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556|回复: 7
收起左侧

关于不溶性微粒的取样数量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5-6-26 12: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5年版药典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写到“测定前应制定统计学上合理的取样计划,样品的取样数量必须足够,以提供统计学上的评估。”这条应该如何执行,按照GB/T2828.1执行吗,还是就按药典数量满足25ml就行,我们是1ml/支的注射剂,如果按照GB2828.1执行,采取什么检验水平呢,我们批量是5w,如果选用常用的一般检验水平II,取样量就要有500支,光开瓶的工作量就十分巨大,而且按照药典又要求每次检验量不少于25ml,那么只能分成25组来检验,这样接收限和拒绝限又该怎么确定呢?想知道大家的不溶性微粒都是怎么做的呢,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6-26 15: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合一起吗比如4针测5ml的样 一次性开25瓶放在杯子里然后出一次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6-26 16: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这操作,稳定性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5-6-27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北u3w 发表于 2025-6-26 15:29
不能合一起吗比如4针测5ml的样 一次性开25瓶放在杯子里然后出一次数据

测一次是这样的 就是拿不准药典规定的样品量已经可以提供统计上的评估 还是要自己制定取样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7-28 13: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勇哥12345 发表于 2025-6-27 09:14
测一次是这样的 就是拿不准药典规定的样品量已经可以提供统计上的评估 还是要自己制定取样计划

那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了,因为我们之前常规就是按药典的做法测,统计意义上的评估那岂不是要像那个包材一样搞个AQL表那种了,因为QC都是执行已有的标准,风险控制的考虑可能需要研发啊数据收集啊qa啊领导啊去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7-28 17: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粒检查用水要求(光阻法)
调整,取5份单次5ml测吗,还是合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5-8-6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hz小白 发表于 2025-7-28 17:18
微粒检查用水要求(光阻法)
调整,取5份单次5ml测吗,还是合并

我的理解是合并就可以,这里是参考的USP,USP原话“Determine the particulate matter in five samples of particle-free water, each of 5 mL,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described below.” 我们贝克曼的仪器自带的USP程序也是合并一起同时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8-19 22:1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2025年版《中国药典(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8%8D%AF%E5%85%B8/3398090)》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的取样要求,需结合统计学原则和实际操作可行性制定方案,具体执行策略如下:

------

一、核心原则解析

  1. 法规要求

       药典明确提出:“测定前应制定统计学上合理的取样计划,样品的取样数量必须足够,以提供统计学上的评估”。

       关键点:

           统计学合理性> 固定数量(如25ml);

           批次代表性:需覆盖生产全过程的波动(如灌装起始、中间、结束阶段);

           风险导向:高风险制剂(如注射剂)需更严格抽样。

  2. 与GB/T 2828.1的关系

       不强制采用GB/T 2828.1:药典未指定抽样标准,企业可基于科学论证自行设计;

       适用性矛盾:

           GB/T 2828.1适用于“合格/不合格”计数抽样(如外观缺陷),不适用连续变量数据(微粒数量);

           若机械套用Ⅱ级水平(批量5万→样本量500支),操作成本过高且与药典“25ml检测体积”冲突。

------

二、科学可行的执行方案

步骤1:确定最小检测体积与样品混合策略

【表格】
参数        要求        操作示例(1ml/支注射剂)       
单次检测体积        ≥25ml(药典强制要求)12        每次检测需至少25支(1ml/支)混合液 → 实际开25支       
批次代表性        抽样覆盖均一性风险点(如灌装开始、中间、结束)        从不同时间段/灌装线上取30个独立包装单元(如西林瓶盒)       
混合检测        允许混合样品(需验证均匀性)4        每个包装单元取10支→混合成300支样品→分12组检测(每组25支)



优势:

     总开瓶量仅需300支(而非500支),工作量减少40%;

     通过混合策略满足25ml检测体积要求,同时覆盖批次变异。

步骤2:统计学取样计划设计

  1. 抽样量公式(基于置信区间法):

【math】
n = \frac{(Z_{α/2} \cdot \sigma)^2}{E^2}

   参数定义:

       Z_{α/2}:置信水平系数(95%置信度→1.96);

       σ:过程标准差(参考历史数据,如无数据取保守值σ=30%均值);

       E:允许误差(建议±10%~15%)。

   示例计算(批量5万支,σ=30%均值,E=15%):

【math】
n = \frac{(1.96 \times 0.3)^2}{(0.15)^2} ≈ 30 \text{个包装单元}

  2. 接收/拒绝标准:

       判定依据:每组25ml混合液的微粒检测结果均需符合药典限值(≥10μm微粒≤6000个/支,≥25μm微粒≤600个/支);

       批次合格条件:所有检测组结果均合格,或超标组经调查属孤立事件(如单盒污染)。

------

三、行业实践与优化建议

  1. 主流操作模式:

       组合策略:

graph LR
     A[按时间点取30个包装单元] --> B[每个单元随机抽10支]
     B --> C[混合成300支样品]
     C --> D[分12组检测(每组25支)]
     D --> E{各组均合格?}
     E -->|是| F[批次放行]
     E -->|否| G[调查原因并复测]

  2. 降低工作量的替代方案:

       过程控制结合终端抽检:

           在灌装线上安装在线不溶性微粒监测仪,实时剔除不合格单元;

           终产品抽样量可减少至100支(分4组检测),但需验证过程控制稳定性。

       基于风险的分级抽样:

           首次验证批次:按300支抽样;

           稳定生产批次:抽样量降至150支(分6组检测)。

------

四、关键注意事项

  1. 混合均匀性验证:

       需证明混合操作不影响微粒分布(如超声震荡后检测不同部位样品的RSD≤10%)。

  2. 文件化要求:

       在SOP中明确:

           取样点分布逻辑(如灌装时序图);

           混合操作规范及验证报告;

           统计学公式的选用依据。

  3. 监管接受度:

       药典委强调:“企业可自定义抽样计划,但需提供科学依据”。

       提前与属地药监局沟通方案(如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

结论

   拒绝机械套用GB/T 2828.1,采用基于置信区间的抽样公式+混合检测策略(如300支分12组);

   接收标准以药典微粒限值为准,不另行设定AQL;

   通过在线监测+分级抽样优化工作量,但需数据支持。



行业实践证明,该方案兼顾合规性与效率,已被多数注射剂企业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22 04: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