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212|回复: 1
收起左侧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油剂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8-2-19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油剂

中药油剂,是根据中药的性能结合中成药的制作工艺及精油的优势结合而成的一种药物油剂,涂摸于全身,发挥一定的疗效的药物的集合。中草药油:因为采用的是中医理论,可以补泻兼施,即虚可补、实可泻,直接作用于气血、脏腑、经络的循环,以效果为主。油剂也指将药物放在植物油中煎炸或直接压榨所得的油液制剂。是用油脂浸出中药的有效成份而制得的含药的油,以及用具有药效的动植物油(包括挥发油)配制成的药剂。可供外用或内服,作治疗或预防之用。如中耳炎油剂、芸香油、谷糠油等。

1.中药油剂的常用中药
人参:性甘、微温,归心、脾、肺经。补气升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肤细胞的营养和光泽,补水保湿,收缩毛孔,舒缓深层皱纹或细纹,恢复皮肤弹性,滋养肌肤,延缓肌肤衰老
灵芝:性甘、平,归心、肾、肺经。益气补虚,治气两亏,保肝排毒,舒缓镇定神经,消除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
  当归: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行气通络,滋润去燥,润肠通便,散寒止痛,调理女性生理不顺。
  白芷: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通经理气,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催生新肌,延缓肌肤衰老,美白祛斑,润泽肌肤,改善油性、暗疮性肌肤。
  檀香:性辛、温,归脾、胃、肺经。促进皮肤细胞生长,迅速复原伤口或疤痕,恢复肌肤弹性,平衡及软化肌肤,淡化文理,改善干燥,改善老化、干燥缺水型肌肤。
  艾叶:性苦、辛,温,归肝、脾、肾经。能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肉桂:性辛、甘,归肾、脾、辛、甘经。温脾胃,散寒邪,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体能,增强免疫力。
  单方精油,从一种植物或植物某一部位萃取的植物精油。
  人参精油
  人参,归心、脾、肺经。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也盛赞其补气升血之神效。人参可促进血液循环,增 加肌肤细胞的营养和光泽,补水保湿,收缩毛孔,舒缓深层皱纹或细纹,恢复皮肤弹性,滋养肌肤,延缓衰老,让你拥有不老容颜。
  当归精油
  中医有言:“十方九归”,“归”乃当归。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也盛赞当归补血化血、行气通络,为女人之要药。当归不仅缓解女性生理不顺,还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女性神采奕奕,皮肤白里透红。

  檀香精油
  传世《本草纲目》中记载: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其甚良。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也盛赞此药。檀香可促进皮肤细胞生长,消除黑斑、黄褐斑,淡化疤痕、细纹,补水保湿,恢复肌肤弹性,让肌肤水润、光滑、有弹性。
  传承千年古方,经过不断的升华,经组合调配后制成成品,使用上较为方便,配伍成精油。中草药配方精油即是根据经典古方,经由高纯度提炼的中草药精油搭配组方而成的配方精油,与传统汤药的方剂大约类似,但是纯度更高,剂型更新,加上中草药精油能经皮肤直接入经络、滋脏腑的特性,所取得的功效更好。如人参、当归、灵芝成分的精油配合而成具有滋养头皮,乌发养发的功效。几种特别的精油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为整体的配方精油带来活力,如果只用单种精油,就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脸部美白配伍精油中草药

  功能:活气行血,润肤抑黑,有治面无颜色、貌失光泽之功效
  主要成分:人参白芷肉桂佛手柑天竺葵
