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偶尔范范小糊涂 于 2023-6-15 13:02 编辑
书接上文,对照品赋值“那些事儿”,https://www.ouryao.com/thread-695554-1-1.html
对照品赋值时候,而针对于杂质对照品来说,由于杂质通常产量很低且价格贵,无法进行复杂的标定或标定成本太高。
在申报中,通常需要体现工厂确认,内部赋值数据。
量值尽可能接近于真值即可,最常见的性价比最高的两种含量值分别是TGA(热重分析)及QNMR(定量核磁)
TGA,
首先我们介绍最常见的TGA(热重分析),TGA通常只需要消耗3-5mg样品即可。
热重分析法(TGA)是在规定程序控制变化的温度范围内,测量被分析样品的重量相关量(如质量、固体残留量或残留率等)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可以知道样品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其杂质组成、热分解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
热重量分析的主要特点是普适性高、样品消耗少、灵敏、能准确地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
可以说,只要物质受热时会有组分逸出而引发质量的变化,都可以用热重量分析来研究。
下面以一份TGA报告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解读TGA数据呢。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耐驰的TGA设备TG209F1,对某一药物杂质对照品进行检测,
采用的是氮气氛围,升温范围30~800 °C。 30-110 °C区间,产品的质量减失百分比1.14%; 110-400 °C之间的质量减失百分比大于99%; 400-600 °C之间的质量减失百分比很少,趋于平衡; 最终800 °C下残碳量为0.35%。 - 阶段一:30-105摄氏度,产品的质量减失百分比1.14%,失重曲线平缓,主要源于吸附水逸出。一般认为,在100~120 °C左右失去结晶水和结合水。
若样品中含有较多的低沸溶剂残留,则有可能观察到一个明显的失重峰。而这张图中没有明显的失重峰,说明溶残不多或者残留溶剂的挥发性与水接近。 - 阶段二:110-400 °C之间的质量减失百分比大于99%,失重曲线前段平缓,在300 °C左右开始骤变,这说明样品开始热降解。大多数有机物在250-300度即开始氧化分解。
- 阶段三:400-600 °C之间的质量减失百分比很少,此段产品的热分解基本完成,质量逐渐趋于稳定。
- 阶段四:800°C残碳量为0.35%,此值不可完全等价与灰分。由于采用的是氮气氛围,剩下的残渣里面有炭残留,如果是采用空气氛围,那我们才可以理解为灰分,此两者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杂质标定需要测:色谱纯度、干燥失重、炽灼残渣。但由于样品量少,时常有人以此项代替炽灼残渣,应注意其差异。此外还有厂家仅使用TGA表征水分、溶残和残渣,即测试在105°C的减失质量百分比作为水分和溶残总和,然后测定800°C的残留量作为灰分数据,最终折算出含量。 这样做虽然简便,但缺少其他测试数据作为佐证,存在一定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