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216414
帖子
主题
积分2815
注册时间2015-10-19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anxiansheng 于 2025-5-19 15:04 编辑
《医疗器械可用性工程注册审查的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总结和《医疗器械使用错误评估报告》模板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涵盖设计开发到注册申报的全流程。
注册申请人需根据产品风险(高、中、低)制定相应的可用性工程方案。
二、核心概念可用性工程
简单说,就是从人体的生理、心理、行为等角度设计医疗器械,让产品更安全、易用。比如考虑不同用户(医生、患者、老人等)的操作习惯和能力限制。
三大核心要素
用户:包括所有与产品交互的人,如医护人员、患者、家庭护理者等。需特别关注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视力障碍者需要触觉提示)。
使用场景:包括使用环境(如医院、家庭、救护车)和操作任务(如紧急抢救、日常护理)。需区分 “关键任务”(如误操作可能致命)和 “非关键任务”。
用户界面:指人与器械交互的部分,如按钮、屏幕、说明书、标签等。设计需符合用户习惯,例如字体大小适合老人,颜色编码区分功能。
三、基本原则可用性与安全有效性结合
可用性是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一部分,不能单独割裂设计。例如,家用血糖仪需简单易懂,避免患者误操作导致测量错误。风险导向
根据使用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
高风险:涉及关键任务(如急救设备),需严格开展可用性测试。
中低风险:可简化流程,但需分析同类产品的不良事件。高风险医疗器械通常是高风险产品的子集(如生命支持设备),需重点关注操作复杂性和用户培训。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设计开发到上市后,持续优化可用性。例如,上市后收集用户反馈,改进界面设计。
四、可用性工程过程需求分析:明确用户是谁、在哪用、怎么用,识别关键任务和潜在风险。例如,设计手术室设备时,需考虑无菌环境和紧急操作需求。
设计与实现:根据需求设计用户界面(如按钮布局、说明书步骤),并制作原型。
验证与确认:
验证(形成性评价):通过专家评审、模拟测试(如在实验室让用户操作)检查设计是否符合规范。
确认(总结性评价):在真实场景中测试(如医院病房),确保用户能安全有效使用。高风险产品需至少 15 人 / 组的测试样本量。
更改管理:若设计变更(如按钮位置调整),需重新评估对用户的影响。
五、用户界面验证与确认方法验证方法
专家评审:邀请可用性专家和医生评估界面设计。
认知走查:模拟用户操作,检查是否符合逻辑。
形成性测试:小范围测试(5-8 人 / 组),发现早期问题。
确认方法
总结性测试:大规模测试(至少 15 人 / 组),覆盖真实场景和关键任务。
等效器械对比:若有类似已上市产品,可对比分析其可用性数据,减少重复测试。
六、注册申报要点高风险产品:需提交《可用性工程研究报告》,包含详细的用户分析、测试数据和风险控制措施。
中低风险产品:可提交《使用错误评估报告》,重点分析同类产品的使用问题和预防措施。
说明书与标签:需明确用户群体、操作步骤和安全警示,例如用大字标注 “禁止儿童操作”。
七、特殊情况说明进口医疗器械:需考虑中外用户差异(如语言、体型),可能需在中国重新测试。
组合产品:如设备与耗材配套使用,需整体评估可用性(如连接是否方便)。
现成用户界面:若直接使用已有设计(如采购的软件界面),需验证其安全性,避免 “拿来主义”。
八、目标与动态调整核心目标:通过科学设计减少用户操作错误,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器械 “好用、安全”。
持续改进: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反馈,指导原则将适时更新,保持适用性。
总之,这份文件强调 “以用户为中心” 的设计思维,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医疗器械不仅功能强大,更要 “易用、安全”,减少因设计缺陷导致的医疗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