  使用方法:清洁脸部肌肤,将精油滴于掌心,自下至上,依次向脸颊、鼻子、额头逐步推进涂抹;而额头处则是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涂抹。
  脸部祛痘配伍精油
  功能:平衡油脂分泌,收湿敛疮,补水锁水,抑制暗疮生长,淡化色斑与痘印
  使用方法:清洁脸部肌肤,取1~2滴于手心,揉匀轻轻按摩面部,滋润修复肌肤。

2.中药油膏制作方法举例

工具/原料
马油8勺(喝咖啡的勺子),椰油8勺,葵花籽油8勺, 蜂蜡1勺,蒸馏水2勺,玫瑰精油1滴
方法/步骤
准备工作: 用酒精棉花把舀油品的勺子 奶锅  果汁搅拌机的杯子都擦一遍消毒。再烧一锅水把用来盛成品的容器(最好是玻璃果酱瓶)放进去煮5分钟,消毒。
制作:把各种油品放入奶锅,隔水加热融化。然后用搅拌勺搅拌均匀(我就用做面膜用木勺),其他油融化比较快,蜂蜡稍微慢点。等所有的东西都融化后,倒入果汁机的搅拌杯子里,再加入2勺蒸馏水、一滴玫瑰精油。盖上盖子,开机搅拌1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搅拌后呈奶油色乳状液体。把这液体倒入消好毒的果酱瓶,让它自然冷却就可以了。

这种油用途比较多: 可以擦身体 擦脚 改善头发毛躁。 其中马油作用比较大,可以消炎 抗过敏 易吸收。

一种治疗癣症的中药油剂:取土槿皮15份、苦栋皮15份、苦参15份、蜂房10份、茶油45份;将土槿皮、苦栋皮、苦参分别提取有效成份,制成流浸膏,备用;将蜂房捡拣、烘干、打成细粉;将上述流浸膏与蜂房粉混合,加入茶油,边加边搅,使成油膏状,分装,即得治癣油剂;用于治疗手癣、足癣、股癣、神经性皮炎等症;外用,将患处洗净,涂擦于患处,每日2-3次。

3.油 剂大全

【溃疡油膏】
  [配方]川军10g 田三七40g 黄柏10g 熟石膏10g 甘草10g 冰片10g 麝香4 g 珍珠7g 紫草100g芝麻油1000ml
  [制法]将八味中药共研细末,混匀成溃疡散;另次紫草放入麻油内,文火加热近沸,滤过后滤油中加入小许白蜡,搅匀而成紫草油。再将溃疡散与紫草油按1:200比例混合,调匀面成溃疡油膏,高压消毒,备用。
  [主治]皮肤放射性溃疡等。[用法]将药膏涂于患处,外包,每日1—2次,至愈。一次性配制量不宜超过10天用量为宜。
  【黛连油膏】
  [配方]黄连、黄柏、姜黄各9g 归尾15g 生地30g 芝麻油360ml 黄蜡80—120g
  [制法]用芝麻油将药物煎枯,去渣存油,下黄蜡120g(冬季减至80g),熔化过滤,冷却成膏。
  [主治]带状疱疹。
  [用法]用时取膏20g,加青黛粉1g,搅匀后外敷,每日1—2次。
  【四黄油膏】
  [配方]黄连40g 黄芩、黄柏、生大黄、蚤休、苦参各50g 芝麻油1000ml黄蜡200g
  [制法]前六中药,入芝麻油浸泡3—7天后,加热熬枯去渣,入黄蜡收膏而得。
  [主治]脓疱疮。
  [用法]消毒皮肤、刺破脓疱、棉球吸脓,或揭去脓痂,再外涂本品,每日3次,至愈。
  【烫伤油膏】
  [配方]白芷 血余一握、当归、川芎、黄芩、黄柏、黄连、花粉、红花各15g 紫草9g 麝香0.3g 冰片6g 血竭25g 黄蜡、白蜡各12g 侧柏叶一大把,纯芝麻油750ml象皮18g
  [制法]文火熬开芝麻油,先下白芷、侧柏叶、血余,20分钟后下当归,川芎火熬8分钟,再下黄连、黄柏、黄芩及花粉5分钟,后下红花、紫草再熬5分钟,待侧柏叶变黑时捞出粗药渣,把黄蜡、白蜡熔于药液,过滤装罐。同时将已研细的血竭、麝香、冰片掺入药膏内,待药膏冷后,加盖密封,随即将罐浸入冷水中,以泻药膏之大毒。
  [主治]烫伤,难愈性窦道。
  [用法]烫伤者外包,每日2—3次。窦道者先用浓茶水拭净冲洗患处,用法鸡毛或棉签蘸药膏涂敷包扎,每日4次。用药后2—3天,患处脓汁多者疗效佳。用药期间忌食辣椒、烧酒、甜酒之类食品。
  【芝麻贝母油膏】
  [配方]黑白芝麻各200g 川贝母100g
  [制法]芝麻文火炒黄研细,贝母亦研细,二药混合过80目筛,备存。
  [主治]乳头皲裂症。
  [用法]用时以芝麻油加以上药散调成混糊状,涂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换药时,先以芝麻油擦除原糊,再外用新品。
  【湿疹油膏】
  [配方]生大黄10g 苦参10g 氧化锌10g 炉甘石10g 强的松片25mg 磺胺嘧啶片5g
  [制法]诸药混合研级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
  [主治]湿疹。
  [用法]如皮损有渗液或伴发感染者,先用干粉撒于皮损上,待渗脂与脓水干燥后,改用芝麻油调药粉成糊状外用。皮损肥厚时,亦可取药粉10g,凡士林90g调匀外搽,每日2-3次。

