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25184
帖子
主题
积分221887
注册时间2012-4-1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制剂汇编总论
蒲公英毒手药王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并与作者联系。
中药制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制剂。中药制剂系按照中药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制剂规范》等规定的处方,将中药加工或提取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类药品。中药制剂包括中药成方制剂、中成药、协定处方制剂及单味药制剂等。中药制剂的生产包括中成药、中药成方制剂、协定处方制剂及各种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了传统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当代的成方制剂与中成药品种已达到10000余种,医院制剂亦约有15000多种,它们在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成药的剂型即中成药的形态,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
中药制成何种制剂的依据,首先是根据医疗预防的需要,由于病有缓急,证有表里,因此,对于剂型、制剂的要求亦有不同,如急症用药,药效宜速,故采用汤剂、注射剂、舌下片(丸)剂、气雾剂等;缓症用药,药效宜缓,滋补用药,药效宜持久,常采用蜜丸、水丸、糊丸、膏滋、缓释片等;皮肤疾患,一般采用膏药、软膏等;某些腔道疾患如痔疮、瘘管,可用栓剂、条剂、线剂或钉剂等。其次是根据药物的性质,药物性质不同亦要求制成不同剂型、制剂,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如处方中含有毒性和刺激性药物时,则宜制成糊丸、蜡丸、缓释片等;遇胃酸易分解失效的药物成分,宜制成肠溶胶囊或肠溶片剂;某些药物制成液体制剂不稳定时,可制成散剂、片剂、粉针剂或油溶液等。药物制成剂型、制剂时还要考虑便于服用、携带、运输、贮藏及生产等。《本经》序例中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梁代陶弘景则进一步指出:“……又按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也。”当然,药物和剂型、制剂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药物本身的疗效无疑是主导的,但剂型、制剂对药物疗效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药剂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夏禹时代(公元前2140年),那时酿酒工艺已经成熟,随之出现了由珍稀动物、植物药材浸制而成的药酒供贵族调补身体。经过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和总结,中药剂型由最初简单的汤剂发展出丰富多彩的各类剂型。汉唐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巅峰时期,《神农本草经》提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共收载医方314首,其中记载有汤剂、浸剂、丸剂、散剂、酒剂、浸膏剂、糖浆剂、洗剂、软膏剂、栓剂等10余种剂型。并指出:?“若欲治疾,当先以汤洗涤五脏六腑,开通经脉,理导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槁,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逐邪风湿痹,表里移走,居处无常处者,散当平之”?;?“丸能逐?沉冷,破积聚,消诸坚症,进饮食,调荣卫”?。药王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记载的剂型就有汤(?饮)、散、丸、膏、糊、汁、酒、煎、熨、坐导、尿、烟熏、浴、乳、沐、煮散、澡豆、泥、粥、枕、蒸、熏及其他等20?余种,可谓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对于适应医疗需要、保证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到明清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的剂型有60余?种。其中多数剂型现仍然在广泛应用。除了的最常见“汤、丸、散、膏、丹”?,还有供口服的胶剂、露剂、酒剂,供皮肤外用的涂擦剂、浸洗剂、熏剂,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酊剂等等。
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精通中医药学和养生学,有在其巨著《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中医药和养生保健的描写。体弱多病的黛玉时常服用“人参养荣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调补身体。“丸者,缓也”,?临床一般多适用于慢性或虚弱性病证的调理。丸剂是指将药物细末与一定的赋形剂混合成圆形固体状。丸剂在体内分解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停留期间也较长,即起效慢、作用缓和,效力持久和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加之贮存与服用都很方便,故丸剂适用于慢性疾病须长期服药的情况。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描写贾母带王夫人、凤姐等在藕香榭饮酒食蟹。因螃蟹性寒,黛玉吃后觉得心口微微的痛,宝玉忙命道:?“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吃下的就是用合欢花浸泡的药酒,有安神解郁功效。它不仅能祛除寒气,而且对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也有独特的作用。在大观园里还有除夕献“屠苏酒”?的习俗。相传这种酒是汉末名医华佗选用大黄、肉桂、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邪的功效。此药酒被宝玉、?黛玉、宝钗等人视为养生酒。酒剂是以酒浸泡药材制成的透明液体制剂。中医学认为:酒,乃水谷之气,味辛甘,性大热,气香醇,入心肝二经,能升能散,宜引药势,且活血通祛风散寒,有健脾消积之功。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补虚养体、风寒湿痹及跌打损伤等。
汤剂是最古老的剂型。把药材放入适宜的容器中用水煎煮一定时间,去掉药渣即成汤剂。汤剂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充分地利用药材。汤剂在体内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并可以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如对于临床上出现的急重病患者,中药汤剂效果比较好。因汤剂组成灵活性大,可以随证加减药物,综合疗效高,而且制备简单。
