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203|回复: 46
收起左侧

[蒲园轶事] 古墓派“戏谑”解读“疑似”风险条款(一)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2: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首先感谢各位有心人能够把GMP上带有“评估”、“质量评估”、“风险”、“风险评估”、“质量风险”、“质量风险管理”的条款“搜索”出来,同时这些大佬们又都对这些条款的解读讳莫如深,我就开门见山的谈谈自己的看法吧,希望大家不要扔砖头!
第三条 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古墓派解读:“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首先,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肯定是风险,而且一定是质量风险。其次,具体的风险点,我们必须去识别,然后评估,制定预防措施。在“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中,除了明确的已知危害因素,还会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的因素,会有很多不确定的潜在的风险点,我们要去主动识别,主动评价,主动防御!这一步工作是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九条 质量保证系统应当确保:  (一)药品的设计与研发体现本规范的要求;  (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三)管理职责明确;  (四)采购和使用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正确无误;  (五)中间产品得到有效控制;  (六)确认、验证的实施;  (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检查、检验和复核;  (八)每批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后方可放行;  (九)在贮存、发运和随后的各种操作过程中有保证药品质量的适当措施;  (十)按照自检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评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古墓派解读:“定期检查评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这里的评估,不是风险评估,而是对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综合评定,是自检的结论性描述。但是自检过程发现的缺陷项,最好利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并制定CAPA措施。当然,如果是已知确定的不符合项,直接CAPA也是可以的。
第十条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制定生产工艺,系统地回顾并证明其可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二)生产工艺及其重大变更均经过验证;  (三)配备所需的资源,至少包括:       1.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       2.足够的厂房和空间;       3.适用的设备和维修保障;       4.正确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和标签;       5.经批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6.适当的贮运条件。  (四)应当使用准确、易懂的语言制定操作规程;  (五)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能够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六)生产全过程应当有记录,偏差均经过调查并记录;  (七)批记录和发运记录应当能够追溯批产品的完整历史,并妥善保存、便于查阅;  (八)降低药品发运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九)建立药品召回系统,确保能够召回任何一批已发运销售的产品;  (十)调查导致药品投诉和质量缺陷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质量缺陷再次发生。
古墓派解读:“降低药品发运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这一条应该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并制定降低风险措施,否则,不去识别风险,你怎么知道发运过程中的风险点,又如何降低发运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第十三条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古墓派解读:强调了质量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强调了药品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管理,对于各个阶段的质量风险,必须有所重点的去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审核,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但是目前企业同仁们都把这句话当成了一句空话,没有建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没有系统化的质量风险管理意识和产品生命周期质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规定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做什么样的质量风险管理。这一条,需要大家深入领会,认真反思。
第十四条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古墓派解读:强调了科学知识及经验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科学知识和经验,是识别风险的两项重要的能力,到底是不是风险,有没有风险,风险的危害程度,风险的危害结果,与风险点所处的“人机料法环”大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与人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日常经验,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很多所谓的“风险”,在某些企业里评估的风险等级就非常高,而在另一家企业,风险等级就非常低,甚至根本不算什么风险,所以,一刀切的风险管理,肯定会害死人,因为风险的内因,需要外因环境起作用,才会发生危害。
第十五条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古墓派解读:这一条涉及风险等级的判定,首先,你必须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哪怕一点点小的不确定性,也是风险。其次,你采取的方法、措施,也许风险可以接受,不需要采取措施,但是可接受的风险也是经过风险评估才得出的结论,而决不是说小的风险可以不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风险的工具有十几种,风险评估的工具也有十几种,至于怎么评估,没有规定,一句话描述,也是风险评估,分出可接受、不可接受、高、低、高、中、低,也是风险评估,非书面的风险评估,也是风险评估,只要有结论,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就可以了。不是说只有高级别的风险、采取书面的、文件化的风险评估,才叫做风险评估。 
第二十三条 质量管理负责人  (一)资质:  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药品质量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二)主要职责:     1.确保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符合经注册批准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2.确保在产品放行前完成对批记录的审核;     3.确保完成所有必要的检验;     4.批准质量标准、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和其他质量管理的操作规程;     5.审核和批准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变更;     6.确保所有重大偏差和检验结果超标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     7.批准并监督委托检验;     8.监督厂房和设备的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9.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确认或验证工作,审核和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和报告;     10.确保完成自检;     11.评估和批准物料供应商;     12.确保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投诉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13.确保完成产品的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提供稳定性考察的数据;     14.确保完成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15.确保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人员都已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古墓派解读:评估和批准物料供应商,这里的评估,是对供应商的综合评定,当然也应该包括评估“供应商发生异常状况的不确定的风险”在内,当然不强调单独列出来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但是应该把供应商因素列入“物料对产品质量影响的风险评估”中,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第二十七条 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
古墓派解读:把这一条列入疑似风险条款,列入的人可能是有些无厘头,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本身依靠“书面考试、口头提问、实操考核、日常生产操作考核评定”,都可以,与风险评估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这一条应该连疑似风险条款都不算。
第二十八条 高风险操作区(如:高活性、高毒性、传染性、高致敏性物料的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
古墓派解读:这一条,同上,不再赘述。
第二十九条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古墓派解读:这一条,肯定是疑似风险条款,人员对药品污染的风险,其实是药品生产中最大的风险,但是对于人员的培训,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单独去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把人员培训作为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来进行评价。
第三十九条 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古墓派解读:如何从“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这一条,肯定是要做风险评估的,首先在选址、设计阶段,就要识别相关风险,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关措施,以指导我们的厂房选址、设计。那么已经建成的项目,你的选址有没有问题、厂房所处环境是否会对物料或产品造成污染,选址、设计阶段没有评估的,现在去发现一下有没有风险,识别一下风险点,也是有必要的,否则,你怎么知道你的选址、设计是没有污染风险的。当然,这个风险评估可以作为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来进行评价。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2: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的和论坛的移山的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9-23 12: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卫士 发表于 2013-9-23 12:15
解读的和论坛的移山的差不多

