些专家可能认为在一个温度不长,不代表不在另一个温度不长
...

如果专家后面这句话成立的话,那日常用两种培养基两种培养温度,也陷进去了啵,难不成每种培养基33和25做两个温度的培养?

点评

无菌检查是将两种菌分开培养滴,药典的方法专家是不敢质疑滴; 培养基灌装两种温度培养我基本是认可的,对于两个温度同时培养还是分开培养,我目前的看法是认为分开的好; 当然最好的折腾药厂的做法,是两种温度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3-11 08: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怒云 发表于 2015-3-11 08:40
如果将样品量增大,分两个温度同时培养,但有些专家可能认为在一个温度不长,不代表不在另一个温度不长
...

如果专家后面这句话成立的话,那日常用两种培养基两种培养温度,也陷进去了啵,难不成每种培养基33和25做两个温度的培养?

点评

但无菌检查是将两种菌分开培养滴,药典的方法专家是不敢质疑滴; 培养基灌装两种温度培养我基本是认可的,对于两个温度同时培养还是分开培养,我目前的看法是认为分开的好; 当然最好的折腾药厂的做法,是两种温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1 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 2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