  【润肌油】[配方]当归150g 紫草30g 黄蜡150g 芝麻油1200ml [制法]先将当归、紫草入芝麻油内浸泡24小时后,同熬至药枯为度,滤油去渣,最后将药油再熬,入黄蜡化尽,待冷后备用。[主治]手、足癣。[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如为角化型者,可先用白矾、地骨皮各30g,煎水热洗患处,至角化变软拭干,再涂油剂;瘙痒者以生姜切片蘸本品擦之;感染者配以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内服。
  【雄黄油膏】
  [配方]川槿皮、大枫子、黑苏子、百部、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各60g 生川乌、生草乌各30g 雄黄末60g 白矾末30g 黄蜡1000g 芝麻油2500ml
  [制法]前九味中药入芝麻油内浸泡5—7天,放火上熬至药枯,滤液再加热,下黄蜡熔化,离火后再下雄黄末、白砒(原书如此,非误)末收膏。
  [主治]银屑病。
  [用法]先取膏外搽1—2片皮疹,每日1次,共试用3天,若无过敏反应者,再正式外搽,每天1—2次。
  【复方紫草油】
  [配方]白芷、忍冬藤、紫草各30g 芝麻油500ml
  [制法]将芝麻油加热至120℃,然后缓缓加入白芷、忍冬藤,待白芷熬成焦黄色后,油温降至100℃时,加入紫草,文火熬至药枯,滤渣存油,凉后分装,30ml 1瓶,封口高压灭菌,备用。
  [主治]带状疱疹。
  [用法]先用紫外线,红光或氦氖激光照射病损区用相交脊髓神经节分布区,每次10分钟,照射后外涂本品,每日3次,10次为1疗程。
  【甘占膏】
  [配方]炉甘石粉、川占(蜂蜡)各15g 生杏仁(捣碎)血竭(捣细)各30g 猪板油(熟炼)120g
  [制法]将上药调匀捣烂,调成油糊状,取火纸(方型烧纸)10余张,把药糊分别薄薄涂在火纸上,再将药纸卷成筒状,用铁夹挟住点火燃烧,使药油收滴在瓷器或玻璃瓶内,冷后备用。
  [主治]下肢慢性溃疡(臁疮)。
  [用法]将药油涂在纱布上敷于患处,用绷带缠紧,每日换药1次。毒邪壅盛急性发作时,可适当服用清热解毒或清热利湿方药;疮面时间过长,疮口周围肌肉发黑,疮深露骨时,“用溃疡洗药”;痒甚者用“止痒洗药”冲洗后,再涂本品。注解:①溃疡洗药:忍冬藤、当归、白蔹、黄柏、苦参各30g 乳香、没药、煅石决明、甘草各12g 白及、赤芍、连翘、大黄各15g 用米泔水煎,纱布滤过去渣,冲洗2小时,每日1—2次。②止痒洗药: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黄柏、鹤虱各30g 蜂房、枯矾各9g 白鲜皮、大枫子、朴硝各24g 蝉蜕、丹皮、大黄、生杏仁各12g 水煎去渣,冲洗患处2小时,每日1—2次。
  【乳裂油】
  [配方]川椒、白芷、黄柏各60g 青黛90g 芝麻油500ml
  [制法]先将芝麻油放入铁锅内,文火熬至沫尽,再将以上四味方药纳入锅内,充分搅拌,待药物炸黄后,停止加温,冷透瓶装,备用。  [主治]乳头皲裂症。
  [用法]用葱白蘸药油涂抹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红油】
  [配方]红砒30g 芝麻油500ml
  [制法]红砒敲碎,入油煎枯烟绝为度,去砒留油,贮瓶备用。
  [主治]手、足癣(鳞屑角化型)。
  [用法]先用白鲜皮煎洗剂:白鲜皮25g 苦参15g 生甘草15g 浸泡患处30分钟,再外用搽油,每日3次。
  【烫伤散油剂】
  [配方]地榆、大黄、虎杖各40g 黄连、白蔹、海螵蛸、炉甘石各20g 没药15g 冰片4g 芝麻油适量
  [制法]诸药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取芝麻油适量,兑入调成糊状,装瓶备用。
  [主治]烫伤。
  [用法]使用时,若创面不清洁者,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有水泡者,可用注射器将疱水吸尽。然后再将核本品涂于烫伤部位,每日2—4次。至痂皮脱落时才停用。
  【掌跖专用I、II号】
  [配方]I号:大黄、黄芩各200g 凡士林800g II号:黄柏、青黛各200g 芝麻油300ml
  [制法]I号中二味中药研极细粉,过120目筛后,调入凡士林内配成软膏;II号中二味中药投入芝麻油中煎枯去渣,存油即得。[主治]掌跖脓疱疮。
  [用法]先用掌跖煎洗方:马齿苋、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各5g 蛇床子、苍术、芒硝、川椒各9g 煎水去渣,浸泡手足部20分钟后,再用I与II号交替外搽,一般隔3—4小时换用。若10天后无效,可加服窝疮煎剂:生地、赤芍、双花、连翘、丹皮、黄芩、黄柏、苍术、土茯苓、白花舌草各6 g 每日1剂。
  【疥灵膏】
