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051|回复: 3
收起左侧

[营养] 竹笋食用与药用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4-8 21: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竹笋一身都是宝
□ 宁蔚夏 王爱琴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竹笋是竹的幼芽,我国有竹250余种,以来源分,有苦竹笋、淡竹笋、毛笋等。以采取季节分,有冬笋、春笋、鞭笋等。而以春笋、冬笋味道最佳。春笋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春季餐桌上一道味鲜色美的珍品,被誉为“蔬食第一品”。

    竹笋含脂肪少,淀粉少,属天然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多纤维食品。对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竹笋所含的丰富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竹笋还含有一种多糖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竹笋既是一味美食,也是一味良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竹笋“味甘,性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认为,竹笋有“化热、消痰、爽胃”之功。清代养生学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笋,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竹笋还具有清胃热、肺热及安神之功效,因而在食养食疗中被广泛应用。是养生学家极为推崇的食材。

    竹笋食疗方:①胃热烦渴:竹笋200克,加少许盐,煮烂食,每日2次。②小儿麻疹、风疹或水痘初起:鲜竹笋200克,鲫鱼250克,同煮汤食,每日1次。③小儿痰热惊痫、发热头痛:鲜竹笋150克切成薄片,放入开水中略煮片刻,捞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盐适量作菜食用。④肺热咳嗽:鲜竹笋250克,老鸭肉250克,同煮熟,调味佐膳。⑤久泻久痢脱肛:鲜竹笋20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每日2次。⑥热痰咳嗽、胸膈不利:竹笋150克,煮熟,加生姜、醋适量拌食,每日2次。⑦阴虚血亏、二便不通:竹笋25~50克,瘦猪肉100克,共煮烂,加少许调料食之,每日1~2次。⑧腹水或浮肿:虫蛀竹笋10克,陈葫芦10克,冬瓜皮60克,水煎服食,每日2次。⑨脘腹胀气、妊娠眩晕:竹笋清炒食用。⑩醉酒:竹笋60克,水煎代茶饮。

    竹一身是宝,许多部位皆可入药。①竹沥:能清热涤痰,为治痰圣药,对热咳痰稠,具有卓效。还可清心火,降肝火,止牙痛,养血明目,润燥止渴。竹沥当茶饮,可治流脑高热、乙脑呕吐。淡竹沥点眼,或如人乳饮服,可治小儿目赤。②竹茹:能清化热痰、除烦止呕,可治肺热咳嗽、胃热呕吐。③竹黄:能清热化痰、清心定惊,可治痰热惊搐、中风痰壅。④竹叶:可治咳逆上气,疗筋疾,恶疮,杀小虫,并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咳逆喘促。⑤竹衣:可治喉哑劳嗽。⑥竹实:能益气、下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21: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爽拌洋耳
    春季气候干燥,宜润燥养肺,常食“银耳”很有益处。中医认为,银耳,性平,味甘、淡、无毒。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补脑、美容嫩肤等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大便秘结等症的食疗。银耳的吃法很多,煲汤煮粥,入菜凉拌,均是美味。

    这道凉菜,是由洋花萝卜和银耳一起凉拌的,故名为“爽拌洋耳”。洋花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银耳含有多种氨基酸,两种食材强强联合,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爽滑脆鲜、酸甜适口,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主料:洋花萝卜200克、银耳3朵。

    调料:蒜片、盐、香醋、豉油、白糖、麻油、胡椒粉。

    做法:洋花萝卜洗净后,在温水里泡洗半小时;.用刀将洋花萝卜拍碎后用盐腌渍入味;银耳泡发后,入锅加水煮至绵糯后捞出,沥干水分;将腌渍好的洋花萝卜、银耳一同置于器皿中,淋入香醋、豉油、白糖、麻油、胡椒粉、蒜片等拌匀,十五分钟后即可食用。(榕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4-8 2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食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9 09: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4-9 09: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23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