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29|回复: 3
收起左侧

艾灸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1 1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艾
1.1     历史与文化
艾草有冰台、艾蒿、黄草、医草、灸草、香艾、家艾、白蒿、白艾、蕲艾、吉祥草、福德绵、草师婆、肚里屏风等。
早在三国时期曹翕撰写我国史上首部灸法专著《曹氏灸方》,到了两晋至唐是灸法的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一些灸法大家及代表性著作,唐宋时期灸法最为盛行,达到了艾灸发展的鼎盛,明清灸法继续发展,相对唐宋有所缓和,清末至民国初年,艾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
艾草主要与端午节有密切联系,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古人在室内燃烧艾草用以驱邪。此外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用艾的传统,如畲族每年立春日聚樟树枝燃烧,也可加入艾叶、石菖蒲等,召集幼童围绕火堆跳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1 15: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摹医简》中均作“久”字。“久”以后演变为“灸”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 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现。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10-21 17: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
还是广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王
发表于 2022-8-14 09: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7 1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