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导读:好久没有在论坛发帖了,可能我也有些懒惰了,好怀念2011年到2015年几乎天天都要登陆论坛,看帖子以及找资料,成长最快的也是那段时间。最近在蒲公英论坛上,看到了一篇名为“我与QC的爱恨情仇”的帖子,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和讨论。看了之后,再一次触动我应该将毕业十年的QC工作经历做一个总结,目的是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感恩在这过程中遇到的恩师、朋友、同事、同仁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同时也感谢那些曾经给予我阻力、挫折、失败等当时觉得有一些不友好的“朋友们”,使我在困境中学会挣扎、斗争、成长。我的QC之路比较特殊,从体制内开始,到企业中锻炼,现在又回到副省级城市的药检所。可以说,看到了不同性质单位中对于QC的定位差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和大家一同分享并回顾我与QC的十年情谊。 第一部分 梦开始的地方——从学生向职场小白转变2008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值得铭记于心的一年,在这一年的8月8日,中国人圆了自己百年的奥运梦。当歌唱祖国响彻整个鸟巢体育场,我的心无比激动和自豪,对于一个体育迷来说,再也不用熬夜看奥运比赛了! 而我也是在那一年的夏天,从大学毕业,正式踏入职场,成为一名职场小白。我大学所学的是药学专业,说句实话,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并不了解这个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从字面猜测应该就是和药有关的吧。高中时比较喜欢化学和生物,而对物理兴趣一般。因此,在选择专业时,尽量避开与物理相关的专业。当年的第一志愿其实是临床医学,服从调剂,被调到药学专业,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时间再往前推6个月,2008年2月,我来到学校给指派的实习单位,我的家乡一个市级的食品药品检验所。当时很忐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行,适不适合做检验工作?我很迷茫,也许这都是人生必经之路吧。我的性格有些内向,不知道实习单位的老师究竟好不好相处?待人友善不?一时间脑袋里很乱,于是索性拿出笔在为实习准备的笔记本上将自己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如何实习做出了一定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办法都一一罗列出来。现在有时拿出当年实习笔记翻看时,觉得当初的自己好傻,好幼稚。但这更证明了谁没有年轻过呢!最终确定的实习中心思想就是“服从指导老师,虚心向每位老师学习,踏实肯干,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把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就这样在2008年2月24日,我和两位大学同学一同去报到了。业务所长接待了我们,通过聊天知道他也是我们的校友,对我们很友善,也使我担忧的心情缓解了很多。随后他带领我们到各个科室参观一圈,然后就把我分配到生测室进行实习,我也见到了对我职业生涯影响特别大的实习指导老师,后来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主任。她看起来45多岁左右,很喜欢笑,待人和善,心地善良,给我一种妈妈般的感觉。她也是我的校友,我们聊了一下这些年学校的变化,其实那时候我学生气太重,别的也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这个地级市的食品药品药检所,编制内的人员20多位,还有一些打扫卫生的非编制人员,一共不到30人。我所在的生测室在最顶楼。当时他们刚刚搬到新的办公地点也就1年多时间,实验室很干净,仪器设备摆放很有秩序。但是很多仪器都很陈旧,但对于刚刚毕业的我来说,再旧的仪器都是新的。后来时常回忆那段时光,非常感谢那些旧仪器,尤其有一台岛津LC-10AT的单泵高效液相色谱仪,它是我接触的第一台大型分析仪器,由于很经典,和我上大学时书本上讲到的设备比起来很相近。于是,在我的实习恩师讲解操作方法的时候,我用心在记忆每个过程以及操作细节,然后,待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再通过自己操作,将讲课内容和我的理解一同整理书写到实习笔记上去,晚上回家还要拿出来复习。不太明白的地方,再找出分析化学书进行学习。那时候网络还不那么发达,我家也没有电脑,只有利用白天时间,在实习单位上网查找资料,看《中国药典》以及《标准操作规程》,那段时间,我如同掉到知识的海洋里,不知疲倦的在汲取检验基础知识。 同样是那一年,我老师的儿子要参加高考,她经常下午要早走一些,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或者买菜,陪她儿子。