  [配方]硫磺50g 血竭10g 炉甘石10g 枯矾20g 大枫子10g 皮硝10g 花椒10g 熟猪油300g
  [制法]诸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后,投入熟猪油中调匀成膏。
  [主治]疥疮。
  [用法]外搽,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用药5天中不换衣,不洗澡,第6天起,洗澡,更换衣被,一般均可治愈。少数重者,可用第二个疗程。家中疥疮者,均需治疗,防止互染又发。
  【消炎生肌油膏】
  [配方]生大黄、紫花地丁、紫草根各50g 黄芩、黄连、黄柏、当归、生地、白芍、乳香、没药各40g 血竭、儿茶、白芷 、升麻各30g 藤黄、冰片、轻粉各10g 地黄瓜500g 生石膏100g 芝麻油
  [制法]上药除轻粉、冰片外,均加工成粗粉,浸入芝麻油中10天,倒入砂锅内文火煎熬,熬至黑褐色时,再加入轻粉末,烈火熬3分钟,再入冰片,充分搅拌,随即停火。
  [主治]皮肤慢性溃疡。
  [用法]创面洗净,换药,每日3次。
  【三味油】
  [配方]浙贝母300g 生苡仁100g 鸦胆子100g 菜子油500ml
  [制法]将浙贝母、生苡仁洗净晒干,研成极细末,过罗去杂质。另将鸦胆子晒干砸碎去壳。将加工好的三味药粉混合,共入油中搅匀,密封浸泡7天后,可启用。
  [主治]扁平疣。
  [用法]将面部较早出现的或较大的扁平疣用75%酒精常规消毒,用镊子夹去表面角质层,立即涂上三味油;而疣体较小者,可直接外涂本品,每隔2分钟涂1次,每日连涂3次。20天为1疗程。一疗程仍有存残疣体者,除外涂亦可服板蓝根汤:板蓝根、生苡仁各30g 生地12g 木贼、香附、丹皮各10g 地丁15g 蝉蜕6g 每日1剂。
  【唇炎油】
  [配方]紫草6g 金银花藤6g 白芷6g 冰片3.6g 达克罗宁0 .5 黄蜡17 芝麻油100ml
  [制法]前三味中药投入油中煎黄去渣,再放入冰片、达克罗宁及黄蜡,趁热拌匀即成。
  [主治]顽固性溃疡性唇炎。
  [用法]溃疡过深者可用细纱布条换药,一般用本品外搽患处,每天3—4次。
  【烧伤油】
  [配方]黄柏、 黄芩、大黄、罂粟壳、地榆、五倍子各300 g 冰片30g 植物油5000ml
  [制法]将油烧沸,入上药(冰片除外)于油中,炸至深褐色为度,去渣后入冰片,搅匀,备用。
  [主治]轻度烧灼伤,新生儿臀炎(尿布皮炎)等。
  [用法]烧灼伤直接外涂,新生儿臀炎包扎,每日3次。若臀炎有脓疱时,应先去除脓汁,若伴真菌感染时,可用2%龙胆紫制霉菌素液(每ml内含制霉菌素1万单位)与本品交替应用。
  【苍耳虫油】
  [配方]苍耳虫100条 冰片18g 芝麻油40ml
  [制法]将苍耳虫(活的最佳)浸入麻油中3小时后,入冰片搅动,密封7天后方可启用。
  [主治]颜面疔肿。
  [用法]临用时,用碘酒与酒精消毒局部,按其病变范围大小,取出苍耳虫4—6条,捣烂如泥,敷于疮顶,外盖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蛇皮灵油膏】
  [配方]当归30g 姜黄60g 白及30g 生槐花25g 紫草10g 生甘草30g 轻粉、冰片各6g 蜂白蜡90g 黑芝麻油500ml
  [制法]前六味加入麻油内煎枯去渣,药油加入轻粉、冰片及白蜡,搅匀至凉,装瓶,备用。
  [主治]鱼鳞病。
  [用法]每天早晚各搽1次,局部每周用温盐水(每脸盆温水加食盐1匙)洗浴2次,20天为1疗程。成人同时煎服当归饮子,幼儿同时内服左归丸。
  【罂粟油膏】
  [配方]当归200g 罂粟壳200g 轻粉20g 银珠20g 冰片20g 芝麻油3000ml 白蜡300g
  [制法]麻油烧开后,入当归与罂粟壳,待呈黑色时过滤存油,油温60℃时下白蜡,油温降至40℃时下银珠、轻粉与冰片,均匀混合,凉后成膏。
  [主治]烫伤(I、II度)
  [用法]对烫伤创面行无菌换药,将罂粟油纱布块敷于创面上,3—4天换药1次。
  【紫草油】
  [配方]紫草1000g 黄豆油3000ml
  [制法]将干紫草轧碎放入油中煎熬后去渣,装入灭菌瓶中备用。
  [主治]烧烫伤(I度、II号),皮肤溃疡,脓疱疮等。
  [用法]烧烫伤者首先按常规消毒创面,然后包扎法或暴露法涂药。对于II度者一般第2天停止渗液,第3天结痂,第7天脱痂,第7天脱痂,第14天新生皮肤,不留疤痕。小面积III度者需尽早切除焦痂后外用本品。
  【生肌膏】
  [配方]象皮90g(无象皮,驴马蹄120g代用) 全当归 血余各60g 大生地 龟板各120g 芝麻油1500ml
  [制法]先油煎生地、龟板、象皮,后入血余当归。熬枯去渣,加加黄蜡、白蜡各180g,改温火入甘石粉、生石膏粉各150g,边煎边搅,成深褐色油膏为止。
  [主治]疱疡类,如烧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慢性溃疡等。
