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周建理 来自:蒲公英
1、款冬花药用花蕾?
款冬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除去花梗和泥沙,阴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上端较粗,下端渐细或带有短梗,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气香,味微苦而辛。
看产地鲜药材加工前的照片——
菊科植物花类药材药用的通常都是花序。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菊花、野菊花和旋复花。请国家药典委的领导同志一定要出面解释一下,款冬花的花蕾在什么地方?
由于这个错误,后面把花序下面的茎写成花梗,那是必然的啦。
但如果按照产地加工要求,除去花梗,那2到3个相连,肯定是自相矛盾的。
再看看药材的性状,出去了花梗的款冬花会是长圆柱形的?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最后由于连带的错误,“苞片”也是错的。
当然,这个错误也不是从这一版中国药典开始的,应该有好几十年了,下面截屏下来的,是哪一年我也就不说了。 2、没有成分,找个成分,也要上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标准研究主要就是按照西方医学传统的生药学研究的标准模式来运行的。生药学讲究里面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如颠茄根里面的阿托品,番泻叶里面的番泻苷A,金鸡纳树皮里面的奎宁。所以西方生药学最讲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含量测定就是高水平的质量控制,没有含量测定水平就低。 牡蛎的功效“是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制酸止痛?我曾经问过老中医,“你们用过牡蛎的治酸止痛的功能吗”? “止痛?没有,牡蛎没有止痛作用啊”! 老中医反问道,“你这治酸止痛是从哪里来的?中医有理气止痛,活血止痛,何来制酸止痛”? 我也查过,在中医古籍上根本就没有“制酸止痛”这个词。我后来又查了一下,应该是从西医的生药学那边抄来的。据说西方医学早期,曾经用过碳酸钙作为胃酸过多的制酸剂,但因为大量产气导致胃肠不舒服,早就被淘汰了。后来改用了氢氧化铝一类的不产气制酸剂。 据说西方用碳酸钙粉直接吞的,中医用牡蛎是煎后用汁的,碳酸钙的水溶性很差很差,用它煎水来制胃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传统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它来搞什么治酸止痛, 根据西方生药学没有含量测定就是低水平的质量控制,前面一大堆功效都找不到一个对应的有效成分,不得已找到了这个本不是中医功效的“制酸止痛”——碳酸钙,作为牡蛎的检测成分。 呵呵,先是了胡编乱造一个中医的功效,然后再找一个早已被西方人淘汰的“有效成分”,堂而皇之的编造了牡蛎的检测标准。 那含量应该定在多少呢?不知道怎么测定一下变成了94%。还来个不得低于94%。 按照碳酸钙的溶解度KSP,含量99%与50%应该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94%是如何算出来的啦?为何只能多不能少?国家药典委的领导专家能出面给我们大家解释一下? 问题是,有同仁告诉我,现在市场上生牡蛎,多数达不到这个94%,问我知道不知道那是咋定的,我哪里知道? 可笑的是,国家药典还要求煅牡蛎也要参照生牡蛎做含量测定。又有人问我,有时煅牡蛎的含量可以达到110%多,(碳酸钙用火一烧就会生成氧化钙,CaCO3——CaO+CO2。EDTA滴定测定的是钙离子含量,大家一算就明白了。)这个也能算合格?我说那肯定不合格。她问那怎么办呢?我说我也没办法。 最为搞笑的是,有人说他可以玩一个绝招,牡蛎含碳酸钙量达不到就加一点煅牡蛎,煅牡蛎含碳酸钙量太高了,就加一点生牡蛎。他称含量不合格调调弄弄就合格了,所谓的牡蛎用碳酸钙来控制其质量也就是笑料一个,废纸一方。 我不知道国家药典委的领导看到这些内容有什么感想?有那位公开上来谈谈? 这历版及2020版药典——没有成分,瞎找个成分,也要上含量测定? 这就是生搬硬套西方生药学标准的结果,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害死人啦。 附——药典牡蛎 【含量测定】取本品细粉约0.1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加水2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至溶液显黄色,继续多加10ml,再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黄绿色荧光消失而显橙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5.004mg的碳酸钙(CaCO3)。 本品含碳酸钙(CaC03)不得少于94.0%。 煅牡蛎取净牡蛎,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酥脆。 本品为不规则的碎块或粗粉。灰白色。质酥脆,断面层状。 【含量测定】同药材。 【功能与主治】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3、药典关于酒苁蓉的水分规定是不是前后矛盾
药典肉苁蓉 …… 【性状】肉苁蓉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 ……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 …… 饮片 ……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酒苁蓉 取净肉苁蓉片,照酒炖或酒蒸法(通则0213)炖或蒸至酒吸尽。
酒苁蓉形如肉苁蓉片。表面黑棕色,切面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质柔润。略有酒香气,味甜,微苦。 酒管花苁蓉切面散生点状维管束。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呵呵:含水量低,太硬,不符合药典。
蒸软了,含水量又不符合药典。
这咋办,国家药典委领导能不能回应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