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47|回复: 21
收起左侧

我们越来越不会看病了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随着年龄增长,以前通宵打游戏的日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感觉身体比以前差了好多,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小毛病,结合自己去医院的感受和近来才女的调侃“担心我得绝症的N多天”经历,原来不会看病的不止我一人,才有了下边的文字: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fromuid=963713(才女原文链接)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我们越来越不会看病了**

曾几何时,生病了,去看医生,是一件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事。身体不适,找到那位熟悉的“大夫”,望闻问切,开方抓药,心中便有了底。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看病”这个原本直接的行为,变成了一座庞大、精密却又令人迷失的迷宫。我们手握医保卡,穿行于窗明几净的医院大厅,内心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茫然与无力——我们似乎,越来越不会看病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想想我们共同的经历:一次普通的感冒咳嗽,本以为去社区医院开点药便能解决,却被建议去大医院“排除一下”其他可能。于是,我们起早贪黑地挂上专家号,在拥挤的候诊区煎熬数小时,换来与专家短短三五分钟的会面。医生眉头微蹙,听筒还未捂热,鼠标便已点向电脑屏幕,“先去查个血,拍个胸片。” 我们如同接到指令的士兵,奔波于缴费窗口与检查科室之间。当拿着一叠正常的报告单回到诊室,医生可能又会开出更“精准”的检查,或者开出一大堆中成药、抗生素、止咳糖浆的“组合拳”。

忙活大半天,检查做了一大堆,钱花了不少,得到的却是一个“疑似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模糊结论,以及心中更多的疑惑:“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查不出问题却还是难受?这些药一起吃会不会有副作用?”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是,在身心俱疲地折腾了几周后,咳嗽竟不治而愈了。我们握着那堆几乎没怎么吃的药,内心一片茫然:这病,究竟是药物的功劳,还是全靠我那顽强的免疫力打了一场胜仗?这场胜利,丝毫没有带来喜悦,反而充满了被戏弄的荒诞感。

除了这类“自限性”疾病,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小病被拖成了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初次就诊,开检查单;一周后,拿着结果复诊,医生建议再观察或换种药;再过一周,病情或许有反复,又被建议去看另一个相关科室……如此循环,挂号、排队、候诊、检查,一个小病拖拖拉拉一两个月才勉强有个了断,期间耗费的时间成本与精神内耗,远比疾病本身更让人疲惫。

**究竟是何原因,让我们陷入了这般看病难的泥沼?**

**其一,是“防御性医疗”与“技术依赖症”的盛行。** 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的背景下,医生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用检查说话”成了最稳妥的选择。任何微小的可能性都必须被仪器“排除”,病历上留下的每一行诊断都有客观数据支撑。这本是科学的进步,却在不经意间异化为对“望闻问切”基本功的抛弃。医生成了检查报告的“解读员”,而非与病人深入交流的“诊断者”。

**其二,是医疗体系“工业化”运行的必然结果。** 大型医院如同一条高效运转的流水线,病人是线上的产品,医生是操作工。系统追求的指标是“吞吐量”和“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问诊、开出检查、做出判断,是这套系统的核心逻辑。因此,与病人花20分钟深入沟通,远不如花5分钟开单让机器去判断来得“经济”。深度的人文关怀,在这冰冷的效率面前,成了奢侈品。

**其三,是信息不对称与患者主体性的丧失。** 医学的专业壁垒极高,普通患者在面对医生时,本就处于信息洼地。当诊疗过程被简化为“听从指令-完成检查-领取药品”时,患者的参与感和知情权被极大地削弱了。我们不知道每一步的意义何在,只能被动地跟随流程,仿佛一场与自己身体无关的、被操控的旅程,内心的疑惑与不信任感自然与日俱增。

**其四,是健康观念的错位与医疗资源的挤兑。** 我们习惯了“药到病除”的神话,对身体的正常修复过程缺乏耐心,稍有不适便涌向最好的医院、找最贵的专家,寻求“终极解决方案”。这种对医疗的过度依赖,导致了优质资源的严重挤兑,使得真正危重的病人看病更难,也让普通患者陷入了“杀鸡用牛刀”却效果不佳的尴尬。

**面对如此困局,我们该如何应对?**

**于个人而言,我们需要重建“健康素养”。**
1.  **学习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明白很多小病是自限性的,依靠休息、营养和自身免疫力便可康复,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2.  **建立正确的就诊观念**。小病、慢病首选社区医院或基层诊所,信任全科医生,将大医院和专家资源留给真正的复杂重症。学会清晰、有条理地向医生描述病情,并敢于提问:“医生,这个检查是必要的吗?这个药主要是起什么作用?”
3.  **善用线上工具**。利用正规的在线医疗平台进行初步咨询,可以减少盲目跑医院的次数。

