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自:每日新闻 编辑:水晶安全管理漏洞酿成悲剧:27岁研究生命丧大学实验室 2025年10月20日,日本德岛大学医药创制教育研究楼内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27岁的年轻研究生冈本将志,被人发现倒卧于一楼样品制备室的低温培养室内,已无生命体征。 这起事件并非意外,而是暴露出一系列致命的安全管理漏洞,最终让科研圣地,成了吞噬年轻生命的陷阱。 密闭空间内的无声死亡 事发当日,校方人员发现冈本时,低温培养室处于锁闭状态。他呈俯卧姿势,口鼻周围有出血迹象,但体表并无外伤,现场也没有任何搏斗或挣扎的痕迹。这间低温培养室主要用于保存器官样本和试剂,温度恒定在4℃左右。 在排除了自杀的可能性后,一个沉重的疑问浮出水面: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死在实验室里? 随后的司法解剖给出了冰冷答案:冈本将志的死因是氧气不足导致的急性缺氧。 被忽视的警告:致命停电与不当应对 悲剧的伏笔,早在事发前就已埋下。根据校方安排,该研究楼计划于10月19日进行全天电气设备检查,期间将全面停电。为了在停电期间防止低温培养室内的试剂变质,另一个研究室的学生在10月18日上午,将大约31公斤干冰搬入了室内,以期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维持低温。 然而,这一关键的应急处置,却成了一个没有传达出去的“秘密”。无论是冈本将志所属研究室的师生,还是校方的安全管理部门,对此均不知情。没有警告标识,没有邮件通知,也没有任何口头提醒。致命的隐患被悄然锁在了那扇门后。 调查显示,10月18日上午,冈本还正常参加了研究报告会。下午1点12分,他进入了医药创制教育研究楼。 自此,他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人的视线中。由于培养室门窗紧闭且持续低温,外界无人察觉内部正上演的悲剧。 “无形之水”:二氧化碳的致命特性 警方与校方调查后还原了恐怖的死亡过程。这间低温培养室空间狭小且通风不足。31公斤干冰在室温下会迅速升华,释放出体积远超室内空间一半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且密度大于空气。这意味着,它会像无形的水一样,从地面开始悄然积聚,逐渐“淹没”整个空间。当人员刚进入时,站立状态下可能感觉无异样。然而,一旦因故弯腰或低头,头部便会瞬间沉入高浓度二氧化碳层。 在几分钟内,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意识混乱、四肢无力并迅速昏迷,受害者甚至来不及反应或呼救。警方判断,冈本很可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丧失行动能力,最终窒息身亡。当他在10月20日上午被发现时,现场的干冰已挥发殆尽,未留任何痕迹,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这栋研究楼由多个研究室共同使用设备,却缺乏统一协调的安全管理与信息发布机制。正是这种“各自为政”带来的信息孤岛,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