我和她说有什么事就安排我吧,我不怕累,所以,我的老师每天都给我讲授新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巧。说来也巧,那一年她们单位特别忙,而且忙的还特别早,很多检验品种她们都没有做过,我觉得真的是有幸遇到那个繁忙的时期,不然我也不能见识那么多东西,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三个月实习期,成长的特别快,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在检验之余,把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实验部分做完了。每天几乎都要加班一个小时左右,真是充实而又有收获的实习期。 实习之初,我的老师曾经在一次聊天中和我谈过是否想留下来工作。其实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能进入事业单位工作都是梦寐以求的。尤其是北方的孩子,可能受到父母那辈的影响,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还是有一定的好感的。而且当时药企的工资普遍不高,这个药检所还是相对较高的。即便如此,内心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刚刚毕业,很想去外面走一走。那时正好有一家深圳的药企在网上看到我的简历,让我去面试,给出的待遇要更好一些。但是,去深圳是从事生产方面的工作。我的老师跟我讲,对于男孩子来说,她其实很赞同去做生产的,她觉得更有发展,而且,她认为以我当时的表现,认真的工作态度,孜孜以求的精神,肯定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她经常拿她丈夫举例子给我听,我老师的丈夫是她大学同学,毕业在我们当地的一个药企工作,从一名普通的车间生产技术员做起,也是一个实干家,工作很认真,肯专研,肯学习,后来成为生产经理,到2008年已经成为该企业的生产负责人。听得我如痴如醉,那时候真是很容易被别人左右内心,但是我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家庭情况和我自身性格特点,觉得还是暂时留在药检所,从事检验工作,多学点东西,以后再去做生产。想法太简单了,以为转变是非常简单,只要自己想就可以。正如我参加我老师儿子升学宴的时候,她丈夫和我说,人生第一份工作对于今后职业生涯很重要。我当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直到后来去了企业,想从事QA岗位,都没有如愿,最终还是从事QC工作,我才恍然大悟明白那句话的真谛。我有两次可以离开QC,但最终阴差阳错,看来我是与QC有着不解之缘了。具体的哪两次,后面我会详细说明,非常戏剧化。决定留在药检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自己在外求学四年,很想在家多陪陪我的父母和亲人。此外,就是我比较喜欢检验分析工作,每当一个疑难的检验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顺利完成时,总能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说到这个,有一件事是我到现在还会经常和我的同事或者带新人时分享的真实事件。 记得在实习的最后一个月,我接到一个叫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品,这个是我第一次做复方制剂。含量测定是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与一个磷酸盐(有点记不清了),由于我们的液相是单泵,必须每次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再去超声半小时,才能进行试验。按照药典的比例,头孢哌酮大概20多分钟出峰,而舒巴坦则要将近60分钟出峰,手动进样的设备,这样弄估计需要做到半夜。于是我准备调整流动相比例,那时还是用2005版药典,对于调整比例没有明确的限定,可是,调整特别不顺利,不是调整过头,就是时间还是不符合我内心的期望值。就在这种折磨中度过了四个工作日,在周四的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白胡子老头,很像西游记里太白金星,他告诉我你可以试一下78:22,然后,我就醒了。一看闹钟,已经六点多了,准备起床,回忆一下刚刚梦里的情景,自己不免觉得有点可笑。到了单位,带着试一试的想法,就配了一个78:22的流动相,真没想到理论塔板数和保留时间都非常完美,一天就将实验顺利做完。我后来觉得也许花了将近一周的尝试,上天可能也看不过去了,晚上竟然派人来给我托梦。从那以后,我对这种复方制剂的品种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会该怎样调试流动相比例来提高工作效率了。但它似乎也告诉我一个道理,该经历的还要经历,困难是暂时的,通过学习和钻研,攻克难关所带来的将是一种质的提高,这也许就是哲学中所讲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吧!(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