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规范 一、清炒法 1、 炒黄 将中药饮片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如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酸枣仁、紫苏子等。 2、 炒焦 将中药饮片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如山楂、栀子、槟榔等。 3、 炒炭 将中药饮片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炒炭要求存性,“存性”是指炒炭后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荆芥、大蓟等。 二、加辅料炒法 1、 麸炒 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麦麸一般用量为:药物每100kg用麦麸10-15kg。如枳壳、苍术、枳实、僵蚕等。 2、 米炒 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去米,放凉。或先将米置热锅内,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去米,放凉。药物每100kg,用米20kg。注意事项:炮制昆虫类药物时,以米的色泽变化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炮制植物药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如党参、红娘子、斑蝥等。 3、 土炒 将碾细或筛后的灶心土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挂土色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放凉。药物每100kg用灶心土25-30kg。如山药、白术等。 4、 砂炒 取制过的砂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药物,不断用砂掩埋、翻动,至质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时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投入醋中略浸,取出,干燥即得。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如鳖甲、龟甲、穿山甲、鸡内金、马钱子等。 5、 蛤粉炒 将研细过筛后的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翻埋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药物每100kg用蛤粉30-50kg。如阿胶、鹿角胶等。 6、 滑石粉炒 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至药物质酥或鼓起时或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药物每100kg用滑石粉40-50kg。如刺猬皮、水蛭等。 三、炙法 1、酒炙法 (1)先拌酒后炒药 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 适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该法酒不易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易迅速挥发,所以一般少用。 注意事项:药物用酒拌润时,容器上应加盖;炙药除蟾酥外以黄酒为主,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黄酒10-20kg。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酒炙药物一般文火,勤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2、醋炙法 (1)先拌醋后炒药 一般药物均可采用此法。如延胡索、香附等。 (2)先炒药后加醋 此法多用于树脂、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乳香、没药等。 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若醋的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拌匀;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炒边喷醋,使之均匀;火力不宜大,一般用文火。 3、盐炙法 (1)先拌盐水后炒 一般药物均用此法。如杜仲 (2)先炒药后加盐水 用于含粘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盐的用量通常是药物每100kg,用食盐2kg。 注意事项: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盐炙法火力宜小,否则食盐易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的目的。 4、姜炙法 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至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或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如厚朴、竹茹、草果等。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药物100kg,用生姜10kg,或用干姜3kg。 5、蜜炙法 (1)先拌蜜后炒药 一般药物均用此法。如甘草、紫菀、百部、枇杷叶等。 (2)先炒药后加蜜 用于药物质地致密。如百合等。 炙药用炼蜜,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黏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如百部为5kg/100kg、桂枝为15kg/100kg等,通常为药物每100kg,用炼蜜25kg。 注意事项: (1)炼蜜用开水稀释时,要严格控制水量,为炼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闷润适当时间,使蜜汁逐步渗入药内。炙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2)蜜炙时,火力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3)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黏或发酵变质;贮存的环境除通风干燥外,还应置阴凉处,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6、油炙法 通常有油炒(如淫羊藿)、油炸(如豹骨、三七)和油脂涂酥烘烤(如蛤蚧)。 四、煅法 通常有明煅法,如白矾、硼砂、石膏等;煅淬法,如自然铜、代赭石、磁石等;扣锅煅法(闷煅),如血余炭、棕榈炭等。 一、水火共制法 通常有蒸法,如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等;煮法,如藤黄、硫黄、川乌、草乌等;燀法,如苦杏仁、桃仁、白扁豆等。 二、其他制法 (1)复制法 将饮片置一定容器内,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工艺程序,或浸、泡、漂,或蒸、煮,或数法共用,反复炮制至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 (2)发芽法,如麦芽、古芽等;发酵法,如六神曲、半夏曲等。 (3)制霜法,如巴豆、千金子等。 (4)煨法,如肉豆蔻、诃子等。 (5)提净法,如芒硝、硼砂等。 (6)水飞法,如朱砂、雄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