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31|回复: 4
收起左侧

[确认&验证] Low endotoxin recovery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4 17:0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没有相关方案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8-14 1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见这个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3-8-15 08: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上看到一段,如下:

Low endotoxin recovery,LER,是近几年来研究比较热点的一个方向,低内毒素回收率现象发生于药物内毒素检测,从而FDA要求必须证明是否含有这一现象。在2013年时候,有科研人员提出LER问题。其实这个现象也是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但是同时也表明该研究员对于内毒素认知有着很深的理解。所以其实做内毒素检测这一行呢,要有比较深的、发散性的思维,对于不合理的数据,发现它,并且对于该数据无法解释或无前人经验,我们要做深入的思考。

为了检测生产药物过程中,可能潜在引入外源内毒素污染,所以再每个步骤取样本,并加入已知含量的内毒素至样本中,并孵育一段时间后检测。检测之后发现,加入已知内毒素含量的样本的内毒素回收率低于50%,反复检测,且通过常规的排除干扰实验,均无法回复内毒素回收率。随后,有着更多的人也相继发现这一现象,而且LER现象主要时发生再制药领域。

既然主要是发生再制药领域,就有人归纳了一些这些药物相似的地方,比如为了维持生物药的稳定性,所使用的辅料。那说到辅料,一般情况下发生LER现象的都含有以下这些,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溶液和聚山梨醇酯。但是在最初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确实会导致LER,但是对于发生LER的机制和发生的过程都不了解,没有一种很好的解释可以说明是如何发生的。最初发现这种现象的,在很多药物论坛上也经常被提及讨论的,因为LER现象导致很多注射的药物的内毒素含量被严重低估,增加注射的风险。FDA也指出了,某些药物可能存在很高的内毒素含量,但是检测出来的结果都极低,并且符合质量标准,所以发生这种的情况之下,增加了药物致热的风险。所以,为了避免潜在的内毒素污染,降低病人风险,必须了解LER发生阶段、如何发生,优化药物内毒素检测方法,从而真实的反映出该药物的内毒素含量水平。

今天写这篇小短文,就是大致介绍下LER。主要的介绍针对在于制药行业,后续我会陆续分享一些法规文件对于LER的要求,以及找一些案例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对本行业的人士有起到帮助。

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可以留言或者其他,大家互相讨论。。。对于阅读的朋友都能起到启示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8-15 08: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 Introduction介绍
1.1 Purpose目的 ...........................................1
1.2 Scope 范围...........................................1
2.0 Glossary of Terms术语 ...........................................2
2.1 Abbreviations 缩略语.....................................................3
3.0 LER Hold-Time Studies 低内毒素回收保留时间研究....................................3
3.1 Test Method 测试方法.......................................................4
3.1.1 Reagents and Materials 试剂与耗材................................4
3.1.2 Spiking of Undiluted Sample 未稀释样品的加标........................4
3.1.3 Storage Containers储存条件 ........................................5
3.1.4 Batch Requirements批次需求......................................5
3.1.5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储存时间和温度.....................5
3.1.6 Controls质量控制 ........................................................6
3.1.7 Equipment 设备....................................................6
3.1.8 Personnel 人员......................................................6
3.1.9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数据分析与说明...................6
4.0 Proposed Mechanisms of LER  LER的可能机制 ..........................7
4.1 Differentiation of LER and Test Interference  
LER现象的判别与测试.干扰...........................................................8
4.2 Investigation of LER Causes LER现象的原因调查 ................................8
4.3 Proposed Two-Step Reaction Model of LER
LER现象的两部反应模型 .........9
4.4 Factors Influencing Reaction Kinetics 光度测定法相关的影响因素...............10
4.4.1 Energy Input (Extrinsic)外部环境影响(能量) ..............................10
4.4.2 Masking Capability of a Sample 样品的屏蔽能力 ..................11
4.4.3 Masking Susceptibility of Endotoxins 内毒素的屏蔽敏感性 ..........12
4.5 Potential Aggregation States of Detectable and Non-detectable Endotoxin
内毒素聚集形态下的可检测性和不可检测性........................13
4.5.1 LER and Limited LPS Interaction with Factor C
LER和低内毒素与C因子的反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8-15 09: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pda tr82不就是这个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3 1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