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自:企业公告 综合:青于蓝11月12日,一则公告在制药人的朋友圈里悄然流传——华海药业发布了《关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涉及诉讼的进展公告》。 对于许多深耕制药行业,尤其是关注过那场席卷全球的“缬沙坦风波”的同行而言,这则公告无异于再次揭开了行业的一块旧伤疤,也为我们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法律纠纷,更是悬在每一位制药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关乎质量、合规与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场始于七年前的“杂质风暴” 我们将时间拨回到2018年。 1.风暴之始:NDMA的发现 2018年7月,华海药业在对其缬沙坦原料药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时,意外发现并检定了一个未知的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缬沙坦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沙坦类药物(ARB)。华海药业作为全球重要的缬沙坦原料药供应商,这一发现立刻引发了全球药品监管机构的巨震。 NDMA和随后在其他沙坦类药物中发现的N-亚硝基二乙胺(NDEA),均属于2类致癌物,即在动物实验中有明确致癌证据,对人体可能致癌。它们被怀疑是在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基因毒性杂质。 2.全球召回与监管审查 事件曝光后,EMA、FDA等机构迅速介入,启动了大规模的审查和药品召回。使用华海药业缬沙坦原料药的众多制剂厂商,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被下架、召回。这对于华海药业的声誉和财务造成了沉重打击。 3.诉讼海啸 风暴很快从监管层面蔓延至法律层面。全球范围内,由患者、消费者以及采购方(如大型药企和分销商)发起的集体诉讼和个人诉讼如海啸般涌向华海药业。 消费者/患者诉讼:指控因服用受污染的药品而导致健康损害或癌症风险增加,要求巨额赔偿。 采购方诉讼:包括山德士(Sandoz)、梯瓦(Teva)等国际知名仿制药企,它们因药品召回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召回成本、销售损失、品牌声誉受损等,因此向华海药业提出索赔。 此次2025年11月12日的公告,正是这一系列漫长而复杂的法律诉讼中的最新进展。 最新进展说了什么? 根据华海药业的公告,本次进展主要涉及与部分采购方(如前述的跨国药企)的诉讼案件。 部分案件达成和解:公告披露,公司与部分原告经过多轮谈判,已达成庭外和解协议。华海药业将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和解金,以了结相关索赔。这通常是企业为了规避旷日持久的诉讼、更高额的赔偿以及不确定性而做出的商业决策。 部分案件仍在审理:与此同时,仍有其他一些诉讼案件尚在审理过程中,法院程序仍在推进,最终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结语 华海药业的诉讼进展公告,是一个阶段的句点,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对于仍在诉讼泥潭中的案件,前路依然漫漫;对于已经和解的案件,真金白银的付出是过去错误的代价。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