  [用法]先用75%酒精消毒疮周围健康皮肤,然后将油膏均匀涂于脱脂棉上,范围与创面大小相当,涂药厚度为1—2mm。根据创面分泌物多少,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疥疮油膏】
  [配方]硫磺20g 大枫子10g 枯矾20g 雄黄20g 芝麻油适量
  [制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麻油调成稀糊状,待用。
  [主治]疥疮。
  [用法]先用外洗方:苦参、苍术、百部、千里光、蛇床子各60g ,木槿皮30g 煎水熏浴后,再外搽本品,每日2—3次。7天为1疗程。
  【消银油】
  [配方]蜈蚣5条 乌梢蛇、乌梅、石榴皮、红花、三棱、莪术、木香各20g 紫草、黄柏、银花藤各30g 菜油500ml
  [制法]取以上诸药入油,煎枯滤渣,存油备用。
  [主治]银屑病。
  [用法]每日外涂皮损处2—3次,擦后用手摩擦5—10分钟,30天为一疗程。平时每天洗澡1次,清洗皮屑与油物。
  【壁虎膏】
  [配方]壁虎20g 芝麻油250ml 铅粉50g 松脂300g 土元(研粉)20g
  [制法]油炸壁虎以焦为度,去渣取油,加入铅粉、松脂,用槐枝(或柳枝)条不断搅动,炼至油膏滴水成珠,再一土元,拌匀备用。
  [主治]瘰疬(末破溃者)
  [用法]将药膏摊于布协块上,贴肿核处,每7天换贴1次。若已破溃者,可直接用壁虎油(壁虎油煎)换药。
  【二八虎油膏】
  [配方]红升丹(红粉)20g 煅石膏80g 珍珠 麝香各1g 壁虎20条 芝麻油500ml
  [制法]油炸壁虎取油,其余药物研成细面,合壁虎油调成糊状,搅匀,装瓶,备用。
  [主治]瘰疬(已溃破者或有瘘管者)。
  用法 :将药油敷于溃破疮口上;瘘管者将药油滴入孔道内,每日换药1次。
  【地榆炭油剂】
  [配方]地榆炭粉70g 雷佛奴尔粉0.1g 冰片0.25 植物油100ml
  [制法]将干生地榆切碎,放锅内炒成炭,碾碎过120目筛极细末留作待用;另取植物油放砂钠内,加热烧开,慢慢地加入地榆炭细末,边加边搅,使成糊状,取下待凉,再加入雷佛奴尔与冰片,搅匀后放在消毒缸内,备用。
  [主治]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萎缩性药疹,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Lyeu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检解症,寻常性天疱疮,II度烫伤等。
  [用法]糜烂面上的脓性分泌物先行洗净,再涂上一层较稠的油剂,每日2—3次。
  【长皮膏】
  [配方]生地120g 大黄90g 当归90g 甘草60g 番木鳖30g 紫草30g 地骨皮60g 象皮粉72g 轻粉98g 黄白蜡各60g 芝麻油1500ml
  [制法]先将前七味中药放在麻油内浸泡3天,再煮沸煎成焦炭,去渣,降温后加入象皮粉、轻粉、黄白蜡,不断搅拌至匀,装瓶,备用。  [主治]指端损伤者,皮肤慢性溃疡等。
  [用法]每1—2日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为止。使用时注意,需在伤口炎症完全控制后应用,才有效果。
  【特效蛇(“疒”加“丹”字前面以有过此字)油膏】
  [配方]黄连30g 七叶一枝花50g 明雄黄60g 琥珀 明矾各90g 蜈蚣20g 芝麻油适量
  [制法]先将蜈蚣放在烘箱内烤黄,然后取前五味中药共研细粉,经100目筛选过,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带状疱疹。
  [用法]取药粉适量,用麻油调成糊状,用时先涂纱布上敷于患处,每天1次。
  【复方锌氧油剂】
  [配方]氧化锌100g 强地松5mgX100片 环丙沙星0?25X2片 芝麻油100ml
  [制法]各研细末,混匀,加入麻油内搅匀,装盒,备用。
  [主治]湿疹(亚急性期),脓皮病,湿疹感染。
  [用法]外用,每日2—3次。  
  【麻油膏】
  [配方]轻粉 辰砂 广丹各30g 芝麻油1200ml 黄蜡300g
  [制法]先将三味中药分别研成细末,均匀混合待取;麻油加热至沸,黄蜡加入熔化过滤,稍冷片刻徐徐加入以上配备的药末,不断搅拌至凝固而成红棕色,装瓶,备用。
  [主治]慢性局限性皮炎或湿疹,局限性银屑病原菌、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等。
  [用法]患处洗净,药膏均匀涂布在皮损表面,用电吹风机热烘,距离为15—20cm,以不烫皮肤为度。每次20分钟,每天1—2次。本品有毒,对急性期及大面积皮损者忌用。