散剂的特点是;“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因散剂比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此外散剂制法简便,剂量可随证增减,当不便服用丸片、胶囊等剂型时,均可改用散剂。对于一些慢性的疾病,?病人需要比较长时期的服药调理,?如果服用汤剂的话,?会影响病人的食欲和肠胃消化功能,?反倒不利于痊愈,?而运用散剂则比较和缓,?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运用于散剂中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比较平和,?安全性比较高,?基本属于无毒或毒性很小。
膏剂,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明清时改称“膏滋”或“膏”?。膏剂是药物经水或植物油煎煮浓缩而成的膏状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其中,煎膏是内服剂,将药材反复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再加蜂蜜或砂糖、冰糖煎熬成膏状即成;软膏是外用膏剂,将药物细末或油榨取的有效成分与基质混匀而成,
正如金代名医李杲所言“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之,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合理的剂型及给药途径是保证和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剂型也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有效成分溶出和吸收、药物显效快慢强弱的主要因素,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现代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衡量制剂疗效的首要因素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高者药物吸收就快,疗效就好。临床上常用口服剂型,其吸收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溶液型、混悬剂、散剂、胶囊、片剂、丸剂。所以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来选用适当的中药剂型也是一门学问?。
中药制剂的命名
1、以方剂的来源命名 根据处方原再书籍命名,可知其来源出处,如局方牛黄清心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匮肾气丸(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
2、以处方组成命名 以组成药物味数命名,如六味地黄丸由地黄为主的六位药物组成,二冬膏由天门冬和麦冬二药组成,处方简单,则直书组成药物,如磁朱丸,板蓝根颗粒、银黄口服液等;以主药名称命名,如良附丸、参芪丸、丁桂散等、以组成药物配比命名。如六一散,有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
3、以中成药的功效命名 如理中丸指其有调理中焦之功。养血安神糖浆指其有养血安神之效。
4、以处方组成和功效命名 取主药和功效同用,如银翘解毒片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要,具有散风解表之功;艾附暖宫丸以艾叶、香附为主药,有暖胞宫作用。
5、以中成药的性状命名 如云南白药为白色粉末;紫雪丹形如霜雪而色紫。
5、以所治疾病命名 如白带丸、流感茶、风湿骨痛酒、小儿惊风散等,为方便临床使用及患者选择,大量新研制药多直接采用治疗病症命名。
6、以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命名 如绞股蓝总苷胶囊、绞股蓝总苷片等。
7、以炮制方法、服用方法、服用剂量命名 服用剂量命名的如十滴水、九分散,是指一次服用的常用量,并提醒患者注意用量,常含有剧毒成分;炮制方法命名的如十灰散、九制大黄丸等。服用方法命名的如珠黄吹喉散、川芎茶调散等。
不同剂型中成药的特点
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制了多种剂型,如汤、散、丸、膏、丹、酒、露、锭、饼、条、线、浸洗、搐鼻、坐药、导药、熏剂等。近年来,又创制了片剂、冲服剂、针剂、海绵剂、油剂、气雾剂、胶囊剂等。这些剂型,各有其治疗特点。
汤剂:吸收快,易发挥效用,并能结合辨证施治,随证组方,能全面照顾各种病证的特殊性。
丸剂:丸者,缓也。多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及贮存。适用于病情稳定,尤其在疾病恢复阶段或需巩固疗效者(也有用于急救)。但是不能随病情变化如汤剂般灵活加减。
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及携带,但是内服吸收较汤剂为慢。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可长期应用,滋补药多采用膏剂;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或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疾病。
丹剂:是指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过加热升华,使之变成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制剂。但由于临床运用的习惯,对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成的其他剂型,亦称为“丹”,遂使丹剂没有固定的剂型。
酒剂:一般指用白酒或黄酒浸制药材所得的浸出液。适用于补养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损伤等证。
片剂: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根据不同的药性和病情来决定选用不同的剂型。一般地说,凡病起于骤急,欲取速效,多选用汤剂;慢性疾患,宜于缓治久服,多用丸剂或膏剂,但是有些丸剂如安宫牛黄丸等,也可以治疗急性病;散剂的功效,较汤剂徐缓,比丸剂迅速;风湿痹痛,多采用酒剂。
中药制剂的剂量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铢、两、分、钱、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在中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的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用药量,称为剂量,首先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按:本书各药物所标注的用量除特别注明以外,都是指干燥后的生药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量)。其次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一般非毒性的药物,单用时用量可较大,而在复方中的用量可略小。主要药物用量可较大,辅助性药物一般可用较低于主药的剂量。
