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1
收起左侧

【精彩辩词】百奥药业·赛场秘籍揭晓!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IPPM小助手 于 2025-11-13 14:23 编辑

1蒲公英教育抬头.gif

各位亲爱的制药人、制药企业:


时光悄然定格精彩蒲公英第 15 届(南通海门)年会“东富龙杯”辩论赛已圆满落幕!在这场制药人的盛会中,“东富龙杯” 辩论赛的唇枪舌剑与思想碰撞,无疑是最耀眼的亮点之一。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溯赛场,聚焦第三场对决的正方阵营——百奥药业“百奥砺剑队”,看看他们如何围绕辩题展开深度思辨,用扎实论据与犀利表达传递核心观点~



便签_副本.png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3-百奥1辩_副本.jpg
反方一辩:贾伟旭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微球车间负责人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
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立场是“集采对创新药有不利影响”。首先,我们需明确创新药的核心属性——它是医药企业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历经10-15年研发周期、承担高达90%失败风险的“智力密集型产物”。而集采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以量换价”压低药价,这一模式与创新药的研发规律存在根本矛盾。

第一,集采压缩创新药利润空间,削弱企业研发资金储备。创新药研发成本极高,一款新药平均研发费用超10亿美元。集采要求药企大幅降价,以第七批集采为例,创新药平均降幅达48%,部分品种降幅超70%。药企利润被严重挤压后,必然减少研发投入。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23年参与集采的药企研发投入增速较未参与企业低3.2个百分点,这直接制约了创新的“资金活水”。

第二,集采破坏创新药的市场回报预期,打击企业研发动力。创新药的高回报是企业敢于冒险投入的核心激励。而集采提前锁定价格,使药企无法通过专利保护期内的合理定价收回成本。例如,某款PD-1抑制剂在纳入集采后,年销售额从25亿元骤降至8亿元,原本计划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的资金被迫缩减,导致后续创新管线停滞。

第三,集采可能引发“创新短视”,导致企业转向低风险仿制药。在利润空间受限的情况下,药企更倾向于投入周期短、成本低的仿制药生产,而非长期、高风险的原研药研发。2022年我国仿制药申报数量同比增长18%,而创新药IND申请增速同比下降5%,这一数据正是“创新挤出效应”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集采虽在降低药价、保障民生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对依赖高投入、高回报的创新药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创新生态的不利影响已逐步显现。我方坚持认为,集采对创新药有不利影响。谢谢大家!







反方重要论点论据


23_副本.png


从医改、集采对恒瑞医药的影响看创新药的未来
一、带量集采直接冲击企业短期现金流,削弱创新投入基础
带量集采通过 “以量换价” 大幅压低药品价格,形成 “创新投入能力先受损” 的困境。 核心产品降价导致利润大幅缩水,未中选仿制药收入持续下滑,企业生存需依赖存量现金维持研发,这种 “拆东补西” 的模式并非长久之计,尤其对中小型药企,可能直接导致创新项目停滞。
二、带量集采引发行业短期动荡,破坏创新药研发的稳定预期
  创新药研发需要企业制定长期战略、持续投入资源,而带量集采的动态调整与政策不确定性,使企业陷入 “被动应对” 的焦虑,难以建立稳定的创新规划。 政策频繁调整导致企业战略摇摆:2018-2025 年国家医保局共开展 11 批集采,集采范围从仿制药逐步向创新药(谈判纳入)延伸,政策细则持续优化。这种 “动态变化” 让药企不断调整产品申报策略、重新测算成本与定价,甚至暂停部分非核心创新项目,优先保障集采相关业务。创新药研发需要 “长期主义”,政策频繁变动导致企业无法制定 5 年以上的稳定研发计划,容易出现 “短期迎合政策、长期创新断层” 的问题。创新药研发高度依赖外部融资(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本市场信心不足将导致行业整体创新资金供给减少,最终阻碍创新药发展。
三、带量集采对创新的“激励” 存在局限性,无法覆盖行业整体痛点
尽管集采倒逼企业 “跳出仿制药舒适区”,且国家配套了研发税收优惠,但这些政策的激励效果集中于头部企业,对行业整体创新的推动作用有限,甚至加剧 “马太效应”,抑制中小药企创新活力。  头部企业垄断创新资源,中小药企生存空间被挤压:带量集采下,只有具备规模优势、资金储备的头部企业能承受降价压力,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转型创新。而中小型药企一方面因仿制药收入锐减失去现金流来源,另一方面难以承担创新药研发的高风险,只能选择退出市场或沦为代工企业。