  【胆草烫伤油】
  [配方]胆草、黄连、黄柏各15g 生地、生地榆各20g 甘草、白芷、紫草、当归、五倍子、刘寄奴、白及各10g 芝麻油1500ml
  [制法]上药加入麻油内,文武火煎至药枯,即用纱布滤去药渣,贮瓶,备用。
  [主治]烫伤。
  [用法]创面暴露,无菌刺破水疱,有感染时先用生理盐水洗净,用法清洁毛刷蘸药涂伤面,一昼夜10多次,不覆盖。结痂后改为每天5—6次。
  【全虫油膏】
  [配方]朱砂、全蝎各10g 白鲜皮、 防风 皂角刺各20g首乌(酒炒)20g 轻粉10g 芝麻油90ml 食醋25ml
  [制法]共研细末,入麻油煎至微热时加入食醋,搅拌成糊状,备用。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均匀涂于创面,然后用TDP治疗器进行透热照射,每日1—2次,10天为1疗程。
  【紫云膏】
  [配方]橄榄油1000ml 黄蜡50g 猪脂25g 当归100g 紫草100g 北豆根100g
  [制法]先将橄榄油强火煮出水气并出烟,而后入紫草等三味,待饮片枯浮,乘热纱布过滤,搅匀,冷却,装瓶,备用。
  [主治]儿童丘疹样皮炎,婴儿湿疹,尿布皮炎,瘙痒症,下肢慢性溃疡,带状疱疹等。
  [用法]外用,每天2--3次。
  【紫草金油】
  [配方]紫草、白芷 金银藤各250g 冰片12.8g 花生油4000ml 蜂蜡62
  [制法]前三味中药入油内,煎枯去渣,滤油中投入冰片与蜂蜡,搅匀,装瓶,备用。
  [主治]亚急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烧伤,烫伤等。
  [用法]直接外涂或用纱布浸油包敷,每日2--3次。
  【愈伤膏】
  [配方]虎杖500g 血竭500g 冰片5g 熊油500ml 菜油1000ml
  [制法]以菜油炸血竭、虎杖至枯,滤油去渣,待温后加入熊油、冰片,搅匀装瓶,消毒备用。
  [主治]褥疮,皮肤慢性溃疡。
  [用法]创面需清洗,除净脓性分泌物及不健康组织,然后涂药包扎,2日换药1次。
  【紫色疽疮膏】
  [配方]轻粉9g 红粉9g 琥珀粉9g 乳香粉9g 血竭粉9g 冰片粉0.9g 煅珍珠粉0.9g 蜂蜡30g 芝麻油120ml
  [制法]除珍珠粉外,余药入麻油中煎枯去渣,再入珍珠粉,调匀,放入蜂蜡,搅匀即成。
  [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黄褐斑,雀斑,尖锐湿疣等。
  [用法]外涂,每日1—3次。加减法:传染性软疣,原方加入白矾9克,雄黄9克;黄褐斑、雀斑,原方加入密陀僧9克,轻粉与红粉各减为4.5克。对汞过敏者禁用。
  【拔毒生肌膏】
  [配方]白芷24g 大黄60g 槐枝30g 硼砂18g 白蜡15g 铅粉21g 轻粉9g 熟猪油1000g
  [制法]猪油与前三味中药煎枯去渣,入硼砂、白蜡熔入,再入铅粉与轻粉,搅匀成膏,备用。
  [主治]下肢慢性溃疡(臁疮)。
  [用法]先将药膏涂于纱布上,再覆盖创面上。换药前创面应清洗干净。春夏季2—3天换药1次,秋冬季4—7天换药1次。
  【复方紫草油】
  [配方]紫草15g 黄柏10g 五倍子7.5g 青黛3g 冰片1 植物油200ml
  [制法]先把前三味中药碾粗粉,待植物油加热冒完油烟后,把粗粉放在植物油中,再煎熬10分钟,把药渣滤出,药油中加入青黛、冰片,搅匀,装瓶,待用。
  [主治]唇炎、口腔溃疡。
  [用法]涂于患处,每日1—2次,10天为1疗程。
  【紫归油】
  [配方]紫草、 地骨皮、丁香各10g 当归5g 芝麻油250ml
  [制法]上药入油浸泡24小时,用陶瓷缸文火焙焦去渣,冷却,装瓶,备用。
  [主治]皲裂性湿疹。
  [用法]外擦患部,每日2—3次,10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内,患部避免碱性物接触,也不要用洗洁精、洗衣粉等。
  【当归烫伤油】
  [配方]当归90g 甘草60g 大黄30g 黄柏30g 防风30g 焦栀30g 芝麻油2000ml黄蜡100g
  [制法]上药放入麻油内浸泡10分钟后,放在火上煎熬,将药煎成炭状为度,滤清存油,加黄虹熔化,搅匀成药油,备用。
  [主治]烫伤(I度、II度)。
  [用法]有水疱时抽出水疱内渗出液,用烫伤油涂患部,每日1--3次,暴露并避免摩擦。
  【五枝油膏】
  [配方]桃、柳、桑、槐、榆树枝各300g 乳香、没药各380g 芝麻油5000ml
  [制法]将五样树枝剪成6—7cm长,投入油锅内,武加热,待油沸30—40分钟,改用文火,不断搅拌,防止油溢出锅外,炸至焦黄时取出药渣残枝,加入乳香、没药,煎至滴油入水成珠时,滤出药渣,冷却后装瓶,备用。
  [主治]尖锐湿疣术感染,血管瘤冷后感染,小腿溃疡,药疹,外伤感染,褥疮,脓皮病。
