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乌梢蛇鉴别 本品为次常用中药,原名"乌蛇",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原动物 | 


乌梢蛇 别名:黄风蛇、乌花蛇、黑风蛇、剑脊乌梢蛇、黑花蛇。
Zaocys dhumnades Canto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
[/url]陆栖的爬行动物。体极长,可达20米。吻鳞从背面观察可以看到。鼻间鳞宽大于长,其与吻鳞的缝合线远较与鼻鳞的缝合线为短,前额鳞大,两鳞间的缝合线等于从其前缘至吻鳞的距离;宽大于长,外缘包至头侧。额鳞前大后小,长与鼻间鳞和前额鳞的和相等。眼上鳞宽大,长与其额鳞前缘至吻端的距离相等。鼻孔大,椭圆形,位于二鼻鳞中间。颊鳞1片,与第二第三片上唇鳞相接。眼前鳞二片,少数为3片,上缘包至头背。眼大;眼后鳞片2。前颞鳞2片,少数为1或3片,后颞鳞2片,少数3片;前列的狭而长。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7片最大,前颏鳞比后颏鳞短与前5片下唇鳞相接。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小鳞一对。下唇鳞10片,少数9片或11片,第6片最大。体鳞16~16~14行,少数为17~14~14行。从颈的后部起背中央有2~4行,鳞片起棱。由2行渐次增至4行。腹鳞186~205片。肛鳞二裂。尾下鳞101~128对。体背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黑褐色。背中央的二行鳞片呈黄或黄褐色,其外侧的二行鳞片则呈黑色纵线。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鳞灰白色。其后半部则呈青灰色。
生活于丘陵地带及田野间,常见于路旁草丛中,或近水边。主要以蛙类为食,但亦吃鱼及壁虎。无毒。行动极敏捷。由于体色及行动快迅如风,故名乌风蛇。
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山西等地。
| 采制 | 4~11月间为捕捉期,通常用具有铁钩的长竿捕捉,捉住后即刻摔死,用刀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卷成圆盘形,置柴火上熏干,熏时要常常翻动。
[炮制]
1. 制乌梢蛇:剥去头部,用温水刷净杂质,闷软,切块、晒干,另用黄酒浸泡(每100斤用酒15斤),至酒吸尽,晒干即成。
2. 制乌蛇肉:把净乌蛇肉,置盆内用黄酒浸泡(每100斤用酒50斤)约24小时,连盆蒸约1小时至酒吸尽,取出除去皮骨,切块,晒干即成。
| 产销 | 本品为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名称] 乌梢蛇Zaocys sicca 别名:乌蛇、剑脊蛇、青蛇(浙江)、青大将(浙江)、黑风蛇(江苏)。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浙江嘉兴、平湖、海宁、景宁,江苏吴县、苏州等地,销全国各地,此外安徽亦有产。
| 化学成份 | 主含蛋白质22.1%及脂肪1.7%。鲜肉含蛇肌果、糖蛇肌醛缩酶等。 | 效用 | [性味] 甘平。
[功用] 祛风湿,定惊厥。
[主治] 风湿关节痛、痛风、麻木不仁、惊厥、皮肤疥癣等症。
[用量] 6.5g~13g。
[禁忌] 血虚者慎用。
| 性
状
鉴
别
|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6/PART18/PD02.JPG]本品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盘在中央,形扁圆似龟头,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细鳞,腹部有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硬。气腥,味淡。 以身干、皮黑、肉黄、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好。
| 显
微
鉴
别
|  | 理
化
鉴
别
|  | | 由于乌梢蛇货源趋紧,需求量增大,部分不法药贩将伪品抛向市场兜售,本文对正品乌梢蛇和伪品分别作一介绍:
正品乌梢蛇: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别名剑脊乌梢蛇、乌峰蛇、青大将、三棱子等,具有祛风通络、镇痉攻毒之功。蛇体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形扁圆、似龟头,与颈部区分明显,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无光泽,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口只有多数刺状牙齿,眼大但不塌陷而有光泽,背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背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气腥,味淡。
伪品一,灰鼠蛇:呈盘状,头颈部与蛇身为棕色,上唇鳞8片,下唇鳞2-3片,背鳞行数为奇数,平滑,尾短。

| 伪品 | 伪品二,王锦蛇:呈盘状,头背部鳞中央呈黄色、边缘具黑色斑纹,蛇体背部黄色横纹,上唇鳞8片,鳞缘具黑斑,背鳞行数为奇数,体后尾具有黑色纵线纹,尾稍长。

| 伪品 | 伪品三,滑鼠蛇:呈盘状,颈部与蛇身为棕色,上唇鳞8片,背鳞行数为奇数,平滑,尾短。

| 伪品 | 伪品四,黑眉锦蛇:蛇体背部灰棕色,具有黑凶斑纹,头侧眼后具黑眉线,上唇鳞9片,颊鳞1片,背鳞行数为奇数,体后有4条长纹伸至尾端,尾稍长。

| 伪品 | 伪品五,玉斑锦蛇:呈盘状,头背部具大块黑色斑纹,蛇体背部中央有一行黑色菱形斑,上唇鳞7片,颊鳞1片或缺,背鳞行数为奇数,背部鳞片平滑,尾粗短。

| 伪品 | 伪品六,赤链蛇:呈盘状,头背部鳞缘具红色斑纹,蛇体背部黑色,具有60个以上狭窄横斑,上唇鳞8片,颊鳞1片入眶,背鳞行数为奇数,头顶棕黑色,鳞缘红色,颅顶鳞有黑纹,左右斜向颈侧呈“人”字形,蛇头短而扁平,眼多下陷。尾部渐细。

| 伪品 | 伪品七,红点锦蛇:呈盘状,头背部具有不规则的倒“V”形黑斑纹,蛇体背侧具黑色纵线纹,上唇鳞7片,颊鳞1片,背鳞红棕色,密缀黑色方斑,尾下正中线为黑棕色,两侧呈乳白色。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伪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