移山、古墓、王重阳、华山。。。。。很有渊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9-23 12: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负责人不好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2: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解读和不解读有什么区别呀,

药品质量要想好,风险评估占的比重很小,制药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员水平的提高,工艺设备的先进,这些的比重应该大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9-23 1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夏秋夜云 发表于 2013-9-23 12:25
质量负责人不好当啊

风要风的无孔不入,虐要虐的有理有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冰糖橙 发表于 2013-9-23 12:35
这样解读和不解读有什么区别呀,

药品质量要想好,风险评估占的比重很小,制药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员水平 ...

这样的解读,也没有告诉你风险评估应该占多大比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冰糖橙 发表于 2013-9-23 12:35
这样解读和不解读有什么区别呀,

药品质量要想好,风险评估占的比重很小,制药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员水平 ...

以我派的理解,不是明确了每一条怎么做吗?你还需要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2: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3-9-23 12:23
移山、古墓、王重阳、华山。。。。。很有渊源啊

哈哈,五百年前是一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2: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卫士 发表于 2013-9-23 12:15
解读的和论坛的移山的差不多

“疑似”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3: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人云亦云的,搞点深意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3: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险管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自身水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无对错、好坏,做就比不做强,循序渐进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怒云 发表于 2013-9-23 13:31
都是人云亦云的,搞点深意出来。

法规怎么说,咱就怎么做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xinghai 发表于 2013-9-23 13:32
风险管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自身水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无对错、好坏,做就比不做强,循序渐进提 ...

无对错、好坏,那岂不是做不做都能过GMP了?滥用和不滥用,能一样吗?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3: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辈前来插一句,不从技术角度解决风险,其他全是忽悠。要拿出数据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haohaochifan 发表于 2013-9-23 13:42
晚辈前来插一句,不从技术角度解决风险,其他全是忽悠。要拿出数据来。

风险评估≠验证,没有数据支持,只需要科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基于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判断。拿数据干嘛,有数据,那就不是不确定的危害性,那就不用评估,直接不符合规定数据的,CAPA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4: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墓派 发表于 2013-9-23 13:47
风险评估≠验证,没有数据支持,只需要科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基于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判断。拿数据干嘛 ...

老师,其实我是这样想的,风险一直存在。规避风险的方式利用技术上的优点能规避最好,至于建立多少文件、依靠经验判定风险是很难执行也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
我们一直讲,质量源于设计。设计不好,搞再多风险管理也是劳民,新出现的风险源源不断。
再者,基于科学知识和经验判断风险,还是要通过技术层面解决才最让人放心啊。为什么 大家觉得风险评估难做,风险管理很难搞?光靠科学知识和经验不够,评估是一方面,解决又是另一方面。怎么让风险评估自圆其说,解决了风险才有话语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9-23 14: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不看已经明白,有些看完还是不明白

每一条解读弄一个案例说明吧,无论什么派武功,总得有个招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23 14: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ohaochifan 于 2013-9-23 14:22 编辑
古墓派 发表于 2013-9-23 13:47
风险评估≠验证,没有数据支持,只需要科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基于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判断。拿数据干嘛 ...

晚辈认为,风险评估基于科学知识、数据、经验。数据在经验面前最可信。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风险”就不算风险,我记得在好多指南里提到(本人翻译过FDA CGMP问答里)通篇提到潜在的风险(potential risks),这种风险才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如何让可能的风险受控或者浮出水面才是科学知识、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的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5: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haohaochifan 发表于 2013-9-23 14:12
老师,其实我是这样想的,风险一直存在。规避风险的方式利用技术上的优点能规避最好,至于建立多少文件、 ...

风险评估,只是风险管理的六分之一,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审核……下一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5 17: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