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国首张应用3D打印技术生产药品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正式诞生!
拿下这张“首证”的,是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它的3D打印药品生产基地,一年能打出3亿片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化产能基地。
或许,有人心里会冒出一堆问号: 1、药片还能“打印”? 2、3D打印药品和我们平常吃的药有什么不一样? 3、这事儿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
我们来捋一捋。 一、药片也能打印? 我们熟悉的3D打印,往往出现在工业里:打印一个零件、打印一栋小房子,甚至打印一只鞋子。 而在制药行业,3D打印能干的事儿更多: 药物结构更复杂:传统工艺做不了的“高精度设计”,3D打印可以轻松搞定; 剂量更精准:一台设备可以根据患者需求,直接打印出不同剂量的药片,实现真正的“个性化用药”; 研发更数字化:药企可以用计算机建模,把药片设计好后“直接打”,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生产更智能:和流水线批量制造相比,3D打印更灵活,不需要大规模改造,就能适配新的药物设计。 一句话总结:传统制药像“模具批量做月饼”,3D打印制药更像“现点现做蛋糕”。
二、为什么这是大事? 这次获批的企业——三迭纪医药,拿到许可后,他们的一款3D打印药物——阿哌沙班片,就具备了上市注册条件。阿哌沙班是一种治疗血栓的口服抗凝药物,属于全球畅销药。 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吃到的药,可能很快就是3D打印出来的; 国内第一批3D打印药品要上市了,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新鲜玩意”; 中国率先跑进3D打印制药的全球第一梯队。 从产业层面来说,这张许可证意义非凡: 它打开了3D打印药品产业化的大门; 它让“个性化药物定制”不再是科幻片,而是未来医院可能就能提供的服务; 它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生产范式,有望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掀起浪潮。
三、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用? 很多人会问:我一个普通患者,3D打印药品和我有什么关系? 举几个例子: 1、孩子吃药更方便:孩子用药往往需要精准控制剂量,但传统药厂不可能为每个孩子做不同规格。未来有了3D打印药片,可以直接根据孩子的体重和病情“打印定制”,再也不用掰药片了。 2、慢病患者更安全: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长期吃药,如果剂量更精准、副作用更低,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3、多病共存的老人更省事:未来甚至可能把几种药“合在一片”里打印,老人每天只要吃一片药,就能同时满足多种治疗需求。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但这不是幻想,正在逐渐走向现实。
四、监管先行,中国速度再一次领先 3D打印药品的难点,不仅在于技术,还在于监管。毕竟,药是给人吃的,安全性必须放在第一位。 这次能这么快拿下首张许可证,离不开省药监局的“主动作为”: 1、早期介入:在研发阶段就开始指导,帮企业少走弯路; 2、全程参与:组建工作专班,多部门联合服务; 3、研审联动:既加快审评,又保证合规。 可以说,这不仅是企业的突破,更是监管模式的突破。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服务”,这就是中国速度。
五、未来展望:药品像定制手机壳一样“私人订制”? 未来5—10年,3D打印药品可能带来几大改变: 药品研发周期缩短,新药更快上市; 个性化治疗走向普及,真正做到“因人施药”; 全球竞争新赛道,中国有望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 想象一下,未来去医院看病,医生给你开完处方,不再是“去药房领药”,而是“直接打印一片最适合你的药”。 中国首张3D打印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诞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它让我们看到,制药不再只是传统的流水线制造,而是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新阶段。 从“模具做药”到“打印做药”,这背后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监管、产业和医疗理念的全面升级。 潮水已经涌来。 未来,吃药这件事,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智能”和“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