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5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药片上的黑点是什么?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药片上的黑点是什么?[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以下文章来源于石决明[color=rgba(0, 0, 0, 0.3)] [color=rgba(0, 0, 0, 0.3)],作者石决明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backcolor=var(--APPMSGCARD-BG)]
石决明.
[color=rgba(0, 0, 0, 0.5)]中国药典问题和验证经验分享,苏州地产医疗公司介绍,医疗行业读书和个人文章分享



[color=rgba(0, 0, 0, 0.9)]





大家好!我是石决明,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召回事件的启示。

一、黑点召回事件

事件核心:肉眼可见的污染成为导火索
2025年7月,美国制药公司Amneal Pharmaceuticals宣布紧急召回三批次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抗生素片剂(批号AM241019/AM241019A/AM241020),其余批次并无问题。



触发召回的直接原因是:患者和药师在药片表面发现异常黑色斑点。这些直径不足1毫米的黑点,经实验室鉴定为曲霉菌(Aspergillus)——一种可对免疫缺陷者致命的真菌。

该产品适用于治疗由以下易感菌株引起的尿路感染: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摩根氏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寻常变形杆菌、儿科患者急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易感菌株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和易感弗氏志贺氏菌菌株引起的肠炎和成人旅行者腹泻。被曲霉菌污染的产品可能导致严重和危及生命的感染。在患有潜在免疫抑制疾病的患者中使用有缺陷的产品会增加对严重感染的担忧。

风险升级链条:从生产端到患者床头

  • 污染源潜伏
    • 污染发生于生产环节(推测为压片设备死角或辅料存储过程),但未被常规检测发现。
    •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超50万片污染药片通过分销网络流入全美药房。
  • 终端肉眼发现
    • 患者服药前观察到药片异样(非实验室主动检出),上报后企业启动留样检测。
  • 实验室确证
    • 黑斑培养出曲霉菌菌落
  • I级召回启动
    • 无伤亡报告下仍启动最高级别召回,因真菌污染属于"不可接受的生命威胁"(FDA定义)。

讽刺性事实:该药品用于治疗感染,却因污染成为新感染源。


二、反思

这是产品出厂放行后才发现的污染。为何价值千万美元的现代化生产线,会被肉眼可见的黑点突破防线?背后是系统性漏洞的叠加:

检测方法的"三重盲区"
检测环节
失效原因

微生物限度测试常规检测未曾发现
异物检查抽样率<0.01%,且依赖人工目视漏检微小斑点(小于1mm)
稳定性考察只关注化学降解,未模拟湿热环境微生物增殖,黑点在运输和储存时变大现实冲突:

    • 企业合规性检测达标。非无菌制剂的药典检测指标并不复杂,尤其是抗生素类的片剂胶囊剂由于本身抑菌,常规检测容易通过。
    • 临床风险未消除。但是并不意味着微生物限度要增加项目或者抽样量要增加。
污染溯源举例
  • 设备清洁漏洞:压片机沟槽残留物料霉变(曲霉菌在淀粉类辅料中28℃即可产孢)。
  • 环境监控失效:生产车间湿度超标时未增加真菌监测频次(理想控制:霉菌≤3 CFU/㎡)。
  • 供应链风险:药用辅料供应商未提供真菌孢子控制证明(如微晶纤维素可能携带孢子)。

结论:非无菌制剂的"安全信心"来自哪里?在新版药典的升级中,尤其是非无菌药物部分引入了很多微生物控制方面的指标以及需要的风险分析。作为生产企业来说,工作的重心应该从“微生物检测”向“微生物控制”进行转移,做到从"合规"到"守护"的质量体系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到黑点,有一篇黑色字体

点评

无字天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片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片上的黑点可能是微生物污染(如曲霉菌),属严重质量缺陷。根据《中国药典》通则0981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及ICH Q6A指南,口服固体制剂应无菌或控制特定致病菌。若发现可见异物,依据《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第十条,企业须立即启动调查并采取召回措施。该案例中黑点经鉴定为曲霉菌,对免疫低下者具致命风险,符合FDA 21 CFR Part 211.110关于污染控制的强制要求。建议临床使用时严格检查外观,遇异常立即停用并上报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鼠鼠还在学习中,内容仅供参考(药搭GMP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wolaichaziliao 发表于 2025-8-1 15:16
没看到黑点,有一篇黑色字体

无字天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前天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4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