在确定剂量的时候,要根据病者的年龄、体质强弱、病程久暂、病势轻重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强度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全面考虑。一般是: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烈的攻病法邪药物易损正气,应适当低于成人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体弱患者也不宜用较大剂量;久病者又应低于新病者的剂量。老人及身体已极度衰弱者用补药时,一般剂量可较重,但开始时的剂量宜轻,逐渐增加,否则药力过猛而病者虚不受补,反致萎顿。若属峻补药物,则用量尤不宜重。就病势而言,凡病势重剧而药力弱、药量轻,则效果不佳;病势轻浅而药力猛、药量过大,极易损耗正气,这些也是必须充分注意的。至于药物方面,质轻的用量宜轻,质重的可稍大;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用量可较小,性味淡薄或作用较温和的,可用较大量。而毒性药则须严格控制剂量在安全限度内。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药剂外,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即有效剂量)约为5~10g,部分常用量较大的为10~30g。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几千年来,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剂型种类繁多,传统的剂型有丸、散、膏、丹、酒、茶、锭等,特点各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全部药材或部分药材的煎液或提取液,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有效成分不溶或 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
3.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丹剂
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5.片剂
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6.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
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胶剂
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被广泛使用。
9.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主要是口服。硬胶囊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或有特异气味的药物,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儿童用药、对胃粘膜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10.软胶囊剂
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特点与硬胶囊相似。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11.糖浆剂
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剂
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13.酒剂
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14.酊剂
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制剂。
15.露剂
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又称药露。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剂
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或可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又称针剂。注射剂可用于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气雾剂、喷雾剂
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又称气溶胶。气雾剂给药剂量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中药制剂发展历史
中药制剂在中国创用甚早,夏商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已有药酒、汤液的制作和应用。
《内经》载医方13首(实有12首),记述了汤、丸、散、膏、丹等剂型,并对各种制剂的制法、用法用量及适应证均有较明确的规定。此外,书中还专列出汤液醪醴论篇,论述了汤液醪醴的制法和用途。该书虽然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但作为中国现存中医学文献最早的一部典籍,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医药学经验,不仅奠定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础,而且也开创了中药药剂学的先河。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中国药物制剂的知识和理论有了显著的发展。伟大的医药学家张仲景(公元142~219年)编著《伤寒论》和《金匾要略》,两书共收医方314首,其中记载有煎剂、浸剂、丸剂、散剂、酒剂、浸膏剂、糖浆剂、洗剂、软膏剂、栓剂等十余种剂型。书中各种制剂的药物加工炮制功、加水量、煮取量、用法用量等项均有明确规定,制剂的制备方法更为完备,其中很多内容蕴涵着相当深刻的道理。此外,书中首次记载了用炼蜜、淀粉糊及动物胶汁做为药剂的赋形剂,至今仍在沿用。张仲景对汉以前医药学出色的总结和创造性的成就,为中国后世医药学(包括药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了典范。
晋唐时代(公元265-960年),葛洪(公元281一341年)著《肘后备急方》,书中记载了铅硬膏、干浸膏、蜡丸、浓缩丸、锭剂、条剂、尿道栓剂、饼剂等剂型。唐代,由于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与国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相继问世了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的医药类书,如孙思邈编著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王焘编著出《外台秘要》等巨著。这些书籍不仅收载了成书以前的有效方剂,并且广泛搜集了大量民间验方。单方,从而更加丰富了中药制剂的内容。
两宋时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中成药大发展的时期。1076年宋政府初在京都设立了太医院卖药所(后改称太平惠民局)及修合药所(后改称和剂局),制备丸、散、膏、丹等成药出售,其后又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多所,此为中国官营商业性药房之始。为了给成药生产提供依据,于1078年由陈师文等人修订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版,尔后又经数次增补,载方由297首增至788首,成为中国第一部中药制剂规范,其收载的很多方剂和制法至今仍为传统中成药制备与应用时所沿用。