全国医药费用增速下降,医保基金支出近2.98万亿
一、带量集采节省资金向创新药倾斜,存在“纸面支持” 缺陷
资金转化效率存疑:国家组织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 4400 亿元左右,且称 “老药” 集采省下来的钱相当一部分用于支持创新药,但未明确 “相当一部分” 的具体比例与实际到账金额。
二、带量集采导向下,企业创新动力受多重因素压制
形成行业价格传导效应带量集采以 “低价中标” 为核心逻辑,虽主要针对 “老药”,但会形成行业价格传导效应,导致整个医药市场价格体系下行压力增大。创新药未来若进入带量集采,也面临大幅降价风险。企业为维持盈利,可能减少对高风险、长周期创新药研发的投入,转而聚焦短期见效、低风险的仿制药或改良型新药,降低行业整体创新活跃度。
三、带量集采间接加剧创新药市场竞争扭曲
低价竞争蔓延至创新药领域:可能传导至创新药市场。部分企业为提前抢占未来带量集采先机,在创新药上市初期就采取低价策略,引发恶性价格竞争。这种竞争模式不仅压缩企业利润,还可能导致企业为控制成本降低研发标准,影响创新药质量与疗效,形成 “低价低质” 的恶性循环,破坏创新药市场的健康竞争生态。
四、带量集采与创新药全链条发展适配性不足
带量集采政策调整周期较短,而创新药研发通常需要 10 年以上周期。当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开展创新药研发时,若研发后期遭遇带量集采政策重大变化,如纳入范围扩大、降价幅度超预期等,前期研发投入可能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这种政策周期与研发周期的不匹配,会增加企业创新决策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对长期创新项目的投资信心。

医保控费下的企业生死线:带量采购的制度代价
一、带量集采直接压缩企业利润,瓦解创新药研发的资金根基
某国产仿制药中标价从每盒 60 元断崖式降至 6 元,利润空间一夜蒸发九成。这种 “砍价到个位数” 的定价逻辑,不仅适用于仿制药,若向创新药延伸将直接让创新药企业的前期研发投入难以回收。
二、带量集采扭曲行业竞争逻辑,弱化创新药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药的核心竞争力本应是 “临床价值与技术突破”,但带量集采将行业竞争焦点强行从 “创新研发” 转向 “成本控制”,导致企业失去创新的内生动力,陷入 “低水平竞争” 陷阱。 对未中标企业:落标即意味着 “工厂停摆、研发投入打水漂”,企业不仅无法通过现有产品盈利反哺创新,甚至连维持基本生产都成问题,更无资源投入创新药研发; 对中标企业:虽获得市场份额,但需长期维持低价供应,利润微薄下只能优先保障 “低成本生产”,而非投入资金探索新靶点、新疗法。
三、带量集采埋下长期产业隐患,可能导致创新药发展“断档” 与 “对外依赖”
从行业长期发展视角看,带量集采的 “短期控费” 目标与创新药 “长期投入” 需求存在根本矛盾,若持续推进且缺乏平衡机制,将导致创新药发展断档,最终陷入 “依赖进口、推高成本” 的恶性循环。 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断档将使国内药企陷入 “低水平竞争”,无法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从市场替代看,若国内创新药发展停滞,医疗市场对创新药的需求将不得不依赖进口产品。而进口创新药缺乏国内竞争制约,必然会维持高定价,最终导致 “患者用药负担反弹、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回升”—— 这与带量集采 “控费、惠民” 的初始目标完全背离,形成 “短期控费 — 长期失序” 的恶性循环。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3-百奥4辩_副本.jpg
反方四辩:同国兴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负责人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


感谢双方的精彩辩论。今天我方从资金、动力、生态三个层面,论证了集采对创新药的不利影响,而对方辩友的观点始终存在三大矛盾:

第一,混淆“降价”与“创新”的逻辑关系。对方认为降价能扩大市场,但忽略了创新药的成本结构特殊——研发成本占比超90%,销量增长无法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利润损失。正如数据所示,参与集采的创新药企研发投入增速显著放缓,这是资金层面的直接不利影响。


第二,回避“预期”对创新的核心作用。创新药研发是“十年磨一剑”的过程,企业需要稳定的市场回报预期。而集采提前锁定价格,使企业“看得见风险,看不见回报”,导致first-in-class创新药申报数量下降,这是动力层面的深层伤害。


第三,高估“政策补贴”的弥补能力。对方寄望于政府补贴填补利润缺口,但实际补贴仅占研发投入的5%,远杯水车薪。反而,集采引发的“仿制药转向”导致创新生态失衡,这是生态层面的长期隐患。第三,高估“真创新保护”与“政策补贴”的弥补能力。对方将“真创新”等同于“不受集采影响”,却忽略了真创新药需通过医保谈判降价才能触达患者,2024年first-in-class创新药谈判平均降幅55%,远超企业预期;同时政府补贴仅占研发投入的5%,远无法覆盖真创新药的巨额成本。2024年我国真创新药研发投入增速仅2.1%,较2020年的15%大幅下滑,而仿制药申报增速达22%,真创新被挤压的生态失衡问题愈发突出。


我们并非否定集采的民生价值,而是强调其对创新药的“不利影响”客观存在。创新药是攻克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的希望,需要“高投入-高回报-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当集采打破这一循环,受损的不仅是药企,更是未来患者的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集采对创新药有不利影响。谢谢大家!





自 2012 年启程,蒲公英始终陪伴制药人成长,共同经历 2010 版 GMP、2019 年药品管理法、中国药典三次行业大升级,见证无数影响深远的行业事件。蒲公英不仅是制药人的同行者,更是行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见证者,一路与行业共生共长。

辩论凝聚行业智慧,思想驱动创新发展,愿大家带着这份热忱与思考,深耕专业、坚守匠心,为制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力量!感谢各参赛企业、导师评委与各位台前幕后蒲友们的支持,特别感谢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期待明年再聚!

【蒲公英第十六届年会辩论赛开始筹备】
参赛(企业为单位)、赞助及咨询请联系:赵老师,13062826101


特别鸣谢辩论赛冠名单位: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富龙banner-改大小.jpg

电话: +86 21-64906201-108

关于「蒲公英 Ouryao」

蒲公英(ouryao.com),创立于2012年02月,是中国医药制造领域领先的互联网生态社区,是中国医药行业极具影响力的媒体,是医药行业领先的知识平台。
作为中国医药制造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互联网生态社区,蒲公英每天为110万+制药行业垂直用户会员提供专业服务,构建了以制药专业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移动生态,以蒲公英论坛、微信公众号、APP为主要支柱,孵化了药视、药文、药聘、药林、药鸽、药查、药问、药等系列网络产品,日活跃用户、信息流稳居行业前列。
作为制药行业广受关注的专业新媒体,蒲公英及旗下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突破130万+,专业媒体矩阵日均阅读量超6万,每年组织线下各类培训会议等超100场,参与人次10000+,知识传播影响力行业遥遥领先。
作为制药行业领先的专业服务平台,蒲公英及其孵化的公司为全国超300家制药企业提供知识和产品服务,涵盖创投、教育、媒体、产品、园区、咨询、人才、论坛、商城、联盟十大板块,做专做精,专业技术实力领跑制药行业。


蒲公英,以传播知识、传播爱心、传播力量为理念,致力于“成为更懂制药人,并能帮助制药人成长”的综合服务平台。自2021年起,蒲公英先后在天津、苏州、上海(张江+临港)、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设立蒲公英医药共创平台,集共享办公、创新孵化、宣传展示、商务洽谈、沙龙培训、产品营销及区域办事处合作等功能为一体,打造制药人自己的区域交流平台,各区域平台立足本地辐射全国,形成具有蒲公英特色的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共创家园,为中国制药人及制药行业的发展深耕助力。


教育.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神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行写错了,应该是反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1-17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