  [用法]将上药纱布条敷在创面上包扎,隔日换药1次,15天为1疗程。
  【复方生肌油】
  [配方]大黄 白芷 红花 紫草各200g
  [制法]各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将药粉用芝麻油适量,调拌成稀糊状,装瓶,备用。
  [主治]皮肤溃疡。
  [用法]创面清洗,氦氖激光(30W)或频谱仪照射10分钟后,外涂本品,包扎,每日1次。
  【鸦胆子油】
  [配方]鸦胆子300g **250ml
  [制法]取鸦胆子去皮取仁,置乳钵内研成泥状,放于棕色广口瓶中,**倒入瓶中,超过药物平面以上约多出30ml为度,搅拌后立刻加盖密封静置24小时之后,鸦胆子油析出,启封后使**挥发干净,用吸管吸出药油加存,备用。
  [主治]扁平疣,皮肤癌等。[用法]局部消毒后,绷紧患处皮肤,用小刮匙刮除疣体,压迫止血,用棉签蘸鸦胆子油涂布创面上,数日后结痂,疣体自行脱痂而愈。而皮肤癌则采用逐步腐蚀法,并与热疗、手术相配合。
  【胡桃油】
  [配方]胡桃仁250g 氧化锌250g 芝麻油500ml
  [制法]在铁锅内将胡桃仁炒焦出油,等冷后研成油糊状,与氧化锌粉及麻油调匀,即成油剂,分装,备用。
  [主治]接触性皮炎,亚急性湿疹等。
  [用法]外搽时宜均匀薄敷,并在药物上撒上小许滑石粉,不需包扎;若渗出液较多时,则需厚敷,用纱布包扎,每日1—2次。用药期间及前后不能用清水洗。若第2次用药时有药垢太多时,可用水杨酸油擦洗去除。
  【二黄一紫油】
  [配方]黄柏5g 大黄5g 紫草20g 生菜子油200ml
  [制法]三味中药用水冲洗干净后,切成碎块,装入大口瓶内,再加入生菜子油,浸泡1个月后滤油,待用。
  [主治]慢性湿疹。
  [用法]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用棉签蘸油涂搽患处,每日2次,包扎。10天为1疗程。
  【冬藤油】
  [配方]忍冬藤40g 紫草 白芷各30g 冰片5g 玉米油500g
  [制法]取玉米油加热至80℃左右,天味药物入油煎炸30分钟至白芷焦黄争,过滤去渣,滤油凉至约50℃时,将研细的冰片加入到此油中,搅匀即可,装瓶备用。
  [主治]烧伤,擦伤,褥疮,疖肿。
  [用法]外搽,或外敷,每日1—3次,至愈方停。
  【朱砂油膏】
  [配方]炉甘石50g 朱砂20g 冰片20g 铅粉6g
  [制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将药粉用芝麻油适量调配成糊状,置有盖容器内备用。
  [主治]小腿慢性溃疡(臁疮)
  [用法]用药前将口患部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洗净,清除坏死组织后,取药膏涂于疮面上,然后用敷料包扎固定,每天1次。
  【黑豆馏油油膏】
  [配方]黑豆馏油30ml 氧化锌粉70g 芝麻油100ml
  [制法]三者搅拌均匀成为油剂,备用。
  [主治]婴儿湿疹,肛门及阴部湿疹等。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2—3次。
  【孢子丝菌病油剂】
  [配方]贯众 虎杖各150g 黄柏90g 土茯苓200g 三仙丹6g 冰片14g 紫草30g 芝麻油适量
  [制法]除三仙丹、 冰处、麻油外,其他药物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后,再加入三仙丹与冰片,再研再筛,后将其粉保存。临用时可取药粉与麻油调匀,配成20%油剂待用。
  [主治]孢子丝菌病。
  [用法]作创面换药,每日2—3次。 
  【烫伤灵油膏】
  [配方]黄连、 黄芩、黄柏、 生大黄、 生地榆各10g 生地黄、银花各45g 生山栀6g 菜油1500ml 凡士林300g 冰片3g 轻粉1g 雄黄粉1g   
  [制法]前八味药浸入菜油中,浸泡24 小时,用文武火煎至药枯,滤过存油,加凡士林煮沸,冷却后加入冰片、轻粉、雄黄粉,搅匀,置于无菌瓷罐内备用。
  [主治]烫(烧)伤(II—III)度。
  [用法]凡是破损但尚未剥落的皮肤全部保留,水疱经过清创后,用消毒的剪刀从水疱的根部剪破放出积液,用消毒压舌板把油膏均匀地涂在创面上,盖上消毒纱布;对某些液化灶或皮肤又擦掉,油膏涂不上创面时,改用油膏先涂在纱布上,再贴敷在创面。一般用药20分钟后灼痛即消失,24小时后皮肤上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薄膜。根据病情,可每日换药1—2次,直至伤愈。
  【紫藤溃疡油】
  [配方]紫藤500g 蒲公英、 金银花、黄芩、黄连、生地各400g 乳香、没药、冰片各30g 芝麻油1000ml
  [制法]前八味中药入油内,煎枯去渣,加入冰片,拌匀,装瓶,备用。
