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孙艳红 于 2018-6-1 22:41 编辑
开场白:执着的我又去参加面试了,依然是一个生产技术部的员工想走QA路线,依然是QA主管的位置,依然是···失败了吧 背景介绍:开篇题目为何叫面试失败·与君共勉+1,因为我曾经去面试过一次QA主管,链接在此:https://www.ouryao.com/thread-312478-1-1.html 这次,直接由QP面试我,整个过程持续1小时左右。具体面谈内容如下,望各位大咖给我指出不足之处。
Q1:从你的简历来看,从事技术类工作似乎更多一些,为何想转入QA呢? A1:从我10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无论之前的研发还是现在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都是和QA似乎没关系。但是,质量工作的开展,又何时离开过生产、技术、检验和设备呢?之所以想转入QA圈,也是想通过这次面试寻求一种职务上的突破。
Q2:你来应聘QA主管的位置,你知道QA主管应该开展哪些工作吗? A2:那的看负责那一块。偏差是QA的一大块,验证、变更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进行负责。还有QC和库房,供应商。制剂还需要专职的ADR专员啊等等。
Q3:我们是想找一个偏偏差和验证的主管,你觉得你适合吗? A3:我的简历里面写到了,我虽然在生产技术部。但是每年约处理生产类偏差XX起,占生产类偏差的XX%左右,还要按照每年QA制定的VMP去推行计划的实施,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甚至是变更。在生产和工艺的方向来说,我认为我的经验是丰富的;从质量的角度来说,如果我没负责过方法学的验证是一大短板,但毕竟是岗位特殊性造成的,如果真让一个生产部的去主持方法学验证,我想您也不会同意吧。
Q4:你能举例说一个你负责的验证项目吗? A4:滴眼剂的MFT,由我设计的整体方案,包括其中风险评估、干扰动作设计、取样设计等。参考了PDA TR29、ICH Q9中的风险评估工具FEMA等。总之,利用一些法律法规或文献资料,结合公司实际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并交由车间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再改进设计方案的不足。简单说来,PDCA循环吧。
Q5:那你具体负责调查的偏差案例,能分享一个吗? A5:某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染菌,最初交上来的偏差报告为员工培训不到位,随着时间推移后续又发生了类似情况,不得不重启调查。通过菌种分离,送外鉴别得知具体菌名。再根据其特性研究生产过程、检验过程有无明显漏洞,确保体系正常的情况下重新确立消毒灭菌方案,形成变更。验证之后,形成capa。重启调查到验证完毕,约花2年时间。回顾capa有效性持续3年。
Q6:你认为,QA工作中什么最难? A6:应该是验证管理工作了,全都照着法规做,水至清则无鱼;过于放松法规,验证的目的又达不到。验证管理的质量工作,不仅仅要求你懂法规,还要你懂一定的生产、工艺、设备、检验方面的知识。很多时候,可能需要我们QA去找到一个平衡点,度,不是很好把握。很多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来进行处理了。
Q7:你如果成为我们公司的QA主管,作为外聘的你,其他部门的领导可能不了解你,不熟悉你,你如何在工作中应对这种问题? A7:我也说过了,除了有岗位特殊性的工作我没做过之外,其他我都有所涉猎,或主持、或组织、或参与。我之前从事的工作,能为我提供帮助,因为我始终坚信,质量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如果,我能告诉他们,这件事你只需要做4步,每一步做什么,我想QA的工作还是很好开展的。当然了,前提是我的来到公司之后和他们打成一片但是又不溶在他们其中。
又问我:那你的意思是作为QA主管的你,每天都会抽时间去一线了?我回答:那当然,我不去一线我怎么知道具体的流程和脉络?文件上面写的和实际工作做的不可能全都一致吧?不然国家不会开展工艺核查了,对吧?QP回答道,是的,只有你亲临一线才能最快熟悉公司的实际情况(说实话,我不明白她问我是否每天抽时间去一线的意思,难道他们公司的QA都不去一线的???)。
整个过程还聊了一些我现在公司的实际状况、也谈了这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内容涵盖销售额、利润、薪酬构架等等一系列问题,整个面试过程1小时多一点点。请各位蒲友帮我参谋参谋,抛开薪资问题,有戏么?
@叶非 @冷血无情
@星辰碧落 @zysx01234 @赵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