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130|回复: 10
收起左侧

[其他] 《蒲答》论坛问答一周精选(2021年02月24日-2021年03月02日)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21-4-19 10: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王小妞 于 2021-4-19 21:25 编辑

《蒲答》论坛问答一周精选(2021年02月24日-2021年03月02日)
遴选一周问答精华,让知识传递更加便捷,尽在《蒲答》专栏。
本次内容由“王小妞”编辑,“飞凌大圣”审核。
栏目内容采集于蒲公英论坛,主要来源《有问有答》板块,不代表蒲公英论坛意见。
PS:诚招冠名商!


1、[生产制造]原料药怎么返工?
问:对原料药的返工有疑惑:1、对于需要返工的中间产品、原料药是否需要制定返工方案?2、对返工的投料量(如一批产品部分需要返工与原工艺投料量不一致)怎么控制?3、能否将不同批次的不合格产品在一个批次中进行返工?
答1(论坛ID:LanBo):1.需要。2.按照每个工序的辅料配比进行。3.按返工批号管理,可以。
答2(论坛ID:novacyl277):1.如果是验证过的,并在现行的注册工艺中和SOP中都有叙述的,那么不需要返工方案 2.建议先做小试,至少有点数据报告来支持投料量可允许的范围。3,不确定你叙述的不合格批次是成品批次还是中间产品批次,如果是成品批次则涉及重加工的概念,是违反法规的。综上,从你的叙述中可看出你们的返工在工艺中是没有的,建议先做试验研究,再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再更改相关文件比较好。

2、[生产制造]胶塞清洗灭菌变更为胶塞灭菌工艺属于什么变更?
问:无菌制剂,胶塞清洗灭菌变更为胶塞灭菌,灭菌温度灭菌时间不变,属于什么变更?
答(论坛ID:飞凌大圣)从你的表述来看,个人认为属于微小变更。胶塞清洗并不是没做,只是转移到胶塞厂做了而已,你们对胶塞厂审计,符合要求即可。但是需要的变更、稳定性考察等还是不能少的,做好了随时备查。

3、[生产制造]糖粉加浸膏喷雾制粒如何控制?
问:糖粉和浸膏比例为4:1,如何采用喷雾制粒?
答(论坛ID:大辉1):你说的是颗粒剂的话,先调整雾化,喷枪高度(建议最高度),寖膏多慢喷寖膏少快喷,因为糖粉愿意出粒,喷之前,寖膏过筛,糖粉过筛,温度和泵的速度,自己掌握,先试试吧。

4、[生产制造]从洁净区中间库领用物料的问题?
问:物料脱外包进洁净室中间库后,是直接将内包放置在货架上,做好标识,还是内包需要放入塑料箱中,塑料箱放在货架上?另外按生产计划从中间库领用时是可以打开内包取用部分,再将内包闭合,还是一定要整包领用?
答(论坛ID:Z語咛砬):1、按照公司文件规定存放即可,你能够确保内包放在货架上不破损,不被污染,那你直接放在货架也可以,但是如果内衬袋容易破损,那你就要考虑采取其他措施啦。同时提醒一下如你们的物料需长时间存放在暂存室,则不仅需要状态标识,建议建立台账或者货位卡2、物料是否会产生粉尘,暂存室的压差是否高于走廊,你在暂存室取一部分是否增加房间内其他物料被污染的风险,建议在称量室进行分样。

5、[质量控制QC]微生物限度结果是<1CFU/ml?
问:最近在看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时候有点不懂,微生物限度检测结果培养基没有看到菌落生长的时候结果写的都是<1CFU,为什么不能写成0CFU那,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答1(论坛ID:云中漫步sue):1、这个相应法规药典标准就是这样写的。2,<1,代表的是用目前现有的检测方法,检测限度,检测量培养结果无可见菌。可能存在菌但是以目前的检测方法的限制未能检测到。像以前的需氧菌就是培养3天,现在是5天,所以3天不长可能5天就长了,检测手段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提升,所以不能绝对。3,而且细菌是属于菌落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群,有可能有肉眼还看不到的菌落群正在生产聚集,因而用<1比较严谨。
答2(论坛ID:歪把子):<1更科学,因为可能存在菌,但是没有被培养出来。

6、[仓储运输]印刷性包材中包装盒和包装箱也要建立标准样张吗?
问:印刷性包材中包装盒和包装箱也要建立标准样张吗?
答1(论坛ID:水云深浪):中低风险的包材可以仅建立一个spec,包括材质、尺寸/容差、单位重量等,incoming则可基于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备性来看检测的范围和深度。
答2(论坛ID:椒陵小小兵):标准中有设计图的出稿审核图就可了。规定好具体内容真正检查检测更重要。

7、[质量保证QA]取样问题,和QC吵起来了?
问:我单位取样工作是QA在做,现涉及微生物取样问题,不知该由谁来做。控制菌和微生物限度需要在取样的时候就分成2袋吗?QA取总取样量QC不是自己分吗?取样室D级,化验室洁净区C级?
答1(论坛ID:歪把子):1、控制和限度不用分开,从流程看,没必要。2、基于流程和精益管理,微生物和理化分开,免得二遍活儿。3、关键的问题是人员配置和工资。也就是上层提供的资源的数量。
答2(论坛ID:椒陵小小兵):只是公司的分工不同而已,不管是QA还是QC取样,在取样的时候就应该把微生物跟理化的分开。

8、[质量保证QA]工序能力计算---Ppk分析?
问:是否有必要针对工艺验证过程中考察的片重、硬度等中控项目进行工序能力分析,由此来对工艺进行评价?假设每批中控800片左右的片重,200片左右的硬度,然后用中控的限度作为LCL/UCL?
答(论坛ID:董光宇1):首先确认一下是做PPK还是CPK,这个可以私下讨论,话题较长;其次开始第一年还是要做的,等第一年的数据没有问题的时候,比如CPK大于1.66,则可以在第二年降低监控数据频次或者直接不再考察,至于怎么选择,还是要基于你们企业的实际风险情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仙
发表于 2021-4-19 10: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4-19 12: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棒!棒!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4-19 14: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4-19 14: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答5和问答6 的答2有误(两个回答互换了)!
我检查了三遍,确定我了没有眼花

点评

谢谢啊,我眼花,已经更正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9 21:26
确定你没错,加油鼓励!  发表于 2021-4-19 18: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9 14: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棒!棒!棒!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21-4-19 18: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妞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仙
发表于 2021-4-19 2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小妞  妞啊,编辑一下你的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2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虾 发表于 2021-4-19 14:33
问答5和问答6 的答2有误(两个回答互换了)!
我检查了三遍,确定我了没有眼花

谢谢啊,我眼花,已经更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1-4-20 14: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14 17: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