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88|回复: 1
收起左侧

桑皮的正确鉴别方法 要点有四方面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5-17 11: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桑皮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桑根白皮。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能。用于肺热喘咳、面目浮肿、尿少等病症。    又名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桑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黄褐色,枝灰色或黄褐色。叶互生,卵形或广卵形,长5~lOcm,宽3~7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近圆形、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或有不规则分裂;表面光滑,背面近光滑或沿叶脉有短柔毛。春初,枝梢开黄色花,雌雄异株,雄花成菜花亭。果实聚成短穗状椭圆形,肉质,成熟时深紫色或紫黑色。多栽培于村旁、田间、地埂或山坡。
    产地与分布 主产河南、安徽、四川、湖南、浙江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鉴别要点 鉴别桑皮要点有四:一是根皮呈扭曲的带状或卷筒状,残留有栓皮斑块;二是内表面黄白色,具纵纹;三是质韧难折断,纤维性强,易撕裂但难分开;四是味甘微苦,久嚼纤维成团如丝绵。
    而类似品华桑、蒙桑的根皮则较硬而厚;栓皮未除尽的呈金黄色鳞片状;横切面可见放射状条纹和斑点;味甘淡。
    至于伪品构树皮和柘树皮粉性较差、纤维性较弱,味淡或微苦涩,久嚼不呈丝绵状。可资区别。
  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桑根白皮,味甘寒。生山谷。”②南北朝·雷学攴曰:“凡使,采十年以上向东畔嫩根,铜刀刮去青黄薄皮一重,取里白皮切,焙干用。其皮中涎勿去之,药力俱在其上也。”③宋·苏颂曰:“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多。”……又云:“女桑、桋桑。山桑。……俗间呼桑之小而条长者,皆为女桑。其山桑似桑,材中弓弩;桑丝中琴瑟,皆材之美者也,他木鲜及之。”④明·李时珍曰:“桑有数种:有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⑤清·《本草从新》:“桑根白皮。刮去薄皮,取白。或生用或密炙”
  快速鉴别 根皮呈长而扭曲的板片状或双边内卷的筒状,厚3~6mm。表面淡黄白色或白色,有残留的红棕色或红黄色栓皮斑块,具明显纵向细纹。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纵纹。体轻质韧,难折断,纤维性极强,易纵裂但难分开,撕裂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弱,味甘微苦。久嚼发粘,纤维成团似丝棉。
  类似品
        1.华桑:又名葫芦桑。为桑科植物华桑Morus cathayanaHemsl.的干燥根皮。华桑多为野生。根皮常呈槽状卷筒状或长带状块片,长短不一,厚0.8~1.3cm,外表面呈白色,较平整不粗糙,纤维显著,并有粉性。栓皮未除尽的呈金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内表面呈白色或淡黄白色,平坦,具细纵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显粗纤维并有粉尘飞扬,切断面有浅棕色放射状条纹和斑点。气微弱,味甘淡。
  2.蒙桑:又名岩桑。为桑科植物蒙桑Morus mongolica Schneid的根皮。形状与上种类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5-17 12: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6 2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