  [主治]火烧伤性、烫伤性、创伤性溃疡(轻、中、重度均可)。 
  [用法]轻度的小面积创面,直接涂油于创面上,每日2—3次;重度和大面积者,浸泡油纱布贴敷创面,并经常滴药保持纱布湿润。同时可采用全身疗法。
  【双草油】
  [配方]甘草、紫草各200g 芝麻油1000ml
  [制法]各研细末,过80—100目筛后,放入油中浸泡1周,搅匀即可使用。
  [主治]放射性皮炎。[用法]I度皮炎、外涂,每日3次。连用3天;II度连续使用5—7天;III度每日涂药4次以上,连用6—10天以上。症状缓解或皮损愈合后,改用每天涂药1—2次。
  【黄连锌氧油】
  [配方]黄连100g 芝麻油2500ml 氧化锌800g
  [制法]黄连入油,煎枯去渣,存油内拌入氧化锌粉,调匀,分装,备用。  [主治]肛门及外阴湿次,婴儿湿疹等。
  [用法]温水将患处洗净,涂油,每日3次。每次换药时用芝麻油擦去旧油痂。
  【三黄油】
  [配方]黄连50g 大黄25g 黄柏30g 甘草20g 冰片10g 芝麻油适量
  [制法]前四味焙干研末,加冰片粉混匀,加入芝麻油适量,调成糊状,瓶装备用。
  [主治]外耳湿疹。
  [用法]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皮疹,后敷本品,每日1—2次,连用5—7天。
  【加味生肌玉红膏】
  [配方]紫草、白芷、当归、甘草、黄连、乳香、没药各50g 血竭50g 轻粉10g 白蜡100g 芝麻油1500ml
  [制法]将血竭、轻粉分别研成细粉,过80目筛后待配。余药入油中浸渍1—3天,入锅加热,后控制温度(约100℃),熬炼40—60分钟,至药料熬成焦黄色为止,捞出药渣,过滤,将白蜡投入药油中熔化,待药油降至60℃左右时倾入血竭、轻粉的细粉末,搅拌均匀,瓶装,备用。 
  [主治]皮肤溃疡。
  [用法]溃疡面先行清洗,周边消毒,将油膏敷于溃疡面上每天换药1次,至愈。
  【地榆紫草油】
  [配方]紫草、地榆各30g 大黄15g 芝麻油1000ml
  [制法]浸泡24小时,置火上逐渐加热至沸20分钟后,静置冷却,纱布过滤,存油备用。
  [主治]尿布皮炎。
  [用法]每次换尿布前,先清洗局部,揩于后外涂本品,每日3—4次。禁用塑料书法兜。
  【氧化锌油】
  [配方]氧化锌500g 黄豆油500ml
  [制法]搅匀,分装,备用。
  [主治]亚急性湿疹。
  [用法]外搽,每日3—4次。
  【水杨酸油】
  [配方]水杨酸30g 蓖麻油加至1000ml
  [制法]混匀,分装,备用。
  [主治]结痂性湿疹,脓疱疮。
  [用法]外搽,每日2—3次。
  【紫锌油】
  [配方]紫草100g 黄豆油1000ml 氧化锌粉300g 炉甘石粉200g
  [制法]紫草入油煎枯去渣,药油内加入二味药粉,调匀,分装,备用。
  [主治]急性、亚急性湿疹与皮火。
  [用法]外搽,每日2—3次。
  【紫藤油】
  [配方]紫草、忍冬藤各240g 当归36g 白芷15.2g 冰片7.5g 芝麻油4000ml
  [制法]炼油入药,煎枯滤渣,再入冰片,搅匀即成。
  [主治]放射性外阴阴道炎。
  [用法]每日2次外阴阴道冲洗。每晚睡前用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外阴,用无菌长棉签擦洗外阴,用无菌长棉签蘸药油涂在外阴及阴道内口,溃疡疼痛者,加地卡因1—2ml混入油内涂抹。感染者,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加庆大霉素16单位于油中涂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18: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烫伤散油剂】
  [配方]地榆、大黄、虎杖各40g 黄连、白蔹、海螵蛸、炉甘石各20g 没药15g 冰片4g 芝麻油适量
  [制法]诸药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取芝麻油适量,兑入调成糊状,装瓶备用。
  [主治]烫伤。
  [用法]使用时,若创面不清洁者,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有水泡者,可用注射器将疱水吸尽。然后再将核本品涂于烫伤部位,每日2—4次。至痂皮脱落时才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22 10: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5 2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