明清时代(公元1368一1911年),中国医药事业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兴衰而起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一1593年)编著《纲目》,不仅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用药的丰富经验,而且以他的成就大大丰富了中医药学内容。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0000余首,剂型近40种。从药剂学角度来看,该书充分展示了祖国医药学在药物剂型方面的绚丽多彩。清代前期,中医药学尚有一定发展,如温病学派的形成,制订出不少医治温热病的效方。这个时期,创建或扩大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前店后厂式中药房,制备出数十种至今仍在应用的名牌传统中成药,还使中药传统饮片逐步走向规范化。然而到清代后期,由于闭关锁国,加之外敌入侵,致使大量洋药、伪药及毒品泛滥、使国药业遭受严重摧残。到解放前夕,中药制剂生产仍停留在手工式作坊中,生产方式相当落后,中药业已经濒于灭亡的边缘。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和资料整理等各项工作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景象。中药制剂生产厂房不断扩建、翻建,生产设备不断添置、更新,生产方式由传统手工操作逐步走向机械化,发展到60年代中期,中药制剂重点厂已初具工业化规模。在制剂的生产制备方面,大多数中药厂以生产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为主,同时,又创建了数家剂型改革中药厂,生产中药片剂、水剂等现代剂型。在中药制剂资料整理方面,各省、市、自治区及地区多次修订配本,在此基础上于1962年出版了《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共收载成方6000余首,中成药2700多种。该书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后近900年来的又一次对传统中成药的大总结,为中药制剂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药制剂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提高。全国中药制剂厂已发展到1000余家,其中符合GMP标准要求的厂家或车间亦有100家以上,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有的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规模、质量都有显著提高。1985年之前,全国共研制出省市级新中成药约3000种,经卫生部审批的新中成药又有约600种,加上原有制剂品种和保健中成药已达10000种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63年版开始收载中药制剂,到1995年版共收载中药制剂1473种(次)。卫生部在各省、市、自治区批准的中成药基础上,经过审定编订出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9册,共收入1800种。1989年出版的《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收集到598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5223种,包括43种剂型。2015年版药典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
中药制剂的发展不是追求数量,而是应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注意选题与设计,在“理、法、方、药、剂(型)、工(艺)、质(量)、效(疗效)”八字纲领指导下,研制出治证明确、组方合理、剂型适宜、工艺先进、质量可靠、疗效显著的安全有效稳定的新中成药。国家已将这方面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中药制剂(中成药为主)不仅会在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而且将会受到国际上更广泛的青睐,为整个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外检测标准
1)日本是除中国之外生产中成药数量最大的国家。中药在日本称为汉方药或双方制剂。日本厚生省批准生产的双方药仅限于张仲景的210个处方。其中147个批准为“医疗用医药品”,可以在医院中使用,其余的63种为“一般用医药品”,只能在药店柜台销售。一般用医药品在申报时要提交的资料包括:有关起源或发现经过及在国外使用情况的资料;有关理化性质、规格及试验方法的资料;有关稳定性试验的资料;有关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及其他毒性材料;有关药理作用的资料;有关吸收、分布、排泄资料;有关临床试验结果的资料。
一般用医药品在审批时分为五种类别:含有新有效成分的药品;具有和已许可医药品相同的成分,但在已许可医药品中未作为有效成分且没有该有效成分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的药品;基准外医药品(为许可基准中所规定但不符合该基准的药品);与一般用药品中已许可医药品的有效成分相同,而功能效果等不同的医药品;其他医药品。前四类申请时,尚需提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中成药进入日本按“基准外医药品”进行申请,除进行常规项目化验外,要有两种以上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对全部中药生药原则上进行确认试验,对于重金属有限量要求,另外要有最少5个医院150例以上的临床观察资料。
在生产张仲景210个处方以内的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时,要求配方设计规格化:①在一定条件下,将根据原生药制作的汤剂定为“标准汤剂”,在进行处方设计时,必须保持和这个“标准汤剂”的同等性;②作为证明同等性的指标,规定从汉方药处方中挑选出两种以上且能表现其特性的成分作为“指标成分”;③申请产品生产许可时,必须提出和设计内容有关的资料。为证明生物学同等性,必须进行有关试验。
(2)西方国家尚未有有关草药制剂的标准。美国于1996年起草了目前尚未颁布的有关草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主要包括①提供生药、中间品及终产品草药制剂的指纹图谱;②如果可能的话,提供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定性检测结果及检测方法;③提供标准重量下的药品性能或功能指标。
中药制剂主要问题
1.基础研究不够
目前,药典中有关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由于缺乏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造成无法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2.现行药典或部颁标准制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偏低
在药典或部颁标准中,很多中药制剂的指标成分都是定性检测,甚至只是用显微鉴别,缺乏定量鉴别。
3.中药制剂主成分含量差异过大
中药制剂同厂不同批的生成分含量差异有时过大而同一地区不同厂家或不同地区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制剂的质量差异更大,严重影响中药制剂的疗效。
4.有关合重金属中成药制剂的质量研究不足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含有重金属的中成药禁止进口,但应用含有重金属中药的中成药制剂确有疗效,而较少毒副作用,因此,不仅要加强对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更应加强有关重金属在中成药中作用的研究,确定不同存在状态的各种重金属的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在严格的条件下获得有力的证据,使国际上承认中药用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便更多的中药制剂在未来得到承认。但至今,我国在此方面所作的工作极少。
