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5
收起左侧

[张金巍] 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再次被围剿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9月1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突然出手,将包括生工生物、擎科生物在内的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理由依旧冠冕堂皇:“违背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但结果很清楚——这些中国生命科学企业在获取受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管辖的物项时将被全面卡脖子,许可政策为“推定拒绝”。

这不是单纯的商业博弈,而是对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一次精准围剿。过去二十年,中国在合成生物学、基因合成、分子诊断、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取得飞跃式进展,逐渐摆脱对进口的过度依赖。正因如此,才引来一次次围堵和打压。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
越是被封锁,越要自立。越是被卡脖子,越要突破。

1、政府层面:顶层设计与长期支持
面对围剿,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战略。近几年,国家持续推动“生物经济”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创新药、体外诊断到高端实验设备,都在政策层面释放信号:必须自主、必须可控。未来在产业基金、重大专项、创新平台等方面,更需要力度更大、覆盖更广,真正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撑。

2、企业层面:抱团取暖,协同突围
企业不能再各自为战,而要形成生态协同。上游试剂耗材、仪器设备到下游应用服务,本就是一个紧密相连的产业链。今天你依赖别人,明天别人就可能被制裁。唯有上下游联手,国产替代才有真正的韧性。
比如,色谱仪器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是典型的高端实验室“卡脖子”环节。但国产品牌正在悄然崛起。依利特液相色谱正是其中的代表,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中,正在逐渐实现对进口仪器的替代。类似这样的企业,就是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突围的“火种”。

3、科研界与产业界:同频共振
科研需求决定产业走向。中国科研人员在过去十年“习惯性”依赖进口试剂与仪器,如今是改变思维的时刻。科研界越早切换到国产平台,越能倒逼产业进步,推动国产企业快速迭代。产业界也要听得见科研的真实需求,不再做“样子货”,而是真正解决问题。

结语:
实体清单不是终点,而是警钟。它提醒我们,科技的命脉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围剿,中国生命科学产业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系统性的自主创新战略。
抛弃幻想,正视挑战;上下同心,国货自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中,每一个依利特、每一个生工、每一个擎科,都是筑起“中国生命科学长城”的一块基石。
未来属于谁?属于那些不惧打压、敢于突破的中国创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点太难了,科研人员根本看不起国产的仪器,包括你看国有企业,科研单位,药检所,都是国外的仪器,已经高度依赖了,还有一堆的买办等着赚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新增23家中国实体信息:

1. Beijing Fuda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2. Shanghai Fud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3. Shanghai Fudan Microelectronics (HK) Co., Ltd.

4. Shenzhen Fud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5. Shanghai Fukong Hualong Micro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6. Shanghai Fuwei Xunji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7. Sino IC Technology Co., Ltd.

8. GMC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Wuxi) Co., Ltd.

9. Jicu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10. Changsha NetForwar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11. Changzhou NetForward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12. Chengdu NetForward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13. Shenzhen NetForward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14. Beijing Tianyi Hu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15. Beijing Tsingke Biotech Co., Ltd.

16. Sangon Biotech (Shanghai) Co., Ltd.

17.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8.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

19. Hong Kong DEMX Co., Ltd.

20. Shanghai Suo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21. Hua Ke Logistics (HK) Limited

22. Hua Ke Supply Chain (HK) Limited

23. Shenzhen Xinlika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 Limit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类似的好多贴子,言必及依利特,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国产品牌能说的出来的太少了啊,国货当自强,得有一批企业拿出一批可以打的产品出来,才能扭转行业里习惯使用国外品牌的思维惯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根本的就是踏踏实实做研究工作,别老是想着弯道超车这种投机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前天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安全是核心;脚踏实地是根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18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