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lue8eyes 于 2012-8-27 12:59 编辑
先说说我的想法,不对请各位指正:
1.我将LZ分析的数据输入Minitab 1.5当中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正态概率P值=0.033<0.05,也就是在α=0.05的条件下,认为该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同时从正态概率图上看出,点有部分偏离较大。
2.LZ使用Excel,计算这一系列的平均值,σ,然后结合自己的USL+LSL计算该组数据的过程能力的公式
Cp=(USL-LSL)/6*σ,这个公式的使用前提是该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就如楼上有几位网友所说的,需要平均值在规格中心,故求的的Cp=1.10不能实际反应该组数据的过程能力。
3.即使之后网友提出的Cpk公式进行计算,前提依然是该组数据需要符合正态分布。
4.关于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近期正在查看相关论文自学中,计算方法很复杂,而且计算方法也差别很大,至少我在现在看的一篇文章就对于相同的过程使用BOX-COX与Johnson分布两种不同的转换方法计算出来的Cpk已经存在差异。
5.关于Minitab,我也在使用,但是其计算原理不是非常清楚。
6.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LZ不能随意将数据分成5组什么的,因为组内以及组间对于Minitab的软件计算是有影响的,因为Minitab需要使用你提供的数据来估计总体的标准差。但是Excel只有样本标准差以及总体标准差,是两个计算公式。
顺便附上Minitab1.5 软件帮助菜单的关于标准差Minitab的估计方法段落:
历史标准差(可选):如果有已知的过程参数或根据过去数据获得的估计值,请输入一个值作为总体分布的标准差。如果没有为标准差指定值,则根据数据估计该值。当样本大小大于 1 时,Minitab 可以使用三种方式之一来估计标准差;当子组大小为 1 时,Minitab 也可以使用三种方式之一来估计标准差。
估计标准差的方法:有关下列方法的优缺点的讨论。
(子组大小 > 1): Rbar:选择此项以使用子组极差的平均值来估计标准差。 Sbar:选择此项以使用子组标准差的平均值来估计标准差。 合并标准差:选择此项以使用合并标准差 来估计标准差(默认设置)。 使用无偏常量:取消选中此项以在不使用无偏常量 的情况下估计子组内标准差。默认设置为使用无偏常量。 (子组大小 = 1):Minitab 通常使用每个子组的样本标准差或极差来估计标准差。但是,当子组大小为 1 时,无法计算样本标准差或极差。这时 Minitab 转而使用移动极差来估计标准差。 移动极差平均值:选择此项以使用移动极差 的平均值来估计标准差(默认设置)。 移动极差中位数:选择此项以使用移动极差 的中位数来估计标准差。 相邻差均方的平方根:选择此项以使用相邻差均方 来估计标准差。 移动极差的使用长度:选择此项以输入用于计算移动极差的观测值个数。默认情况下使用跨度 2,因为连续值最有可能彼此相似。跨度必须 < 100。 使用无偏常量计算整体标准差:选中此项以使用无偏常量 来估计整体标准差。默认设置为不使用无偏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