中药制剂对策建议
中药制剂的质量可控性问题是中成药以药品名义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中药制剂(尤其是复方中成药)的成分复杂,至今大多数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仍未明确,也无法确认所含的所有化学物质单体及其含量,因而无法按西药质量控制的标准来制订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其次,由于中药制剂(尤其是复方中成药)的原料生药及饮片本身各种成分的含量就有一定差异,因而在制成中药制剂后,其质量控制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但如果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不能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中药现代化,也就无法使中成药以药品名义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医药市场。为促使中成药质量控制现代化,需进行如下工作。
1.建立中央集权的“药品质量监测办公室”
建立中央集权的“药品质量监测办公室”,定期对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或在市场上流通的中药制剂进行质量监测,发现不合格产品,应责令厂家立即停止生产。
2.参考国际通行标准,制定科学可行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
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分析并参考国际通行标准,对我国现行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修改,并制定出能得到国际认可的我国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3.加强基础研究,对药典及部颁标准作必要的修改
鉴于目前的药典及部颁标准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有必要加强对中药材的活性成分的基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药典及部颁标准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4.探索制定中药制剂的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标准
由于中成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有一定困难,因此应该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药制剂生物检测指标研究工作,以动物活体药理作用变化程度作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指标。
5.认真贯彻执行中药质量标准规范(GMP)
绝大多数不符合GMP要求的厂家所生产的中成药质量不可控。
6.制订相应的内部标准
所有中药制剂生产厂家均应对自己生产药品的中间产品制订出内部质量标准。对于出口药品,可根据出口国要求,制订出相应的内部标准。
7.加强对合重金属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由于各国对进口中成药所含重金属的标准要求均不一致,而且我国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某些中药制剂含有一定比例的重金属有利于疾病治疗,因而我国必须加强对中药制剂所含重金属标准的研究,以求制订出我国自己的、有充分说服力的中成药重金属药物质量标准,并力求得到国际认可。
各剂型分论目录:
中药制剂--离子透入剂
中药制剂--膜剂
中药制剂--纸型片剂
中药制剂--海绵剂
中药制剂--棒剂、线剂、条剂
中药制剂--钉剂
中药制剂--熨剂
中药制剂--灸剂
中药制剂--茶剂
中药制剂--锭剂
中药制剂--露剂、口服液剂
中药制剂--丹药与炼丹术
中药制剂--气雾剂
中药制剂--眼用溶液剂
中药制剂--注射剂
中药制剂--栓剂
中药制剂--涂膜剂
中药制剂--糊剂
中药制剂--橡皮膏
中药制剂--膏药
中药制剂--软膏剂
中药制剂--外用膏剂
中药制剂--片剂
中药制剂--滴丸
中药制剂--蜡丸
中药制剂--糊丸
中药制剂--浓缩丸
中药制剂--蜜丸
中药制剂--水丸
中药制剂--丸剂
中药制剂--微囊剂
中药制剂--胶囊剂
中药制剂--冲剂
中药制剂--散剂
中药制剂--酶类制剂
中药制剂--胆制剂
中药制剂--鹿茸制剂
中药制剂--胎盘制剂
中药制剂--胰岛素的提取与制剂
中药制剂--脑垂体后叶激素及制剂
中药制剂--明胶
中药制剂--胶剂
中药制剂--胶体溶液
中药制剂--浸膏剂
中药制剂--流浸膏剂
中药制剂--煎膏剂
中药制剂--糖浆剂
中药制剂--酊剂
中药制剂--酒剂
中药制剂--浸出制剂
中药制剂--闻药与鼻烟制剂
中药制剂--糕点类制剂
中药制剂--中药汤圆制剂
中药制剂--汤剂与煲汤
中药制剂--糖果与凝胶糖果制剂
中药制剂--传统黑膏药制剂
中药制剂--传统口服膏方制剂
中药制剂--传统油剂
中药制剂--中药蜜饯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与茶(内有大量感冒茶方)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36625&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膏方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498&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黑膏药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499&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药浴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500&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药酒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503&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香口方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502&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减肥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501&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与丰胸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6&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与美容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504&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闻药--加入中药的鼻烟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624&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丹药与炼丹术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641&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浙江江南征文】情人节,你收到的是中药。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0662&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狗与中药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0651&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与老年保健方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0716&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散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0719&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汤剂与煲汤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0720&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浙江江南征文】剂型新思路之中药蜜饯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24&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剂型新思路之中药糕点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25&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油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23&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洗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27&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最知名的传统中成药制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29&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搽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83&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酊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84&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锭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85&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灸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86&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曲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87&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糖浆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88&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丸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89&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洗眼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90&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鹿茸制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91&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糊丸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68&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气(喷)雾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92&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糊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69&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露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66&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胶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67&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栓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93&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滴丸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64&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软膏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65&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胎盘制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94&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剂型新思路之中药汤圆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747&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陈皮制剂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9&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发金币】元宵节快乐--食俗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0810&fromuid=25184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