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小柴胡颗粒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本公司生产的规格为:每袋10g,其检测主要内容为: 1.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褐色颗粒;味甜。 2.鉴别 2.1 取本品6g,研细,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盐酸调PH值至2~3,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苓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SOP-QC-240-01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2 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出,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2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10ml,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SOP-QC-240-01试验,吸取上述鉴别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μl与上述对照药材溶液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3 取本品6g,加水20ml搅拌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加在聚酰胺柱(100~200目,8g,内径为2.5~3cm,湿法装柱)上,分别用水、20%乙醇和50%乙醇各100ml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对照药材1g,加水适量,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ml,加在聚酰胺柱(100~200目,4g,内径为2cm,湿法装柱)上,分别用水100ml和50%乙醇150ml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SOP-QC-240-01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10μl和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12: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检查 3.1 装量差异:取本品10袋,照SOP-QC-548-01检查,应符合规定。 3.2 粒度:取本品适量,照SOP-QC-549-01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3.3 水分:取本品适量,照SOP-QC-052-01检查,不得过6.0% 3.4 溶化性: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应全部溶化或呈混悬状。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 3.5 外观质量:颗粒剂外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 3.6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照SOP-QC-040-01检查,细菌数不得过1000cfu/g,霉菌数和酵母菌数不得过100cfu/g,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及活螨。 4 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5nm。理论板数按黄苓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苓苷对照品约12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70%乙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ml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黄苓苷60μg)。 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供试品,研细,取约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袋含黄苓以黄苓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20.0mg。 以上是具体内容(分节发),大家提出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