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萹蓄的节间大多不到3cm,药典应该改一改了
萹蓄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
图右下有尺子,大家用一个学生用的圆规就可以在电脑上量了。 中科院北京植物所标本成熟节间长2cm上下,没见达到3cm的。
https://www.cvh.ac.cn/spms/detail.php?id=08a5eb7f 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所的标本为大叶变种,少数节间可达3cm https://www.cvh.ac.cn/spms/detail.php?id=f293c202 再看看一些分类学大家鉴定的标本——
https://www.cvh.ac.cn/spms/detail.php?id=08a5c9a7
https://www.cvh.ac.cn/spms/detail.php?id=089b7674
https://www.cvh.ac.cn/spms/detail.php?id=0899c636
请药典委的专家和领导自己动动手量一量。
把“节间长约3cm”改成“节间长约2cm”为妥。
说明,萹蓄的主要混伪品有习见蓼Polygonumplebeium,按植物志描述——“通常小枝的节间比叶片短。叶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0.5-1.5厘米”,可见“节间长约2cm”完全可把正伪品分开了。
2、大枣究竟应该用什么枣?药典不应包括小枣
枣,在很早的年代就被我们的祖先所种植,春秋战国时期枣就有大小之分。如山西大枣河北小枣。
张仲景喜用枣,点名必用大枣。在惜字如金的古代文献中一定要加一个“大”字,肯定是有特指性。
张仲景用枣的计量单位是“枚”。葶苈大枣汤20枚,旋覆代赭汤12枚,十枣汤10枚,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都是4枚。
最近多有人在网上问,张仲景所用的一枚大枣有多重啊?
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张仲景用的不是“枣”而是“大枣”,这应该是中医药历史上第一个指定品种的中药。
我再强调一遍,自古以来,中医习用的是大枣,不是小枣。
张仲景用大枣,不用小枣,可能并不是因为小枣不好,而是因为用量,一枚大枣撑五六个小枣,如果不指定品种,重量不相对恒定,会影响疗效的。
所以,中药名既然叫大枣不叫枣,就应该提高其大小低限标准,并且把大小限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以保证用量的准确。
看看药典——
药典大枣的大小是,长2~3.5㎝,直径1.5~2.5㎝。
十分明显药典指定的枣涵盖了包括沧州金丝小枣在内的几乎所有品种的小枣,而现在的大枣之大,以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
我个人认为大枣的大小应该为长3~3.5㎝,直径为2~2.5㎝为宜。对与不对大家可以讨论。
据我了解,过去在安徽的许多地方,大枣的大小是相当稳定的。我们的许多医院和药店都喜欢习用一个品种,据称是山西吕梁山一带产的木枣,又称吕梁大红枣,柳林大红枣。
它的特点是皮比较厚,可能在食用时口感上有一点差,但它是煮枣茶的好材料。木枣味微酸可养心安神。
我们南方人喜欢用它,就在于它的皮厚,药渣里的枣子不会有人拣出来吃的,口感不用考虑。
然而皮厚有很多好处,枣子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外皮容易破损,北方的枣子是用竹竿打摔在地下捡起来,木枣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打不烂摔不破的品种,这样的枣特别耐储存,不容易生虫、霉变和变质。而且木枣大小大致相当论个数入药容易控制用量。
张仲景用大枣比如今的药典要严谨得多!药典的大枣标准是有待商榷的。
就说到这里,说得对不对,想听听群里同仁,特别是山西同仁的意见。
3、金钱草药典标准有错误
药典金钱草 ……
【鉴别】(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腺毛,头部单细胞,柄部1~2细胞。栓内层宽广,细胞中有的含红棕色分泌物;分泌道散在,周围分泌细胞5~10个,内含红棕色块状分泌物;内皮层明显。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壁微木化。韧皮部狭窄。木质部连接成环。髓常成空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叶表面观:腺毛红棕色,头部单细胞,类圆形,直径25μm,柄单细胞。分泌道散在于叶肉组织内,直径45μm,含红棕色分泌物。被疏毛者茎、叶表面可见非腺毛,1~17细胞,平直或弯曲,有的细胞呈缢缩状,长59~1070μm,基部直径13~53μm,表面可见细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栓内层宽广? 看看同是国家药典委出的显微图谱!写的是皮层宽广。 疑问,木栓层和木栓形成层在什么地方?,没有木栓形成层何来的栓内层?
下面还有啦——
明明是叶表面制片,药典标准中却写"被疏毛者茎、叶表面可见非腺毛"。
再看看国家药典委自己出的图谱:”被疏毛者茎、叶"被删了,只有"表面可见非腺毛"。这才是正确的! 非常可笑,同样是国家药典委出的书,图谱是完全正确的,而国家药典的正文是错误的,并且错的非常明显,非常低级。
更为恶劣的是,图谱是2009年出版的,在此之后的2010版药典、2015版药典和2020版药典依旧延续着错误的内容一直抄。
再看看。2020版国家药典错误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