**于社会与体制而言,则需要更深刻的变革。**
1.  **强力推进分级诊疗**。让基层医疗真正强起来,通过医保报销比例等经济杠杆,引导患者合理分流,让大医院回归其“解决疑难杂症”的定位。
2.  **改革医生评价与薪酬体系**。将医生的收入与检查、药品脱钩,更多地与诊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医患沟通效果挂钩,鼓励医生花时间与病人交流。
3.  **加强医患沟通与医学科普**。医院和医生应主动提供更清晰的诊疗路径解释,媒体和社会应大力普及基础医学知识,缩小信息鸿沟,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

看病,本不应是一场充满焦虑、困惑和疲惫的冒险。它应是一次基于科学与信任的合作,目标是共同战胜疾病。只有当医生能从容地“看病”,患者能明白地“被医治”,我们才能一起走出这座现代化的医疗迷宫,重拾那份关于健康和生命的,最基本的安心与从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疾病年轻化了 人到中年一身病 年轻人身体素质也不咋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软件有在线医疗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昨天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看病的人太多了,流程化相对来说还是好的,如果一个人看20分钟,那么有2/3的人可能都看不上病;

点评

有没有可能那2/3的人还是之前来过的那一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1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档丶电风扇 发表于 2025-10-28 10:53
医院看病的人太多了,流程化相对来说还是好的,如果一个人看20分钟,那么有2/3的人可能都看不上病;

有没有可能那2/3的人还是之前来过的那一批

点评

额,只能说我理解医院流程化的看病操作; 至于看病效果没之前好,这个也确实这么一回事,还是看遇到的医生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1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昨天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子zrt 发表于 2025-10-28 11:01
有没有可能那2/3的人还是之前来过的那一批

额,只能说我理解医院流程化的看病操作;
至于看病效果没之前好,这个也确实这么一回事,还是看遇到的医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毛病不用去医院,自身免疫力过两天修复好。不到实在受不了少吃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止,我甲亢看了半年,每次医生都是看检测数据后写病历,连听诊什么的都省了,前后不超过5分钟,然后就又开下次复诊前的检查。看个病要花上3小时的来回车程,等候1小时,检测半天,实际有效时间就5分钟。耗时间还多花钱,要不是检测单需要医生开,用多少剂量药,我自己都能调配。

点评

我看了一年半,真的来回3h的车程,等1h内,如果早上抽上血了,下午能出结果;如果早上没抽上血,要下午才抽上血,得隔一天或者两天才能查结果。开完药回家,看着药很不愿意吃。一开始是医生很帅,想见帅哥,所以能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6 小时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太闲了,还有空生病

点评

没人关心可不就生病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12: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字数太多不想看
有病找医生,不要自己瞎捉摸。

点评

静下心来摸摸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 小时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病就是先上数据吧,xxx检查先开,弄完再回去复诊。当天能出结果的还好,不能的还得再跑一天,再挂一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bananabei 发表于 2025-10-28 11:52
还是太闲了,还有空生病

没人关心可不就生病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这样,太真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还是太保守,现在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根本就不知道挂什么号,不折腾好几次根本找不到得了什么病,或者就没结论

点评

除了治疗身体的疾病,还要解除心中的疑问,什么病?什么原因?怎么预防?怎么治疗?后遗症?怎么预防?严不严重?能不能治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1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XC11 发表于 2025-10-28 14:48
说得还是太保守,现在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根本就不知道挂什么号,不折腾好几次根本找不到得了什么病,或 ...

除了治疗身体的疾病,还要解除心中的疑问,什么病?什么原因?怎么预防?怎么治疗?后遗症?怎么预防?严不严重?能不能治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挂号、检查、复诊、处理。PDC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一年右下腹部总是断断续续疼,怀疑是前年做腹腔镜手术那道疤的后遗症,但位置又靠近阑尾,担心是阑尾炎,9月28去医院检查,哎,发现现在已经没有普通门诊了,最次也是副主任医师,然后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排队,等,医师面诊一分钟后开B超,继续排队,等,拿到B超报告,优先排除了阑尾炎,然后安排胃肠镜排查十二指肠,但十二指肠位置跟疼的地方隔得很远啊,有点犹豫要不要做这个检查,但想着来都来了,那就检查彻底点排除隐患吧,结果去排队预约被告知排到了10月13号,果断放弃检查,回去等着吧,剩下就看命了。

点评

身体是自己的 该检查还是要检查,这种不是严重得病可以去下级医院,人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 小时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毅 发表于 2025-10-29 09:02
最近一年右下腹部总是断断续续疼,怀疑是前年做腹腔镜手术那道疤的后遗症,但位置又靠近阑尾,担心是阑尾炎 ...

身体是自己的  该检查还是要检查,这种不是严重得病可以去下级医院,人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私人厨子 发表于 2025-10-28 11:55
字数太多不想看
有病找医生,不要自己瞎捉摸。

静下心来摸摸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医患关系没有了信任,过度医疗时,医患关系必然紧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9 16: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